APP下载

传统技艺人才培养思考与对策
——湘绣专业为个案

2019-11-20胡咪娜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湘绣技能型刺绣

■胡咪娜/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传统技艺一直以家庭传承、师徒传承等的方式延续,它们有着地域性强、以人工手作为主要制作方式、耗时长等特点。在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其在传承方式一直面临诸多困难,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和纯手工艺的慢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事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研究传统技艺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以下笔者以湘绣专业为个案,剖析湘绣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一、背景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粤绣、苏绣等刺绣技艺精华,且具有鲜明的湖湘文化特色。2006年5月录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直以来湘绣紧扣市场、迎合湖湘地区民众的审美需求,在湖湘地区广受欢迎,也是湖湘文化特色名片之一。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湘绣也在国际展会受到来之世界各地民众的关注和喜爱,远销海外。湘绣长期以师徒相授、家族传承的方式培养人才,随时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耗时长、投资长、回报慢的工作。2006年起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相继开设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成立湘绣艺术学院,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高职学历教育轨道,至今为各大湘绣企业及其他绣种企业培养懂刺绣、懂设计、还会营销的人才数百名。随着购买力主力军变化,对传统手工艺品有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

二、现状

(一)人才培养新需求

2012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联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对300多家湘绣企业进行调查访问,结果显示以下四个特征: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断层;技艺水平和整体素质偏低。湘绣企业没有科班绣工,她们对刺绣的理解停留在技法上。而学校的学历教学的学生不仅仅懂得湘绣的技法,对艺术审美还有很大的提高。企业对新生代的湘绣接班人充满了瞩望。随着时间推近,市场经济作用下当下企业对湘绣专业人才的需求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湘绣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湘绣周边设计的设想等,用新生代、新形势下的新刺绣语言表达湘绣的形式。

(二)师资结构新要求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教师队伍分为刺绣方向、绘画、设计、理论四个方向,刺绣方向由是国家级湘绣传承人刘爱云大师为领衔,刺绣专任教师为省级刺绣大师赵蓓英、任亚华、周慧春等,教师为外聘,长驻。随着刺绣老师年纪增涨,新生代的青年刺绣教师正在成长中,候补力量相对薄弱,老中青刺绣教师梯队出现明显裂缝。绘画、设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和绣稿创作任务双肩挑,理论教师从事学校统筹工作和湘绣理论研究。目前教师队伍开始出现老龄化、两级化倾向,授课教师精力分散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就业渠道需拓宽

湘绣专业经历了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依托,经历了毕业既就业,到了近两年,学生多是自主择业,同时,湘绣企业对人才的渴望需求度也逐渐减弱,在湘绣人才供需会上,企业对湘绣专业人才进行初审、面试,有设计强项或者性格开朗的学生受到企业青睐,再通过试用期阶段,大约3-6个月时间左右,最终才能正式“融入”企业。由于传统技艺的特殊性,需要时间和实践不断的积累、沉淀,很多学生不久后放弃岗位,选择了相对赚钱更快的销售、保险等其他行业,其原因多为工资不高、个人职业规划发展慢、见效慢。

三、对策

(一)人才培养目的优化

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关刺绣、服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每年毕业生调研、专业调研到湘绣行业企业、服装企业、其他刺绣行业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人才需求趋势,听取企业的合理建议和意见,通过校、企相关专家等论证后,跟随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招生数量及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专业人才质量。

(二)师资结构的优化

通过项目依托,建成校企教师库中坚力量,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多维度培养与引进。学校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将市场最前沿的动态,行业设计最新的思维带给每位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其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考察,重视知识的更新,提高专、兼任教师的各项能力、重视对专任教师的教育,定期的让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巩固、更新其技术、专业知识。让青年刺绣教师、设计研发教师到这些技术骨干的岗位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跨专业合作,把握区域优势,积极调动校内相关专业教师之间合作,逐渐完成教师多元化、梯队式培养。

(三)人才培养结构的转型

市场经济下对湘绣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湘绣专业人才专业化,还要求精细化,不仅能熟练掌握湘绣刺绣技巧,也需要有历史的沉淀,还需要设计创新、潮流感官意识。将湘绣正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论是作为作品、生活必需品、旅游纪念或者潮人必备。

1、技能型+市场型

技能型指的专攻湘绣技艺的技术性人才,根据学生性格及其领悟能力来主动选择,首先深入研究每一种湘绣针法表现形式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表现对象中区,最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主攻刺绣语言及针法创新。就业方向直接对接湘绣技术岗位,从事湘绣或者其它绣种技能型岗位,能更好的理解创新作品的刺绣语言的表达,往传承与创新湘绣的技法专门研究。

市场型是指在熟知湘绣技法语言后,有效的对接湘绣市场,其目的在于,能更好的宣传湘绣技艺文化精髓,拉近与当下民众的亲密度,从民众反映、市场反馈找到湘绣技法语言的表现形式,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湘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2、研究型+技能性

研究型是指从理论出发,了解湘绣发展至今已有的2000多年的历史。追溯过去发展轨迹,经典的故事中探索湘绣文化脉络。深入了解湘绣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入手,探究作品产生的源头及绣制过程中有趣的故事;剖析针法特色与要点,并能形成文字并记录下来,形成湘绣小传、湘绣技法等专业素材。

与技能型搭配,其目的在于,更有体验感、参与感、融入感与湘绣建立深厚感情,熟知它的技法、它的脉络、它的故事……更好的研究湘绣精神,湘绣文化、湘绣技法,探索具有湖湘韵味的湘绣作品。

3、创意型+技能型

创意型,顾名思义是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前沿力量,不仅仅局限在湘绣题材创新或者针法创新,更需要发散式思维,通过市场潮流感知将湘绣从过去的畅销形式推向当下消费习惯的畅销一员中。这里要求学生具有设计创新的能力,需要掌握设计软件的使用,需要培养现代设计思维,学习了解文创产品的创造思路;还需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将创意思维更好的实现。与上述两型研究方向的学生联合合作,通过创意设计构思到文化支撑再到湘绣刺绣实施一体化,更准确定位湘绣在当下时代背景发展路径。

四、结语

湘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一直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自2006年以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率先将湘绣从传统的师徒相授传承的方式融入到高等职业学制教育行列,创新了湘绣传承方式,研发了湘绣在新时代的刺绣表达语言。在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当改善人才培养方式,有助于湘绣专业人才持久性,从传承人才入手,多样化、针对性的培养专门性人才,更是给湘绣不断注入新的力量,也是为其它传统技艺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经验。

猜你喜欢

湘绣技能型刺绣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湘绣短视频的传播策略研究
“非遗传承+创意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湘绣设计创新研究
打造湘绣品牌 擦亮湖南名片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湘绣专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经济推动作用思考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