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18杨祥颖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圆明园多媒体技术新课标

杨祥颖

一、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形象直观、动态呈现,这恰好符合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恰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优美的情景和轻松的氛围中去阅读,理解、思考、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及表达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旧的单一教学手段很难把这些丰富的信息充分地表现出来。在教学时,多媒体可以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化抽象为形象,为突破难点,发挥重要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内容——用神笔所画的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勃勃生长的画面。鸟妈妈为小鸟觅食喂食的温馨画面。小鸟西西有了健康双腿之后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游戏的情景。学生立刻被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此时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有了神笔你还想画什么?并及时再现学生想像的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思维异常活跃,想像也变得更加的丰富生动,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大纲提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很多优美的课文都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去感悟和体会,才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朗读教学方面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我们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和节奏,而且视听结合,图文情并茂,学生朗读的兴趣浓厚,个个跃跃欲试,朗读时声情并茂,完全陶醉在课文创设的氛围中。在这样投入的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和体会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的效果大大增强。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说写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以说促写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也表现出了它的独特优势。事实证明,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大量的听说练习,有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中高段作文水平稳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让一年级的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写语音日记。对于很多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手写日记既慢又累,尝试过几次能写下去的学生不在多数,效果很不理想。而写语音日记,他们都感到既轻松愉快又兴趣盎然。让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在电脑里,再配以富有动感的色彩鲜明的画面,好听的音乐、声音,学生做起来兴致勃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比手写日记明显增强。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促使情感升华,有效达成情感目标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用先进的思维,用人类进化了的理想,用历史证明了的经验,来进行教育和熏陶,激励我们的下一代发奋图强,振兴我们的国家!语文教学应该是有声与无声的交融,是一种潜入内心灵魂的教育与感化。

例如,过去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对这一世界园林的瑰宝——圆明园的毁灭表现出异常冷静的漠然,很难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后来利用多媒体大量的展示圆明园灿烂辉煌的过去,让学生对这一世界园林的瑰宝由衷的产生无限热爱和自豪之情。就在学生对圆明园啧啧称奇,完全沉浸在对圆明园无限向往的气氛中时,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圆明园,学生的无限向往之情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惋惜。这时让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并播放一段电影《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产生强烈的愤慨,不由自主的发出:“他们是强盗!他们是野兽!”的喊声。就在这学生群情激昂的时候,启发质疑:“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纷纷表示:一定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教学很成功,圆满达成情感目标。而这样的效果是过去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

七、运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而内容不具体、空洞、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过去尝试过很多修改方法,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旧的单一教学手段很难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修改示范。运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學生修改作文,简单易行,效果非常理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省时、快捷、高效。它可以把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但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它的不足和劣势。教师应该在使用的时候把握“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正确地使用、恰当地选择多媒体,使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网络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待于我们的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圆明园多媒体技术新课标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游圆明园有感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圆明园里过大年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运用多媒体技术 服务生物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