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妇科腹腔镜围术期的应用体会
2019-11-19姜冬梅
涂 丹,姜冬梅
(海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600)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以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外观美容等优点,已较广泛地应用到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中[1]。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医师的技术要求很高,部分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度不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心理,会增加围术期的风险,影响临床护理质量。近年来,我们在妇科腹腔镜患者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收效甚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78岁,平均48.2±6.5岁;子宫肌瘤20例,卵巢肿瘤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异位妊娠10例,卵巢黄体破裂3例,不孕症2例,计划生育手术2例,其他2例。按住院号末尾的单双数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妇科护理常规进行,观察组在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①充分准备:协助患者尽快完成术前各项常规和特殊检查,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和并发症;做好手术区皮肤护理和肠道准备,留置导尿管,并按需禁食。②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认知度,采取多种形式向患者告知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③舒适环境:将患者安排在阳光充足、安静舒适的病室,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被褥轻暖;做好病区管理,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减少交叉感染。④心理辅导:告知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介绍本院医疗技术水平的现状,例举成功手术的病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加强护患沟通,倾听患者的主诉,尽量满足合理需求,疏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2)术后护理:①加强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加速麻醉药物的排泄,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纠正高碳酸血症;头偏一侧去枕平卧,以防误吸和窒息;早期翻身和半卧位,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②管道护理:注意尿管、氧气和引流管等管道的护理,以防折叠、阻塞、移位和滑脱,做好记录,定期消毒处理,以免引发院内感染。③镇痛处理:患者呕吐明显时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使用腹带减少腹压冲击;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切口痛或者腰背部神经痛,在做好解释的同时,按需给予相应的镇痛等处理[2]。④人性化措施: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使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尿路感染和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加强病区管理,减少探访人员、声光等各种刺激,保证睡眠质量和时间;制订合理的膳食标准,适当增加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术后康复。⑤延续性护理:做好出院指导,并通过电话、微信、上门服务等给予延伸性护理服务措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科学锻炼、规范治疗、病情观察,并按需门诊复诊,必要时随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两组的围术期并发症率、SAS、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比较,差距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结果的比较
3 讨 论
腹腔镜手术对医疗技术和患者的生理心理的要求较高,部分患者因认知度、依从性和不良心理等因素,可能会给围术期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术后康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模式逐渐被新型的护理模式所代替。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系统的、高效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强调的是注重患者的尊严,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患者身心舒适,促进疾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3]。我们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措施,从术前的充分准备、健康宣教、舒适环境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出发,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后在加强监测、管道护理、镇痛处理、人性化措施和延伸性护理等方面着手,促进患者在身心方面的康复,降低了并发症率,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构建了医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