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2019-11-19杨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人与自然以人为本

杨柳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未来生存的条件以及国家发展方向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被提及12次,“美丽”被提及八次,“绿色”被提及十五次。更加重要的是,现代化被重新定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现代化中的意义,确定了国家发展的目标。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来,我国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此为基础,融入了更多新思想和新目标,使得这个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生态文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元素,从更加深入的角度阐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一条主线。

【关键词】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个思想体系也成为了我党发展的指导原则,尤其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环境保护大会中已经将这种理念作为一项战略发展指导方针,从创新性、标志性等方面凸显了理论成果。这样的发展理念一经提出,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深入人心,人民群众也有了为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努力的决心。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并将其作为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从深层的角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理念与分类文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好,才能助力人类文明发展。如果生态文明建设不够完善,则无法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与自然发展规律相契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民族之魂,更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就从长远性、创造性以及根本性的角度展开了谋划,将生态环境保护从理论层面上升到了实践层面,这是历史性的变化和转折。“两山辩证统一”理论逐渐被人民群众所认可:不仅要保证人民拥有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可保留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一种人民发展中的金山银山。从这个理论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发展大计。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应该是和谐且统一的,片面的以牺牲自然环境换取的社会进步不会长久。如果仅仅追求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忽略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一种粗放的形式来谋求发展,这是与人类文明建设相背离的一种方式。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发展指导原则对国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失衡性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不仅是对长久以来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使得经济水平发展与资源供给与利用不足,以及环境的容量减小之间的矛盾,也是人民与政府之间在生态环境质量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失衡的一种矛盾,更是与习总书记曾经在中外记者会上的承诺相契合。近几年,党中央一直坚持将人民发展作为中心,将人民幸福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在五大发展理念当中,绿色是其中的关键部分,成为了“十三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更是新时代我国战略发展的新方向。自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被提出后,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果,逐渐由治理转向预防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体系,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十九大中,针对生态文明提出了新的目标,即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创造财富,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态自然环境的需求。另外,推动绿色发展,重点解决环境问题,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等新规定已经成了这项工作的指导原则,更加突出了党为人民的思想。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对发展成果具有分享权利。体现了改革发展成果在人民中公平分配,使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提高,这就是为民族发展谋复兴的具体表现。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的“绿色承诺”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中,“共同但是存在区别的责任”是我国的一个态度。从本质的角度来看,对于碳排放空间的争取是一种发展权利的争取。我国对碳的排放量较大,在这个问题上,人民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享受成果。

减少碳排放不仅体现于来自外部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我国想要实现长远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所提出的要求。所以,我国在致力于解决本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全球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当中。到今天为止,我国已经加入超过三十项关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约定中,在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发挥引导作用。在2015年11月,习总书记在巴黎大会上给出承诺:我国会做出自主贡献,在2030年的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我国在这个方面所做出的“绿色承诺”使得在世界环境保护工作中体现了中国的态度,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推动力,也是对绿色理念的一种践行,发挥了我国作为领导国家的风范和作用。在2013年2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已经成为了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方案。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积累的经验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所乐于吸收和借鉴的宝贵经验。我党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了较强的优势,这就使得绿色理念不仅仅作为一种理论和文件,而是真正被落实到社会建设工作当中,使之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动力,并体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由此可见,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的领军人,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选择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提出,还从根本上使得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得到改善,阻止了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在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都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必然选择;其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第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第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憧憬;最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只有重视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突出“绿色”理念的核心作用,才能实现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

綜上所述,从国家、社会以及人民发展的角度来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这项工作当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从深层的角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也是我国的“绿色承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选择。通过本文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所展开的一系列的浅论,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目标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小妮,李龙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生价值意蕴[J].绥化学院学报,2018,(12):35.

[2]谢平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和生态科技创新[J].行政科学论坛,2018,(11):46.

[3]刘燕.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生态经济,2018,(08):203.

[4]张富文.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J].科学社会主义,2018,(01):62.

课题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九大专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编号:18SKSJ098)。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人与自然以人为本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