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相关的多原发恶性肿瘤18例临床分析
2019-11-19余晓娟方师文朱彦玲
余晓娟,张 萍,张 杰,方师文,朱彦玲
(徐州市肿瘤医院妇瘤科,江苏 徐州 221100)
多原发癌(MPMN)在临床中指的就是在同一个个体中单一或是个器官一同或是前后产生多于两个的彼此间没有关联性的肿瘤原发病灶,又称多重癌、多原发癌[1]。临床一般分为同时性MPMN(SMPMN多个恶性肿瘤发生时间间隔小于6个月)和异时性MPMN(MMPMN多个恶性肿瘤产生间歇多于六个月)。现阶段,各类诊治技术得到了十分迅速地进展,使得MPMN的总患病率逐步提升[2-3]。
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共收治的妇科相关MPMN患者18例,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徐州市肿瘤医院共18例妇科相关MPMN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都通过手术或是活检组织病理以确定诊断。
1.2 MPMN诊断规范
借助十分普遍的诊断规范:在1932年中,Warren等所给予的MPMN诊断规范,在1979年中,刘复生[4]进行补足,现阶段,即为:(1)每一肿瘤应被证实成恶性肿瘤;(2)每一肿瘤要具有十分独特的病理学性质;(3)肿瘤产生在不相同位置或是器官中(包括同一器官的不同位置),相互之间并未连续;(4)每一肿瘤都具有既定的转移途径。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1.3 方法
由固定的专业人员对18例妇科相关的MPMN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恶性肿瘤的分布部位、间隔时间、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见表1、2、3。
表1 MPMN的发病部位分布
2 结 果
(1)18例患者发病年龄在33~71岁之间,平均年龄59.2岁,其中SMPMN7例,年龄在44~71岁之间,平均年龄52.4岁,MPMN11例,年龄在33~66岁之间,平均年龄54.4岁。发病部位:18例MPMN患者中共37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体发病部位见表1。
(2)发病间隔时间:本组18例中,MMPMN11例间隔时间为8~79个月不等,平均间隔为37.8月,SMPMN7例(55.6%,7/18),其中术中同时发现6例,术后6个月内发现1例。分别见表2、表3。
(3)治疗和随访:18例妇科恶性肿瘤相关MPMN患者中,14例采用手术治疗并根据分期及病理结果辅以化疗和(或)放疗。3例患者,2例行第一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第2肿瘤未切除而行放化疗或化疗,1例均未行手术治疗,仅行放疗和(或)化疗。1例失访,随访17例,其中9例目前仍存活。患者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3%、52.9%。
(4)各临床症状、表现与其病理种类:妇科肿瘤各临床症状与表现主要就包括了异常性子宫出血(比如,月经转变、接触性出血)、绝经后出血等14例,盆腔包块9例,阴道异常排液2例,腹水腹胀1例。手术或是活检组织病理都证实了MPMN中妇科肿瘤主要就包括了卵巢以上皮性癌(总共9例)、宫颈以鳞癌(总共6例),子宫内膜癌病以腺 癌(总共7例)多见。
3 讨 论
3.1 多原发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中国多原发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0.4%~10.7%,以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5]。多原发癌发生与遗传因素、致癌因素的持续作用、免疫因素、放化疗的致癌副作用间相关。
3.1.1 遗传方面的因素:对于具有肿瘤遗传史的患者而言,其更易产生重复癌[6]。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癌基因相关的各项分子分析与研究对此给予了参照与证据,比如,对于卵巢癌、乳腺癌而言,其都具有遗传史,这类遗传与常染色体中各显性基因所产生的突变相关,两者都具有易感基因(比如,BRCA1,BRCA2,十分普遍的即为BRCA1),对于BRCA1的携带患者而言,其在十年中产生卵巢癌的总患病率即为12.7%[7]。本组临床资料中有5例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表2 异时性多原发癌临床资料
表3 SMP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3.1.2 致癌因素的持续作用。在胚胎发育期,卵巢上皮来自于体腔上皮,其与苗勒管体系间具有一致的胚胎来源。卵巢就是第二大苗勒管体系。因为胚胎学所具有的相同来源,这类不相同组织被一致的致癌因子所作用,比如,雌激素,使不相同器官产生恶性肿瘤极有可能。Dragoumi8等[8]指出了,卵巢恶性肿瘤、子宫体癌一同产生的机率即为2.9%。本组5例同时性MPMN均发生在生殖系统也支持这一观点。
(3)免疫因素:患者MPMN的发生与免疫水平下降有关。有些恶性肿瘤患者因初次抗癌治疗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使组织得癌的易感性增加,其重复癌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9],所以,对肿瘤患者而言,可以借助提升机体中各项免疫能力以防范引发第二肿瘤。
(4)治疗因素:放射治疗致第二癌的发生已得到认定。部分癌在被放射后,会在一致或是不一致的位置产生另一类或是数类不相同种类的肿瘤。Okajima等[10]研究人员指出了,第二肿瘤的产生极有可能是因为放疗,还有研究人员指出了,8%的MPMN与5%的妇科恶性肿瘤的产生都是因为第一肿瘤放疗史[11],Thong等[12]指出了,联合化疗所运用的烷化剂会致癌。
3.2 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
多原发癌在外国的总发生率即为1.6%~10.7%,在我国的总发生率即为0.4~2.4%。国内文献报道,MPMN的高发年龄为50~59岁[13],本组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2岁,SMPMN平均为52.4岁,MMPMN平均为54.4岁,与文献较易产生的位置研究相符。
多原发癌较易产生的位置与各类文献间具有过多的差别,极有可能是因为各个位置肿瘤的产生分布与收治等相关情况不相同。在日本中,多原发癌十分普遍的即为消化道肿瘤,而胃癌最为普遍[14];在土耳其中,有研究人员指出了,对于多原发癌而言,其先证癌较易产生在喉、膀胱、乳腺,其次证癌大多即为肺癌,接着,就是乳腺癌、结肠癌[15];在我国,有研究人员指出了,多原发恶性肿瘤较易产生在胃、大肠、肺等[16]。Gursel等报道的MPMN好发部位前3位为喉癌、膀胱癌和乳腺癌,而女性中以乳腺、生殖系统肠道肿瘤为主。本组MPMN以生殖系统多见(卵巢恶性肿瘤9例,子宫内膜癌7例,子宫颈癌6例,阴道癌1例),其次为乳腺癌8例、消化系统(2)例。
3.3 治疗及预后
MPMN与转移癌、复发癌不同,并非是恶性肿瘤晚期,临床上异时性癌容易和单发原发恶性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相混淆,同时性癌易被漏诊或误诊,而影响患者预后,应运用各类更为科学且高效的治疗对策。对MPMN患者而言,许多专家指出了,要运用与单原发癌一致的原则,即为依据肿瘤所累及的各类器官、病理种类等,在患者相关情况准许的前提之下,尽力运用各类根治性的治疗[17-18]。运用个性化多个学科总体治疗的规划。在对全身进行化疗期间,也要尽力选用可以覆盖到多原发癌的规划[19]。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医师要提升警惕性,增强对多原发恶性肿瘤各类患病规律所具有的认知,定时开展复诊,以尽早实施诊断与治疗,推延患者的总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