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2019-11-19杨林
杨林
摘 要: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有精神文明的传承。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五千年屹立不倒的文化底蕴,而这样的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歷史的变迁,我们的文化在不断汲取着各个文化的优点,充实着自己,到如今,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德育教育要与高校的思政教育相结合,产生更高的影响力,为国家人才教育工作增加民族之魂。
关键词:德育教育;思政教育;高校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德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无非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教育事业的进步,将这样的德育教育注入到高校中,为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建设,打好夯实的精神文化基础,也增加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影响力。
一、德育教育进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增加思政课堂内容的多样性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思政课堂上,是对思政课堂内容的一种补充,两项工作均对学生的思想精神建设有很大的指引作用,首先,在德育教育上,它包含我国流传下来优秀的民族精神、拼搏精神、牺牲精神、友爱理论,这些高尚的精神融入课堂后能极大地影响现在大学生的世界观。其次,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也为传统文化艺术进入校园搭建了桥梁,众所周知我们的德育文化从我们古老的艺术和生活中走来,这样德育教育进入思政课堂之后,也能让传统的艺术和生活文化进入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使思政课堂变成生动有趣的课堂,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提高了思政课堂的学习效率
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到思政课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政课堂的效率。原本的思政课堂,内容是古板的,这让现代的大学生无法适应,他们在课上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和方向,这让课堂效率大打折扣,他们更需要自由的,畅所欲言的,现代化思政教育。德育教育是传统文化进入现代化的教育,他们带着中华的传统德育文化走进课堂,将一些经典的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理中,感染学生。而德育教育生动形象的特点更是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这样学生都被吸引到课堂中,自然是高效率、高收获的课堂。
(三)增加了思政课堂塑造学生的工作
思政课堂和德育教育,这两项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品格,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两项教育的融合更是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两项工作相辅相成,又相互融合促进,使根本作用加倍。思政,将学生思想进步,意识进步。德育要求学生,德行至上。它们的融合,正是思想和品德的融合,让学生在接受正直,善良品德的同时,接受自由博爱的民主思想。这样思政课堂塑造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工作,完美解决。
二、开展德育教育进入思政课堂的办法
(一)将德育教育的重点融入课堂
思想的教育和德育文化的教育是不可分开,也是势在必行的,而任何工作的展开都是需要方式和方法,将德育教育引入思政课堂,前提就是要找到德育教育的重点,将德育重点引入课堂是为了避免与思政内容发生冲突,造成课堂内容冗杂的问题。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将传统文化和传统文艺以及传统艺术全融合在一起,用这些艺术或者典籍故事为开端,吸引学生,引经据典的方式教育学生,将这些内容带入课堂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行修养。
(二)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学的文化建设中
德育教育工作是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融入到思政的课堂,更是要全面融入到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这样是“以点带面”的作用,而当德育教育工作进入到校园之后,优良的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校园的风气,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德育校园氛围,让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德育的气息。而这时我们也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传播德育工作,如微信公众号,校园公众网等。在整个校园普及渲染之后,这又可以影响思政课堂的良好教学,这也是“以面带点”的作用,所以说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单单是独立的,而是要与校园德育工作同时同步的进行,这样能让德育工作更好的校园内和思政课堂上开展。
结束语
我们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文化之林中,是一颗长青之树,因为我们在不断地汲取养分,不断进步,而德育教育进入思政课堂,就是我们进步的又一个阶段,德行与思想的融合,是一个人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而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是这条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思政课堂上,加入德育教育工作,让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让他们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钟范. 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路径探索[J]. 民族教育研究, 2015(6):105-109.
[2] 胡寒春, 黄建榕. 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共生路径探讨[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