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梳理文脉,呈现思路
——近三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解析与预测

2019-11-19甘肃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学类散文试题

甘肃

2017至2019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分别为中国现代散文、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题目设计力避虚泛,内容指向具体入微,对惯于依靠套路作答的不良备考倾向具有纠偏的作用。重视对文本意脉的细致梳理,借题目作答呈现考生阅读与作者创作两种思路之间的对接,是目前高考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趋势。

一、试题再现

近三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均设3道试题,1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2019年全国卷Ⅱ因结构微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号有别于前两年,具体如下:

二、试题特点

1.小说为主,散文为辅

近三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小说两篇,散文一篇,再联系近三年全国卷Ⅰ、Ⅲ试题可知,仅2017年全国卷Ⅲ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为散文(李娟《我们的裁缝铺》),其余均为小说。近三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选材形式丰富,从时代角度划分有现代小说(2018年全国卷Ⅱ老舍《有声电影》)、当代小说(2017年全国卷Ⅰ赵长天《天嚣》、2018年全国卷Ⅲ何士光《到梨花屯去》),从内容角度划分有历史小说(2018年全国卷Ⅰ阿成《赵一曼女士》、2019年全国卷Ⅰ鲁迅《理水(节选)》)、科幻小说(2018年全国卷Ⅲ刘慈欣《微纪元(节选)》),从国别角度划分有中国小说、外国小说(2019年全国卷Ⅱ莫泊桑《小步舞》)。小说本质的特征在于叙述、虚构,小说家在虚构的叙述中反映真实的世界并表现生活的真相。散文以抒发思想与感情为主,突出作者个人的真实体验。一般情况下,小说命题侧重考查叙事艺术、谋篇布局与借某一完整故事观照社会的创作意图;散文命题偏重于考查语言形式、斟字酌句与用某一片段场景表达内在的思想。

2.大师荟萃,名家亮相

老舍、鲁迅、莫泊桑三人堪称大师,赵长天、何士光、阿成、刘慈欣四人及林徽因、李娟两人也皆为名家。近三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指向大师经典与名家作品的内在缘由在于此类文本具有文章体式的严谨性、文学艺术的典范性、文化内涵的深邃性、文明交融的包容性,就近三年全国卷Ⅱ所选文本来说,均在文字之下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寄寓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林徽因《窗子以外》放下“窗子以内”优越的心态,关注“窗子以外”劳碌的人群,在对芸芸众生的苦痛磨难共情关切之余,又对因现实际遇有别而导致的众生不平等发出深沉的感慨;老舍《有声电影》把以小市民二姐为代表的一家人在看电影的寻常生活置于新生事物冲击旧有思想的社会背景中,对二姐一家人夸张的心理反应、淡薄的公德意识、封闭的接受心态等予以白描式的刻画,幽默之余带有委婉的批评,更多的是无奈的叹息;莫泊桑《小步舞》则将一个时代的变迁浓缩在一座公园的苗圃里,不动声色之间撩拨读者的心弦,被时代遗忘与抛弃的痛苦从克制内敛的叙述中缓缓流露,老舞蹈师夫妇命运沦落的背后是宫廷艺术芳华的凋落。其他如鲁迅《理水(节选)》、赵长天《天嚣》、何士光《到梨花屯去》、阿城《赵一曼女士》、刘慈欣《微纪元(节选)》等作品都抱有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对美好道德的坚守、对光辉人性的赞美,显示了中华民族一贯的不屈不挠、乐善好施、团结御侮的文化心理。

3.复合考查文体要素

以2017年全国卷Ⅱ试题为例,林徽因《窗子以外》这篇散文主观题设题并非单一考查,而是透过语言穷究作者的深意,如第5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明为考查线索含意,实则揭示写作意图;又如第6题“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要求立足叙述口吻,进而分析作者态度。再以小说为例,2018年全国卷Ⅱ试题中老舍《有声电影》这篇小说主观题设题跳出传统三要素的圈子,在“人物”“情节”“环境”之外糅合“手法”“语言”“主题”,设计了复合式的问题,如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借助情节梳理,揣摩人物心理;又如第6题“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品味幽默语言,明辨艺术手法。2019年全国卷Ⅱ试题中莫泊桑《小步舞》这篇小说主观题设题延续了2018年全国卷Ⅱ试题命题的考查思路,更注重反套路的设计,如第8题“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定点人物形象,探究表现手法;又如第9题“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聚焦故事环境,阐释情节作用。

三、备考策略

1.侧重小说,兼顾散文

虽然小说是近三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文体,但并不意味着散文可忽略不复习。放眼地方卷,散文的考查频率与全国卷呈现相反态势,如:

2017年2018年2019年北京卷:叶梅《根河之恋》北京卷:苏童《水缸里的文学》北京卷:赵园《北京的“大”与“深”》天津卷:朱以撒《挺拔之姿》天津卷:石红许《虹关何处落徽墨》天津卷: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江苏卷:叶秀山《从脸谱说起》江苏卷: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希望》江苏卷:沈尹默《书家和善书者》浙江卷:叶文玲《汴京的星河》

凡是内容上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导向的文学类文本,“立德树人”是共同的内在追求,命题区别在于文体特点。其中,学术随笔是散文选材的一个亮点,如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希望》,值得师生关注。学术随笔兼具学术性、文艺性、普及性,可作为文学散文的一种有益补充,成为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新兴选材。师生在备考时,可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国内知名学者创作的“大家小文”,一方面通过阅读树立文化自信,一方面利用阅读感受治学风范。

2.名家长伴,名作常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推荐的作家作品应当成为学生日常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首选对象,具体可参考如下内容: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鲁迅《呐喊》和《彷徨》、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周立波《暴风骤雨》、路遥《平凡的世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悲惨世界》、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散文,如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叶圣陶散文等。

节选小说相关章节,构成相对完整的故事,或者编选名家散文,开展定期连续的阅读,进而从课内课外勾连、从古今中外比较的角度组文,打通文学类文本阅读原有的边界。在日常教学中,小幅度的群文呈现极有必要,也就是说,不以文学类文本的单篇阅读应对文学类文本的单篇考查,考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坚持常态化的相同议题下的多文本阅读,将有助于考生在面对单篇文本时调动积累,多维思考,实现知识的迁移。

3.反复推敲,组织答案

根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阅卷反馈来看,多数考生存在着在定性表述时术语不规范、思维框架不全面,在定量分析时内容指向不具体、文本引述不简明等问题,实际作答用词随意、信息缺漏、语句含糊、照搬原文,提供给阅卷者的答案并非精心为之。杜绝“毛坯式”答案,推崇“精品式”答案,需要教师采用个例示范的做法,纠正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存在的思考粗疏、表达浅陋的弊病。以2019年全国卷Ⅱ第8题为例: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作答步骤:

(1)明确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2)锁定区间

绝大多数考生在作答时,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窄化为“描写方式”,分别就与老舞蹈师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相关的内容作答,仅及“正面描写”,而对“侧面描写”中的“其他人物衬托”“典型环境烘托”有所忽略。

(3)梳理信息

老舞蹈师古老过时的穿戴、总持手杖的习惯、近乎木偶的舞姿、每日重复的动作、絮叨无休的言谈、彬彬有礼的仪态、文体夸张的赞词、夫妻相拥的哭泣等一系列的细节均从正面刻画了人物对过往经历念念不忘的心理。

老舞蹈师和“我”之间的对话则表现出老舞蹈师意外获得倾听者后对压抑已久的表达欲的释放,折射了人物被时代遗弃后痛苦无奈的心情。

而被人遗忘的卢森堡公园的苗圃(场景),曲径通幽,正如过时的老舞蹈师夫妇,状若幽灵,两年后苗圃被铲平的命运又与老舞蹈师夫妇消失在落幕的路易十五时代的人生何其相似!“我”与老舞蹈师不期而遇的卢森堡公园的苗圃,烘托了人物衰老于一隅后倍感失落的心态。

(4)提取整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四、审慎预测

1.传统小说重登舞台

2007年宁夏卷曾考查小说《林冲见差拨》,系施耐庵《水浒传》选文,与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彼此关联。新课标推荐的传统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等进入命题人的选材视野不无可能。传统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或记录了动荡变化的历史风云,或描摹了丰富多样的人情世态,或反映了名利权情的荣辱浮沉,从人物一言一行中窥见其心事、品性,从情节的一起一伏中把握历史的缘起、走向,从环境的一盛一衰中洞察主人公的命运发展、得失。因此,大部头的小篇章命题多着眼于细节,推敲文字,聚焦于手法,剖析心态。

2.名家新作各领风骚

新课标推荐的现代文学名家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中,近年来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已考查过鲁迅、老舍的小说和沈从文的散文,地方卷则对《课程标准》推荐的六人小说在名著阅读题中予以专项考查。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叶圣陶散文等被列入考查范围,存在一定的概率。历史小说、外国小说荟萃名家作品,科幻小说、改革小说折射时代背景,是目前小说阅读命题的外在特点,其内在指归则包括巧妙的叙事艺术、生动的语言魅力、崇高的人文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等,师生在备考时可有意识地选择内在指归与已有命题选材类似的作品展开阅读。

3.关联信息,比较阅读

今后的高考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部分引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某一片段或文学评论的某一观点,要求考生结合文本或印证或质疑,设置诸如此类的开放式探究题不无可能,这种题型对于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作答的区分度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

以2019年全国卷Ⅱ试题《小步舞》为例:

设问:福楼拜一贯倡导作者的隐退,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原则,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莫泊桑是否在《小步舞》一篇对该创作原则加以运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分析:“客观而无动于衷”强调作家要退出文本,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不过多介入和干预叙事。然而,这里的“客观”并不是“绝对客观”,而是冷静客观地描述事实、置身事外的身份意识及含而微露的讲说态度。莫泊桑《小步舞》一篇对该创作原则有所运用,也有所突破,“创伤”“感伤”等字眼的出现明显传递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非了然无痕。

作答:①莫泊桑在《小步舞》一篇中叙事态度客观,但并非无动于衷。②《小步舞》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回忆的方式交代了“我”在卢森堡公园苗圃与老舞蹈师相遇、交谈,观看老舞蹈师夫妇跳舞的经历。作者基本上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倾向,而是借助故事本身的推进予以“隐藏”式的表达。③作者在客观冷静之外,仍然通过“我”流露了对老舞蹈师夫妇的同情,如:开篇以“针扎似的”“又细又长的创伤”引出故事;观看老舞蹈师夫妇跳舞时,“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深深触动了“我”,笑泪交织;结尾对老舞蹈师夫妇“伤痕”般的回忆萦绕在“我”的心头。

当下文学类文本阅读涉及对考生四个方面阅读能力的测试:首先考查的是检视性阅读能力,即在限定时间内快速浏览文本并摘取文本信息要点;其次考查的是鉴赏性阅读能力,即细读文本之后品味语言、品析结构、阐释意义、阐述意图等;再次考查的是研究性阅读能力,即链接多文本文献资料时比较异同、拓展推断等;最后考查的是审辨性阅读能力,即针对文本的异常、作者的矛盾、评论的分歧等展开质疑研判,给出自己的结论。

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在检视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基础上,变换设问角度与题干表述,考查研究性、审辨性阅读,这是走向“真阅读”“深阅读”的当然之选。师生在备考时可利用近年来各地高考真题,在遵循文学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对原有试题进行变式设计,跳出既定的套路,确立新颖的思路,提高复习效率。

猜你喜欢

文学类散文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