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假于文,佳作自成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019-11-19贵州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荀子事例论点

贵州

笔者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根据阅卷情况来看,高考作文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其实,考生可以通过深入研讨教材课文来提升作文能力。如果考生在作文中引用了某位诗人的名句,尽管名句出自高中语文的必修课本,也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极好的印象,增加得高分的可能性。事实上,很多高分作文表现出的文采、学识都是来源于课本。尽管如此,这类作文依然能够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因为教材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关键是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珍宝。譬如荀子的《劝学》一文,几乎囊括了高考议论文的所有论证方法,如果考生琢磨透了,对提高作文分数大有裨益。

一、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即引用名言、谚语、诗文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即“引”;二是要对理论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主旨充分联系起来,即“证”。许多考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往往不够重视“证”,只“引”不“证”,就犯了“观点加引语”的错误,需要改正。

1.例文展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在文章开篇引用君子之言“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是“引”。然后,荀子列举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事例,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是“证”。文章有“引”有“证”,“引”“证”结合,逻辑严密,颇具说服力。

2.佳作分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社会实践能将积累的众多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一层,受益终生。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玄奘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诸法空相,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赤壁赋》尽显其时代风流。

——节选自满分作文《“三境”提升素养,语文浸润人生》

这篇2016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在段首引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的名句作为分论点,强调生活实践的重要性。随后,考生对论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并列举了“司马迁壮游九州”“唐玄奘西行万里”“孔仲尼东游列国”“苏东坡被贬黄州”四个事例,进一步论证了“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这一观点。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列举四个事例之后,文章就戛然而止了,显得有些突兀,也不够严谨。考生最好再用几句高度概括的文字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既能升华文章主旨,又能使文章首尾呼应,如此严密自如的行文,自然更容易获得阅卷者认可。

二、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即用打比方来论证论点的一种方法。比喻论证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晦涩为晓畅、化枯燥为生动。在高考议论文的写作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被接受。但是考生在运用比喻论证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该是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二是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的事物的特点。

1.例文展示

2.佳作分享

当我们不再用审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霎,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似乎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是的,嵇康并没有凤头般闪亮的初始,也没有猪肚般厚重的过程,但是他却用音乐、骨骼、品性,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于是,历史由此留下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骄傲也最有个性的篇章——魏晋风度。

——节选自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该年江苏高考作文是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引申到做人,意味着人生的开始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文段以嵇康为例,强调了他的人生虽没有闪亮的初始,也没有厚重的过程,“但他却用音乐、骨骼、品行,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这里,考生摒弃了嵇康并非凤头与猪肚的初始与过程,只将他悲壮的终点“喷涌的鲜血”比喻为“华贵美丽的豹尾”,并且“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因为运用了比喻论证,整个文段显得文采斐然、唯美动人。

三、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分析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论证的结构形式一般为先列举事例,然后归纳共性,最后揭示实质。当然,写作时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如果列举的多个事例构成排比,则可以增强文章语势。

1.例文展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先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跂而望”与“登高博见”两组事例的正反对比,凸显“善假于物”的重要性,即学习的重要性;接着又以“登高而招则见者远”“顺风而呼则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四个事例,从正面雄辩地论证了“善假于物”的重要性。至此,荀子也就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了自己的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佳作分享

纵览古今,凡是在文字上有所造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特色。文笔犀利,针砭时弊,讽刺讽刺,讽的是溜须拍马的小人,刺的是腐朽落后的社会,这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语言平实,流露坦诚,游记游记,游的是黄沙漫天的撒哈拉,记的是异国生活的艰辛与幸福,这是“走遍万水千山,等待雨季到来”的三毛。一个是以笔做匕首,专刺旧社会的革命斗士,一个是拿笔当织针,于新时期织就新生活的勇敢女性。他们的成功在于敢于在身处的环境中大声喊“不”,做出个性化的选择,并为之奋斗。总而言之,因为独一无二,因为真实,他们守住心灵,守住自我,当然也守得云开见月明。

——节选自满分作文《守住自我》

文段句式整齐,文采斐然,足见考生文字功底颇为深厚。整个文段是严谨的“总—分—总”结构,考生先从“文字方面守住自我”切入,提出了“凡是在文字上有所造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特色”的观点,然后以鲁迅的“文笔犀利,针砭时弊”与三毛的“语言平实,流露坦诚”为事例,得出两人的共同点是“敢于在身处的环境中大声喊‘不’,做出个性化的选择,并为之奋斗”,最后收束文段,总结出他们成功的共性都是“守住心灵,守住自我”,并回扣主旨,使整个文段严丝合缝,一气呵成。

四、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即类推、比较论证的意思,具体是通过对甲事物的分析,类推到与其属性相同的乙事物,然后从两者的比较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说明某个道理。在具体的写作中,类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自然现象和社会幽默小品等。类比论证的好处在于材料本身的生动有趣和富有哲理性,能使文章观点鲜明深刻。

1.例文展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运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个事例,论证了“积累的重要性”,或者说“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从“物事”的角度进行举例。事实上,所有的写作都不可能为写物而写物,写物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写人。然后荀子顺水推舟,通过类比得出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结论,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其《性恶》篇中所说“积善而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

2.佳作分享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

——节选自满分作文《语言——沟通的加速度》

考生抓住“燕子对鸣”“鸳鸯互啼”“母牛长哞”“苍狼厉嗥”“雄鹰尖唳”五个事例,通过这些丰富的“物事”现象背后的相似性,由物及人,自然引出了自己的观点:“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整个文段既有正反的对比,又有高度对称的排比句式,给人以排山倒海的雄辩气势,极易吸引阅卷者,获取高分。

五、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假设论证是写作的“救命稻草”,如果考生遇到瓶颈而无法继续行文,不妨使用假设论证救场,这会使考生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

1.例文展示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从反面假设设例,如果“不积跬步”,就“无以至千里”;如果“不积小流”,就“无以成江海”,在前文正面论证的基础上,继续从反面论证“不断积累的重要性”。事实上,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不断自我完善的。就如俗语所言: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大海容纳百川,故能成其大。

2.佳作分享

其实,历史已不止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能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听取李鼎铭先生的意见而精兵简政,又何以能变成贵州的“小老虎”而吃掉庞然大物的“东洋驴”呢?综上所论,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节选自优秀作文《善纳人言》

文段采用假设论证的方式,列举了“蔡桓公”“马谡”两个反面事例及“秦孝公”“共产党人”两个正面事例,形成对比,谁对谁错,一目了然,有力地论证了“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的道理。此外,这个语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举例与说理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一句一例,再加之反问句的贯串,使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紧凑,而且气势充沛,语言雄辩,读之有力,听之雄壮,极具震撼力。

六、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用正面的材料或观点同反面的材料或观点进行对比,作者肯定与否定的态度,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为获得高分打下基础。

1.例文展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进行对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进行对比,从而凸显了“不舍”的重大意义。然后,荀子又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至此,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对比,荀子强化了“持之以恒”“用心专一”的观点。

2.佳作分享

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争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纪念馆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对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的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的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逝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这般: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伟大!”

——节选自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对比是一面照妖镜,考生将德国人与日本人进行对比,谁优谁劣,一目了然:德国人,特别是德国总理的纪念,是纪念“60年前的那幕惨剧”,从而“完成了对灵魂的自我救赎”,这是在理性的正确的引导下的纪念,因而深受世界人民的尊敬,属于正面事例;日本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在美化60年前的侵略罪行,是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因而遭到各国人民的谴责,属于反面事例。通过对比,德国人的理性与日本人的非理性就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于是考生的论点“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伟大”就有了依托与支撑。

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考生临场慨叹:书到用时方恨少。笔者认为不是考生读书太少,而是在高考的重压之下放大了自身的困难,“已畏浮云遮望眼”。实事求是地讲,读书不在多,关键在精,想要游刃有余地应对高考作文,考生需要沉下心来研读透彻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我们总是喜欢舍近求远,一厢情愿地去追求诗和远方,没想到最真实的生活,却是眼前的苟且。请各位考生重拾从前弃之如敝屣的课本,仔细揣摩研读,在考场上,你也许会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猜你喜欢

荀子事例论点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论荀子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和谐
“例”后有“析”方可取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