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小学数学优质提问平台的策略研究
2019-11-19邱莉莉
邱莉莉
摘 要: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提倡主动探究的思维过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而课堂提问是最为直接的启发和诱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优质的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论述了为学生搭建优质提问平台的方法策略问题,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优化提问;重要策略
新课改下,问题教学被多数教师所利用,巧妙的提问,引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维和探究的欲望。但教学中常发现,抛出问题后,多数学生沉默,只有几个学生在思维、交流,久而久之,数学课堂“哑巴”现象较严重,问题的效度大打折扣。为此,作为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方式,不断优化问题模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搭建优质问题平台、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谈几点思考,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用问题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研究教材,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
有人说“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打开学生学习的大门。问题的设计,应基于教材,基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设计问题应首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在重点、难点上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真正服务于课堂的教学。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的问题还应具有启发性、探究性、比较性、开放性、升华性等,简言之,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如“分数乘法”的教学时,课前,教师应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再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通过问题的分析,发展思维,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如“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有助于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分数乘整数的方法的运用的层面,如教师可以通过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为情境而设计问题,如:一个福娃68元,5个多少钱?一个福娃做工是1.5小时,5个需要多长时间?一个福娃需要布料3/10米,做三个福娃,需要多少米的布料?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再到分数乘整数,引导学生3/10×3=?的探究,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3/10×3=?进一步的设疑,引导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方法的探究。问题的设计,从情境入手,问题因境而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二、关注差异,根据学生学情设计问题
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也曾对“因材施教”进行了诠释,指出因材施教的必要性、重要性。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倡导“为了一切学生”,而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能力发展等又千差万别,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此,问题设计时,应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层次性、差异性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利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通过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而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到多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不陌生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的差异性,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的特点、面的特点这个重点问题上,教师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以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如对于中等以及偏下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和活动的任务,如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或者学具,观察并回答: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让这部分学生用学具或者借助于实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出探究的结果。
对于优秀生,教师可以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长方体的面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棱长有几个?根据长度特点,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有什么特点?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不再停留在知识的单个方面,而具有探究性、比较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立足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位学者也指出: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提问题,他们将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如何学习。“学问”,“学贵在问”。为此,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满堂问的弊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问者,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质疑,首先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培养敢于质疑。如对于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在一块长68cm、宽46cm的长方形木板上,据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今天我们跟着木匠师傅学本领,看看谁能按要求据下正方形?于是,孩子们在纸上画正方形,通过思考、交流,很快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问题解决了,马上给出下一个练习,学生会有言犹未尽之感,而此时教师提出:根据这个练习,你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吗?于是,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纷纷提出问题,诸如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据下的最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剩下的图形的面积和据下的正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再让他们自行、合作解决,给他们更多的创新、质疑、锻炼的机会,课堂更有效。
总之,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还应注重问题提出的时机以及提出后,给学生思考、探究、交流的时间,让提问者和被問者产生心灵的碰撞,双方智慧的交锋。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为学生适时搭建优质提问的平台,让数学课因问题的有效而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衣红雁.“问题探索”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创新教育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45-146.
[2]焦贵民.浅析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7):88-8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