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2019-11-20王学韬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易安红梅海棠

■王学韬/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一、前言

一年有四季,四季皆生花。花,拥有绚烂而又短暂的美丽,春夏秋冬,为天地带来别样的色彩。李清照的一生就如花儿绽放至凋零的花期,因此“花”意象和词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在现今被确认为李清照的40余首词中, 有35首写到花。①透过词中形态各异的“花”意象,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词人旷世难逢的才思和女性特有的柔肠灵性,仿佛易安正在敏感深情地向我们讲述她全部的情感和生命,以及宛如花之绽放的绚丽和花之凋零的凄婉人生。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花”意象这一媒介走入易安的坎坷人生,探索其心路历程。

李清照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其自身性格又多愁善感,少女心事无人诉说,便用花儿来抒发自己的细腻情思,将少女心事皆吐露给美丽的花朵。她喜爱花朵,便借用“花”意象来记录自己的一生。朵朵花蕊,皆绽放其生命历程。

花的品类繁多,但经统计, 李清照在词中写过确指的花有梅花、菊花、桂花、荷花、海棠、梨花、芙蓉、芭蕉等8种,其中直接以咏物词的形式出现的有9首,直接提到花名的有28首。①百花园中,被清照采于笔下的花无不是格高韵远, 高雅脱俗。

李清照一生经历颇多,词作丰富,本文将其分为三个时期来进行论述: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南渡(晚年)时期。我们根据不同时期来分析易安词中“花”意象的演变。

二、“此花不与群花比”“自是花中第一流”——少女时期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开朗活泼。她出生于诗书之家, 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学识渊博,精通诗文,在文坛上颇有名望。母亲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自幼天资过人,琴棋书画,吟诗填词。家庭殷实,生活安定,受熏于书香,使得正处于豆蔻年华的李清照乐观自信、活泼率真、热爱生活,开明优越的家庭环境让清照可以自由接触社会,与大自然相伴,与能人为友,自在生活,无忧无虑。在饮酒、赏花、郊游的生活中,捕捉着种种纤微的少女思绪。浸沐在如此美好的年华中,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就如水中之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幸福生长。故而其少女时期的词作大多格调清新、明快。②她的这些意识与情怀都体现在她前期词作的“娇”花意象中。少女之花含苞乍放,娇艳欲滴,映衬着词人花开初期的美好年华和旺盛的生命状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③

——《如梦令》

夕阳西下,醉意少女身披晚霞坐着小船徜徉在绿叶红荷间,在惊呼中目送一群鸥鹭飞向远方,待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身陷藕花深处,少女的天真烂漫溢于其中。词人巧妙地借用荷花意象,将荷花娇艳醉人与自己的青春美丽相融在一起,此时的她快乐无畏,潇洒自在。这水中荷花开的正盛,娇艳欲滴,不正如词人的美好年华正在进行、无比惬意吗?娇美的荷花意象恰是年轻词人生活状态的反映与体现,一眼望去便知这生命的美好与自在,少女天性得以自由发展,那如少年般的洒脱和不羁就是这美好年华最令人难忘的宝藏。

三、“馥郁纷杂花百态”“人比黄花瘦”——少妇时期

李清照在十八岁时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情趣相投,琴瑟和谐,婚后生活美满幸福。不过“ 薄雾浓云” 也时时袭来,不息的党争、宦海的风云让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丈夫,独自生活。此时清照所做之词透出了对丈夫的浓浓思念,同时也暗示了党争之难。短暂相聚后,赵明诚又出仕在外,李清照时常被无端而来的闲愁侵袭,伤春惜别的情绪也不时困扰着她,因而其笔下的一些花意象常常透露出一种相思之苦。此时少女时期的“娇”花已败,只剩零落的“瘦”花。“瘦”花代表着词人内心的蜕变,少女已然成长为少妇,再美好的年华也已逝去,除了怀念别无他法。因此这个阶段李清照的创作之词弥漫着一层忧愁,这层忧愁之中包含着对丈夫的思念以及斩不断的忧思和难以排解的闲愁。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③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③

——《玉楼春》

词人说红梅宛若脆酥, 可见易安对红梅的喜爱之深。一个“琼”字将红梅花苞描绘的晶莹剔透、纯洁美好,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但紧随在后的一个“碎”字又使得花苞还未盛开就痛心衰败,这一场看似美妙的景致道出了词人无限的哀愁,词人憔悴郁闷,只能借酒抒情,用酒精麻痹自己难以遣散的忧思,不息的党争扰乱着词人的心,虽愁闷,词人仍要赏这红梅,再次可见其对红梅的喜爱。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

——《如梦令》

经历一夜风雨,卷帘人一声却道“海棠依旧”引起词人的哀伤。词人借海棠“应是绿肥红瘦”含蓄地伤春惜春,期望自己如花般被丈夫珍视,抚平心中不安。风雨过后凋零残相的海棠折射出词人淡淡的的忧伤,这份忧伤来自转眼已为人妇的不真切,也来自红颜易损、青春易逝的感慨。风雨凋落海棠,残酒消睡妇人,这清冷、凄清之感,给李清照带来丝丝担忧,不可预测的未来,难以把握的生命,都在词人心上萦绕,久久不肯散去。

四、“香消玉瘦花蕊残”“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南渡(晚年)时期

建炎元年,靖康之变,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李清照和丈夫仓皇逃难,流亡到江南。南渡后,李清照接连遭遇不幸,先是丈夫病逝,李清照从此孤身飘零,备尝人间的艰辛,后又遭遇了所存文物散尽以及被人诬陷“玉壶颁金”的痛苦,她独自一人四处逃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②在这一次次磨难之中,她的身心都备受摧残与折磨。家国巨变使得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极大变化,从春恨秋悲的闲愁转变为黍离之悲和身世之痛。国家的残破、家庭的残破、心灵的残破让李清照变成了一个风鬟雾鬓、憔悴不堪的中年妇女。此时,其咏花词的情感内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残”花暗示词人在经历了夫死、国破、家亡的生活困境后,从此孤身飘零的凄惨与悲伤。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③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③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③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③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③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③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③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③

——《满庭芳》

词人喜爱梅花之情我们了然于心,眼看心爱之花飘零凋谢,无可奈何,明知梅花终究凋落,所幸莫恨花落雪消。词人仿佛悠闲赏花,听笛消愁,实则内心消沉,郁闷不堪。丈夫病逝,家破了,金兵入宋,国亡了。这国破家亡的浓愁只能深深埋入词人心中,无处诉说,无人倾听。看着喜爱的红梅一片片落入雪中随时间消融,多么希望心中的忧思也可随花儿一起入土消散。明明一介女儿身,却也知这忧国之思,为其伤心。

五、结语

李清照的一生就犹如花儿一般,既有盛开花香的美好时光,也有残落衰败的飘零时刻。她爱花惜花,借花用花,通过“花”意象寄寓自己一生的经历,欢笑、愁泪、悲思皆浸入其中。花亦如人,人亦是花,李清照带着花的美丽留给我们万世芳香。

注释:

①张彩霞,宋世勇.论李清照词花意象[J].惠州学院学报,2002(04).

②刘伟安,张伟.从花意向看李清照的人生境遇与心态变化[J].开封大学学报,2013(04).

③李清照词集[Z].

猜你喜欢

易安红梅海棠
李清照与赵明诚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加班摔倒引发脑出血算工伤吗
患职业病的退休老职工生病怎么办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