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学校的教研工作

2019-11-18努尔古丽·胡马尔别克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材教学方法

努尔古丽·胡马尔别克

首先,教师应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是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经济的需要,而且为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基础知识制定的,是国家对教学的统一要求。在大纲的基本要求下产生了教材,而教材优势大纲要求的具体体现。随着文化科学的发展对大纲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教材也不断的发展变化。

其次,教材时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从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出发而编写的。对教材中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发展变化时研究教材的主要方面之一。若教师不能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就不可能突破教学难点,那就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培养了,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

另外,我们应当尽力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各个角度去逼近那个最佳点。就培养学生能力而言,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学生,所用的教学方法必然不同。教师研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教学,这必须要教师对教学方法有研究探讨的能力。

当国内外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及教学的思想方法,作为一个教师对这些新观念和思想要去认真学习、分析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具备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知识的应变能力。综上所述,由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又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当教师的能力提高后,学生的能力也必然会提高,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教学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时“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

因此,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生命”。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适应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关注学生的人本发展。良好的课堂文化能非常有效的促进人本的发展。课堂文化是指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而创造的课堂风气与规则、心里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学生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师生的良好感情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要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平日的教学中去,要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这样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又如何来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生为本

(2)以生为亲

“以生为亲”教师才能宽容、理解、善待学生,才能耐心倾听学生;“以生为亲”教师才能更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失意时给学生以安慰,高兴时给学生以鼓励;“以生为亲”教师才能处处与学生在一起,与之一起忧、一起乐;“以生为亲”学生也会更信任老师,更愿意与老师交流沟通。

(3)以生为友

只有“以生为友”教师在教育中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就必须改变传统思想,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到学生身边,走到学生中间,信任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党教师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后,必将获得学生豐厚的回报。

(4)发展的教学语言——关注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用语是课堂中师生交往的最主要工具,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又何尝不能反映出教学观念呢?我们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尽管教学语言并不能完全诠释教学理念,但是许多教学语言在事实上反映了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5)多维的评价氛围——突出学生的品质

我们知道,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中药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时多将成功归于学生的努力和能力,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完成任务的行为上。

(6)良好的课堂规范,是构建良好课堂文化的前提

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的训练,将学生的课堂行为列入学生日常学习评价中。只要持之以恒,课堂必定变得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

(7)正确的学习理念,是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的核心

①学习是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比结论更为重要。

③在学习中你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④在学习中必须要有责任意识、与伙伴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⑥思考不思考是一回事,思考错了是另一回事。

⑦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8)优化教法和学法,注重人文价值、观念的渗透

优化教法和学法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文化建设的基础。学习内容越丰富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越大;学习内容越有用、有趣,学生学习就越热情、越快乐,一切也就“润物细无声”了!为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并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让学生越来越自信。

(9)强化问题意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应是课堂文化建设的学科特点。三五好友、结队成群的论辩,自由空间的散谈,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的充满着人道关怀的教学氛围。

让我们用心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献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献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教材教学方法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教材精读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