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空间尺度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与备考策略剖析

2019-11-19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扎龙尺度试题

湖北

空间尺度是地理研究者在地理研究中采用的定性和定量的时空单位,也是阐述区域系统要素在地理时空中存在的特征(范围、形状、质地、密度等)、观测区域系统现象在地理时空中的过程特征(始终、周期、幅度、频率等)的基准规矩。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可将空间区域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着重探讨全球或完整(也可能是局部)大陆(大洲)范围内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完整(也可能是局部)大陆(大洲)的总体特征;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多个自然区、地形区的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小尺度区域是揭示局部地区(不完整的自然区或地形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在差异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理论和结论都会有所差异。

考查空间尺度观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小空间尺度的考题考查学生从陌生情景材料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区域内某地理事物成因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对于促成区域认知素养、人地观念、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近几年高考中,考查小空间尺度的高考试题时有出现,其情境材料和命题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下文深入分析小空间尺度试题的特点和与之相应的备考策略,以期提高教学与备考效度,帮助学生落实地理核心素养,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一、小空间尺度试题的特点

纵观近年地理高考试题中,依托小空间尺度区域为载体的地理试题,呈现如下特点。

1.试题背景开阔宏观

小空间尺度试题考查的地域范围虽然小,但往往依托长时间尺度的自然环境变迁或宏观的时代发展背景进行题目创设,所以了解这些特殊的地理背景,是获得正确答案的重要保障,如以下试题。

【例1】(2019年全国卷Ⅰ)图1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3题。

图1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试题以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分布图为情境材料,从图中可以获取中部为山地、河流大致呈辐散状分布、铁路基本上是沿着河流分布等信息;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这里大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一带,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这里的铁路主要是用来运输原木的;早期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木生产基地,后来随着东北地区天然林的减少及近些年对森林保护的加强,森林的砍伐活动已经减少,这样导致原木的运输量减少,而运输需求的减少也致使铁路几乎废弃。

试题以小范围地图作为切入点,考查了小尺度区域交通线路分布与地形、河流、区域自然特征、区域资源、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依托背景是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曾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里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原木生产基地,通过铁路可以把这里生产的原木运送到全国各地,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有些地方的林木资源已经枯竭。面对这种无林可采的现象,最近二十多年来,林业部门通过封山育林或砍伐与抚育结合的方式,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了解上述时代背景与区域政策,就能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2.侧重逻辑思维素养考查

通过对小空间尺度的高考题目的分析,其情境结构突破“不良的结构设计”,整体情境设计事件完整、线索清晰、现象明了、设问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如以下例题。

【例2】(2018年全国卷Ⅰ)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2)。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图2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乌裕尔河从外流河变化成内流河,原来的外流区域成为内流区域,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也发生了变化。试题从扎龙湿地的形成到湿地面积稳定、再到湿地盐度的变化以及是否恢复外流河的讨论,试题内容层层递进,前面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引出后面的问题做好了铺垫,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展开,前呼后应、联系紧密,逻辑性强,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试题考查的范围虽说属于小空间尺度,但是却涉及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包括河流、湿地)、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以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这些事物的联系、演变和发展变化来推测、判断、分析未来地理事物的特征,蕴含了丰富的逻辑思维要素,例如,根据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这一反常现象,推测出扎龙湿地地势起伏小、平坦开阔以及气候比较干旱、蒸发量比较大的地貌和气候特点;又如从扎龙湿地形成之后面积稳定入手,分析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再如推测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及其原因以及是否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等。

3.情境材料信息简明精准

小空间尺度试题的新奇在于要求考生面对新情境、新材料、甚至是新知识,联系旧知和迁移新知,进行深入剖析、推理和判断。所以只有试题情境材料信息的完整且精准,才能实现对学生地理能力和素养的充分考查,分析近年来小空间尺度试题的文字材料信息,言简意赅、过程紧凑、针对性强,如例1中,情境文字材料创设时,开门见山,指出这里是东北某区,铁路早年修建、近年来废弃,全文仅34字,线索直接明了。

小空间尺度试题在地图材料创设时,多以简单示意图呈现,信息简明扼要。以例1为例,简单绘制河流、山峰及其高程、铁路、经纬度、比例尺6个信息,精准地反映出该小尺度地区是东北长白山区,暗示了这里曾经是我国重要原木产地,其铁路沿河谷延伸呈放射状分布,方便原木的运输,直白的地图信息与含蓄的文字信息结合得恰到好处,思路呼之欲出,学生能快速地从文字和图像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由此激活知识储备,展开一系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很快地得出正确的答案。

4.试题选择小微切口

小空间尺度地理试题情景材料提供的信息有限,要求考生综合分析区域中某地理事象的成因和演化过程,通常要从气候、地形、水文、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商业、旅游和环境等因素中,找出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类试题延续了高考题的一贯风格,尽管区域空间尺度小,但命题切入点仍然不大,指向明显,目标清楚,考查小切口设问下的逻辑推理、判断过程。如以下试题。

【例3】(2019年全国卷Ⅱ)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1,2题。

1.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物

( )

A.生产中心 B.分拣中心

C.销售中心 D.质检中心

2.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

( )

A.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 B.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C.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试题以美国空运枢纽——路易斯维尔货运机场周边集聚了快递公司、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为情境,首先考查的是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生产设施,这需要从快递企业的特点和内部工作流程来判断正确答案,试题着眼于机场附近的快递企业内部设施建设,其切口非常小。接着又问100多家企业集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的原因,而且在情境材料列举的企业名单中将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放在首位,这为考生找到正确答案埋下了伏笔,和前一题相比,试题内容由机场附近的一家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范围虽说扩大了不少,但是其切口仍不是很大。

5.重在落实核心素养

小尺度区域为载体的试题,因全新且陌生的情境设置,有效实现“去模式化”的考查理念,更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对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要素相互作用及地理过程演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现对考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系统考查。如例题2,第一问“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考查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第二问“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和第三问“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都侧重于考查综合思维,最后一问“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既考查了人地协调观素养,也从一个侧面检测了考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小空间尺度试题的备考策略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依托宏观的地理背景,选取小空间尺度区域,创设全新的情境和素材,从小微考点切入,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各要素相互作用及环境演变,是近年来小空间尺度试题的主要特点,从而在地理教学和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从空间尺度视域整合地理认识体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而地球表面是多极区域单位构成的复杂的镶嵌体系,所以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空间尺度、尺度效应等意识,明白各地理研究对象格局与过程的发生、时空分布、相互耦合等特性均具有空间尺度特征,依存于特定尺度而存在,用尺度观视域整合认知体系。例如,表1中用尺度观整合自然界的热力环流过程,这种知识建构模式,为进一步分析区域风向、风力的时空变化提供了层次分明的原理支撑。

表1 尺度视域下的热力环流类别

2.从空间尺度视域构建地理思维结构

空间尺度是地理学观察地理现象以及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独特视角,不同尺度地理事物现象主导因素不一样,所以分析地理问题时,从尺度入手,根据研究区域的空间尺度大小,选取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导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影响因素时,从尺度角度分层次建立思维结构。大尺度空间气温变化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因素影响,中尺度区域气温受地形类型、海拔、洋流等因素影响,小尺度区域气温则受到坡向、城市热岛效应等更微观因素的影响。

同时,对同一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当改变观察尺度时,分析结果会随之变化。例如,引导学生建构工业区位选址因素时,在不同尺度空间下,分析视角不同,区位因素也随之不同,如表2所示。

表2 尺度视域下的工业区位因素

综上,在进行地理问题探究时,研究尺度不同,切入的分析视角也不同,从而整个思维推导过程也随之不同。从地理空间尺度视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将思维过程置于空间体系中,既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空间特性、区域特性,也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条理性、逻辑性、综合性的素养培养,提升学生地理空间格局洞察力。

3.关注时代性地理背景信息,建构有时代感的知识体系

地理学科致力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是地理学科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基准与导向。近年来高考题集中于依托时代地理背景进行情境与设问创设,例如,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特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区际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区域生态建设与修复、区域民族文化保护、气候变化等,所以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性的地理热点信息,并将这些背景知识与学科原理、规律相融合,建构有时代感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4.依托小空间尺度素材,促成高品质地理思维养成

小空间尺度高考试题因新情境、微切口,更能考查考生的解读新信息、调动旧储备、探讨新问题的学科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人青睐。然而,考生们的高中地理知识与思维往往是建构在大空间尺度背景下的,所以面对高考试题的小尺度化,可能会引发认知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在学习与高考备考中,建议教师从各典型地理环境下的小尺度区域入手,整合地理书籍、杂志、试题、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深刻细致地感知小区域典型地理特征,并从细微视角入手,分析区域各要素特点及相互作用、思考评价区域人地关系现状、探讨区域地理环境变迁等。

猜你喜欢

扎龙尺度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带春回扎龙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鹤之灵
初秋游扎龙湿地有感
七绝·游扎龙湿地(外一首)
宇宙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