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钙从食中来细说中老年人补钙的事儿

2019-11-19

自我保健 2019年9期
关键词:含钙量吸收率缺钙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出现钙缺失的情况。老年人缺钙容易发生骨折,出现行动不便等症状,所以人到了中老年时期就要更加注重补钙。补钙需要生活中的饮食配合,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中老年人吃的钙制剂。

全面认识钙的生理作用

人们较为熟悉钙在骨骼形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却不知人体的肌肉收缩、心脏跳动、神经、免疫力及大脑思维等生命活动也都离不开钙。当然,钙的绝大部分(99%)进入并储存于骨骼中,为骨骼健康服务,但也有少量(1%)的钙参与到全身细胞的兴奋、收缩、分裂、增殖、运动、凝集、分泌、代谢等生命基本活动中。

钙是心脏的一大保护神,主要通过降低血压与清除过多胆固醇等方式来实施保护作用。以血压为例,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一组男性,时间长达18年之久,发现钙摄入量最高(每天超过1100毫克)者,罹患高血压的概率比钙摄入量最低(每天低于110毫克)者要低20%。更令人振奋的是,钙还可以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与心力衰竭等心脏损害(研究资料显示,每天服用1000毫克碳酸钙连续8周,肥大的心脏即开始变小)。再说清除胆固醇,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发现:高胆固醇男性每天补充2000毫克钙,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了6%,低密度脂蛋白减少了11%,保护心脏的高密度脂蛋白数量却未改变。

中老年期最易缺钙

就人一生而言,除了孩提时代,就数中老年期最容易缺钙了。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的总钙量有一个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刚出生时约为20~30克,20~25岁增加到1200克(平均每天约增加钙量0.13~0.16克),35岁时达到高峰。以后开始滑坡,骨中的钙逐渐丢失,40岁后骨中钙的交换速率明显减慢,呈现“出多进少”的不平衡状态(即沉积于骨中的钙减少,从骨中释放到骨外的钙增多)。女性则自绝经期始,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骨中的钙丢失速度加快。满花甲(60岁)后的男性,平均每10年减少钙储备4%,女性则高达10%。

缺钙有何危害?首当其冲的是骨骼,直接后果是引起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臂骨、椎骨(尤其是腰椎)、股骨颈和股骨粗隆等骨质本来就较薄弱的部位风险最大,这一点人们很可能想到。但人们想不到的是还有神经、肌肉症状,如失眠,小腿及其他部位的肌肉痉挛、抽搐,祸起缺钙所致的神经和肌肉过度兴奋。另外,缺钙还可能与关节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积水、骨质增生)、糖尿病(祸起钙的代谢障碍与内分泌功能失调)、心脑血管病(祸起体内钙分布紊乱,引起血管壁钙含量升高,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引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及某些癌症(如直肠癌、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相关联,将人置于“病夫”的窘境中。

钙从食中来

补钙冠军的桂冠非奶类及其制品莫属,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不仅含钙多,吸收率也高,堪称“天然钙片”。建议:每天早餐喝1杯纯奶(200~250克),午餐后或晚睡前喝1小杯(100~125克)酸奶,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半的钙需求,加上其他食物,一天所需的钙便够了。

亚军食物当推绿叶蔬菜,包括荠菜、芹菜、油菜、胡萝卜、萝卜缨、香菜等。以荠菜为例,虽说钙的吸收率逊于牛奶,但量很足(含钙量几乎是牛奶的3倍),而且镁、钾、维生素K等钙之友也颇丰,建议每天吃300~500克(绿色或深绿色蔬菜不低于一半)。

季军则为豆类及其制品,以卤水豆腐(北豆腐)、石膏豆腐(南豆腐)等(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卤水或石膏,钙含量得以增加)最值得推荐。其他如豆腐干、素鸡等也可纳入食谱。建议每天吃100克(2两)为宜。内酯豆腐、日本豆腐等不在此列,因豆中的钙在加水后被稀释了,又未添加含钙凝固剂(用的是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所以难当补钙重任。

其余依次有芝麻酱(油煮蔬菜或水焯蔬菜中加上1勺约10克芝麻酱,既能提鲜增香,还能补充100毫克以上钙)、鱼虾贝类(如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等,每天40~75克,尿酸高者要少吃)、坚果类(如开心果、杏仁、榛子,每天吃一小把)、水果类(如柠檬、枇杷、苹果、黑枣、杏脯、橘饼、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干,每天食入250克,其钙含量虽远不及奶类与蔬菜,但能提供大量的钾元素,可减少钙的流失)等。

钙制剂是重要的“友军”

如果食补难以如愿,或缺钙较重者,就得劳驾药物了。那么如何挑选钙制剂呢?

无机钙类

包括碳酸钙、氧化钙、磷酸氢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等。优势是含钙量高,如氧化钙含钙量达72%,氢氧化钙54%,碳酸钙40%,且价格低廉。缺点是溶解度稍差,吸收率较低,且对胃肠道刺激大,长期服用易引起便秘。

有机钙类

包括葡萄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枸橼酸钙等。优势是溶解性较好,吸收率略高于无机钙产品。缺点是含钙量稍低,如醋酸钙25.34%,枸橼酸钙24.12%,乳酸钙18.37%,葡萄糖酸钙为9.3%,氨基酸螯合钙20%,且价格偏高。

分子型有机钙类

又称氨基酸钙,包括L-苏糖酸钙、L-天门冬酸钙等。优点是吸收率明显高于前两类产品,且生物利用度也高,不良反应小,唯一不足是价格较高。

权衡利弊,中老年人最好选择颗粒较小、吞咽型,且含有磷、维生素D3、维生素K2、维生素B2、镁、软骨素、胶原蛋白(这些元素能更全面地帮助人体吸收钙)等的补钙产品。具体来说,首选分子型有机钙,次选有机钙,无机钙尽量少选或不选。另外,胃酸缺乏者宜选氨基酸螯合钙(注意钙剂和胃药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不选碳酸钙(属于碱性盐);尿结石患者宜选择枸橼酸钙;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适宜服含有较多的钠、糖和防腐剂的产品,如葡萄糖酸钙;胃肠道功能较弱者选择氨基酸螯合钙,如乐力钙;肾功能不全者最好任何钙剂都不用,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加重病情。

猜你喜欢

含钙量吸收率缺钙
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宽频声导抗测试声能吸收率特征研究△
复硝酚钠与胺鲜酯对棉花化肥吸收率的影响
虾皮是补钙冠军吗
一个信号告诉准妈妈是否缺钙
靠吃虾皮来补钙,靠谱吗?
百岁宋美龄
肉吃多了容易缺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