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育对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2019-11-18苏珊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苏珊

一、当前农村贫困生心理状况

(一)家庭贫困,没有幸福感

(二)学习能力差,学习压力大

(三)难以适应环境,人际交往能力弱

(四)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

(五)人格不健全,人生无目标

农村贫困生问题不可忽视,对农村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音乐教育对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是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净化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升道德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二是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有利于开发农村贫困生的智能,培养他们的语言、数学、逻辑、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内省和观察等能力,提高农村贫困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是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农村贫困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感受旋律美、节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四是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农村贫困生健康的身心素质。音乐净化人的心灵、调节人的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体育锻炼人的身心、强壮人的体魄、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音乐的娱乐解压作用,能及时疏导、释放农村贫困生心理压力,平衡心理,愉悦身体,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五是音乐教育的凝聚和激励功能,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农村贫困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协同合作能力。

六是音乐教育的传承功能,有利于培养农村贫困生成为音乐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现代先进文化的接班人。音乐教育对农村贫困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发挥其积极作用能促进农村贫困生健康成长,将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音乐教育促进农村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途径

(一)培养农村贫困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首先,音乐老师要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在学生面前展现专业的音乐素养,用自己丰富的乐理知识和美妙的歌声,解答学生的疑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开阔视野,在轻松的情境中学有所获。再次,组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搭建展示学生音乐才华的舞台,吸引更多的农村贫困生热爱音乐。

(二)用音乐加强与农村贫困生心灵的沟通

首先,通过家访和谈话聊天,了解掌握农村贫困生家庭情况和其对音乐的认识情况,并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将他们带入音乐的殿堂;其次,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个人音乐的潜能,挖掘孩子心灵深处的东西和音乐天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让农村贫困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再次,注重他们的音乐审美观,激发孩子主动对天籁之音的追求,让他们参与到互动的音乐教育中来,让孩子感受审美的意境和对音乐的创造力,让音乐真正走进农村贫困生的心灵。

(三)音乐教学中倾注对农村贫困生的人文关怀

农村贫困生处于特殊的成长环境,他们特别渴望和需要老师的关怀。教师要将教学的过程当成重塑农村贫困生形象和信心的过程。首先,在教学的目的上倾注人文關怀。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农村贫困生进行思想的熏陶、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农村贫困生在学习音乐中,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品质;其次,在教学内容中倾注人文关怀。扩大农村贫困生的音乐视野,用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再次,在教学方法上倾注人文关怀。教师要为农村贫困生成长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氛围,打破“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通过参与合唱、音乐游戏、歌舞伴奏、观看录像欣赏、相互观摩和交流演出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音乐教学,激励农村贫困生主动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以丰富多彩活动为载体,展示农村贫困生的音乐成果

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针对农村贫困生的活动,如组织农村贫困生进行歌曲排练、音乐技巧培训和安全文明知识讲座,举办歌曲歌词知识抢答赛、歌曲接龙趣味赛、“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爱国经典歌曲歌咏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组织农村贫困生到外校参观访问、举行儿童文艺联欢等活动,展示农村贫困生学习成果,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农村贫困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五)用音乐治疗农村贫困生心理疾病

针对那些已经患有心理问题的农村贫困生,我们要建立农村贫困生心理发展状况记录卡(包括心理问题产生时间、主要表现、原因分析、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等)。在对他们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同时,尝试用音乐治疗他们心理疾病。音乐治疗分为聆听式、再创造式和即兴演奏式三种方法。在聆听式治疗中,我们让农村贫困生聆听、欣赏、理解音乐乐曲的内容,达到放松肌肉、启发联想、安抚心灵、宣泄感情、缓解稳定情绪、释放减轻压力目的,引导他们将消极生活状态转变到积极的生活状态中来。通过在校园播放音乐,改善学习紧张的气氛,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在再创造式治疗中,让农村贫困生直接参与到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通过歌曲欣赏和音乐想象,使自身心理在音乐活动中被同化和感染,身心和谐,达到改善治疗其心理生理的目的;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是以鼓、铃鼓、木琴、三角铁等为工具,根据他们自身的喜好即兴演奏各种节奏,在团体的演奏中重塑自我,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建立协调人际关系,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健康的目的。

总之,农村贫困生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农村贫困生同样担当重任。我们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以音乐教育把每一位儿童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心理小测试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