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

2019-11-19梁瑛楠兰海龙张媛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业素质培养方案高校

梁瑛楠 兰海龙 张媛媛

【摘要】心理委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委员的专业素质发展不仅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力量,同时也有助于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的体系建设。采用问卷法,通过调查不同群体对心理委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心理委员 专业素质 培养方案

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体制机制、人员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面对上述困境,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心理委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高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有益的补充。但心理委员自身的培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本文试图结合高校心理委员的培养现状,通过实证调查获得高校心理委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方案。

一、高校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的调查研究

1.研究工具

本文在结合相关文献、联系高校心理委员培养实际并经过专家访谈之后,初步编制《高校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内容的调查问卷》。问卷共25题,包括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心理咨询的方法技术、个性品质四个维度,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方法。

2.研究对象

本文将调查对象分为四类,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二是从事其他学生工作的教师;三是心理委员;四是非心理委员的在校大学生。在某高校随机发放问卷384份,有效问卷362份。

3.数据分析

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

(1)心理委员培训内容的认可度结果分析

调查各群体对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都持认可态度。同时,认为这25项培训内容“非常符合”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内容的比例达95.3%。

(2)心理委员培训内容的重要程度结果分析

按重要程度排列,高校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中首先是个性品质(96.4%),然后是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93.5%)、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93.2%)及心理咨询的方法技术(93.0%)。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及心理咨询方法技术三个方面重要程度基本一致。

在心理委员培训的个性品质当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真诚守信(95.8%)、乐于助人(91.4%)、认真负责(90.2%)。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种提出心理委员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相吻合。

在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心理学基础知识(93.6%)、人格心理学(92.5%)、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89.1%)。说明掌握基础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是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基本理论要求。但调查群体认为掌握心理测量相关知识的重要程度较低。

在心理咨询基本技能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一般心理问题的处理(92.7%)、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87.9%)、心理危机干预(82.4%)。在心理咨询方法技术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倾听(96%)、共情(91.8%)、提问(88.9%)。说明学会识别同学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学会倾听是心理委员亟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术。

(3)心理委员培训内容的群体差异分析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他们认为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心理委员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学生工作者来讲,则认為“发现身边同学属于哪种心理问题”或者“出现心理危机”是心理委员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对于心理委员自身来讲,他们认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发现身边同学属于哪种心理问题”应是心理委员培训的重点。

二、高校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的制定建议

1.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的内容可分为个性品质、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及心理咨询的方法技术四大类。

第一,在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的内容方面,首先应当特别重视心理委员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尤其注意培养心理委员真诚守信、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等个性品质,并采用多种训练方法让其认识到个性品质的重要性并加强这些心理品质的塑造。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及心理咨询方法技术三者要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可有所偏颇,并将三个部分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在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方面,要特别注重讲授人格心理学及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方面知识,但是不必过多地介绍心理测量知识,只要介绍大学生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即可。在心理咨询基本技能的培训方面,重点放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处理与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两大方面,以便心理委员能够准确地鉴别同学存在的心理困惑属于哪种类型,并采用适当方法加以处理。在心理咨询的方法技术方面,尤其注重在倾听、共情等技术的实操练习。

第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教师和心理委员都认为“发现身边同学属于哪种心理问题”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非心理委员同学却认为这项内容不太重要。这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告知心理委员,日后开展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同学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

2.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的形式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授进行系统学习;个性品质部分主要采用分组讨论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理解个性品质在心理委员工作开展中的作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在个性品质方面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主要通过模拟实践、观看视频和专题讨论的方式加以掌握与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技术主要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实操练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基本方法与技术。

3.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的其他设置

第一,培训教室的设置。在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的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为心理委员提供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因此需要在配有电脑和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另外,由于有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因此建议教室桌椅为可活动桌椅,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在心理委员培训的方案中会涉及到心理咨询技能与技术的实操练习,因此可借助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等专用场地,丰富培训形式。

第二,培训学时的设置。由于心理委员的培训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整体,因此,在培训学时方面要注重长期连贯性。建议每周一课时,一次一个半小时,至少连续12周,共计24学时,系统性地完成全部学习内容。

第三,培训教材的设置。从目前心理委员培训的具体内容来看,大都是结合各方研究成果而制定的,没有一本现成的教材可以使用,这需要教师每次结合教授主题,自行编写讲稿以便授课使用。此外,还需要心理委员课后阅读大量文献,这需要教师准备阅读书目、原版书籍或共享资源等。

第四,培训器具的设置。在心理委员培训过程中,还涉及到会应用相关的器材设备,比如团体心理辅导中七巧板项目,需要制作七巧板的板块;沙盘体验中,需要可携带的沙箱;分组讨论中,需要白板、彩纸、剪刀等材料等。

第五,其他注意事项。首先,心理委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是以心理委员为主体,因此要激发心理委员自身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鼓励他们多分享多提问。其次,心理委员的培训要有系统性与完整性,因此要告知心理委员要完整连续地参加每一次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收获。第三,虽然目前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在培训内容、形式、学时、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固定安排,但面临特殊情况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最后,培训实施完毕后,建议对培训效果进行主客观效果评估;或者培训开始前建立实验组对照组,评估培训效果,以便不断改进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文鑫,李淑娜.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部素质教育,2018,(24):82.

[2]刘红艳.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现状思考及对策探讨.赤峰学院学报,2015,(24):88.

[3]郭松龄.“互联网+”时代高校心理委员培养机制探究.科教文汇,2018,(08):166.

[4]岳明蕾.高校班級心理委员制度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1):17.

[5]董阳.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培养现状与探索——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课程教育研究,2018,(41):29.

[6]廖友国,朱金红,吴真真.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现状——以福建省6所本科高校为例.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10):20.

[7]韩煦.以心理委员制度为代表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发展与反思.思想理论教育,2012,(11):66.

[8]邓金萍.高校心理委员共情团体辅导干预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05).

[9]李灿.高校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体系实效研究.南方论刊,2014,(12):71.

[10]冯桂梅,王晓英.心理剧教学法在高校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113.

[11]陈瑜,桑志芹.高校心理委员专业能力培训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19,(01):1.

基金项目:大连工业大学2018年教学成果奖培育立项课题《高校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及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成果;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建设策略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QGJY2018092)。

猜你喜欢

专业素质培养方案高校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探究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