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2019-11-19彭欣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改革高校

彭欣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随之增加。在新的形势下,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从应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创新英语教学模式以及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校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自己的专业特长,还要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多高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了忽视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学校内受到的教育与实际的岗位需求脱节,这一点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上显得更加突出。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探索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大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就业导向模式对高校英语教学的促进意义

高校的英语教学和中学的英语教学不同,不是为了升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素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是要求高校的英语教学以就业为指导,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合理地设置英语课程。实施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过程的基础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需要对市场需求有足够的了解,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根据英语专业相关岗位的调查,高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储备,并且有很好的语言应用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此目标下,高校的英语教学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切实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广泛的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单词,导致英语的学习难度加大。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大多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理念,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充分,而且由于英语教学情境的缺失,导致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不足,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与实践的分离与“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原则不符,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挫敗感,失去学习兴趣。多数的学生对单词、语法、句式等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时间一长就会遗忘,导致英语学习的效率不高。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以及学生的就业选择,设置的总体培养方案,基于这个要求,课程设置就要具备实用性和通用性的原则,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由于当前处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但是英语课程设置比较滞后,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职业需求的有机衔接不足,教材的实用性,尤其是职业性相对来说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力很难被激发出来。此外,高校英语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仍然采用笔试为主的方法,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不足,致使评价的结果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3.英语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虽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有的高校出现师资力量短缺的现象,多数的英语教师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疲于教学,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有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此外,有的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教学理念也能及时创新,但是教学经验不足,而且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低,骨干教师缺乏。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师还注重于理论型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三、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当前是信息技术时代,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比如微课教学、小组讨论法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为高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高校的英语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分析教材的内容,找出其中的重点或者难点,结合网络中的相关素材,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可以开展多种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要求学生按照角色进行表演,进行英语对话,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高校英语课程的选择要在就业导向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培养要求,将英语教学内容以及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对其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又要注重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的课程设置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校企合作,结合行业或企业要求,选择合适的英语专业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不同的专业来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实践。此外,高校英语的教学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持续性,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对英语精品课、特色课的开发,为实施差异化教学提供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基地,对于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从长远出发,正确认识到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考验,创新理念,统筹规划。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力量,对于英语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纳入到学校发展的统筹规划中。在具体的实践中,高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计划,要结合生源情况及时扩充英语教师队伍。可以从两个步骤进行,既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招聘、选拔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又要发挥本校的人才资源优势,采用“老带新”的模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创新教育理念,丰富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及时发布行业最新的动态,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适当地引入人才竞争机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形成优势互补。

4.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评价模式改变传统的期末笔试测评方式,除了注重学期末的结果评价外,还应该包括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在校内开展的测评,教师要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英语的语言基础以及实际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将量化指标体现出来。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教学过程,更利于教学改革接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结果性评价由学校和企业一起完成,学校可以采取笔试、口语测试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企业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要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表现。合理分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分数占比,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可以更加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扎实、职业素质比较高的综合型人才。高校的英语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理念,加强校内外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英男.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趋向研究[J].考试周刊,2017,(11):127.

[2]覃军艳.基于就业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探讨[J].高考,2018,(24):12.

[3]诸葛欣.就业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策略[J].长江丛刊,2017,(06):92.

[4]方芳.就业导向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2):139.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教学改革高校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