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9-11-18陈燕琼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诗美育意境

陈燕琼

美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形象到抽象的编排体例,精选了部分意境优美、韵律和谐、形象生动的中国历代古诗。在思想上,对学生陶冶情操,潜意默化地进行美育;在智能上,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增进他们的知识;在语言上,丰富他们的词汇,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对语言的热爱。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古诗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必不可少,它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获得美的享受。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进行如下教学。

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人内在的情感与外界的景物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人依靠它蕴含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情感,以启发读者展开联翩的想象。去领悟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会古诗的意境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1.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

古诗词言简意赅,一首诗虽短短几句,却或包含着一个故事,或蕴藏着一个道理……但是,古诗词毕竟离现在年代久远,况且每一首诗词的创作往往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以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更有困难,这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古诗词的情趣。因此,我在古诗词教学前,一般先向学生介绍当时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个人抱负等背景资料,这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文的含义,捕捉诗歌的意象和境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要指导学生理解诗意

汉字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字意在不断演变,存在着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必须从疏通文字入手。如《敕勒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古意是“显现,露出”,与今义不同。我们在教学时,对这些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应该向学生解释清楚,在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悟诗人强烈的感情,从而挖掘诗歌的深刻含义。从分析景物入手,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再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意境中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在想象中感受意境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画面的美。首先,有些古诗形象鲜明,就要用惟妙惟肖的语言,营造诗境的氛围,让学生在美妙的情境中,想象诗境的美。教学时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出古诗所描写的画面,学生就能从教师的描述中感受到诗的画面美。

二、欣赏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都是合乐的,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产生了音乐美。在古诗中配合着长音的平声和短音的仄生,而且句式整齐,讲究押韵,读起来更加铿锵动听、扣人心弦,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使诗歌洋溢着音乐的旋律。许多诗只要读一读,就美得使人流连忘返,神情激荡。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本无所谓音律,但“无边”与“萧萧”组合在一起飒飒有声,如泣如诉,加上奔腾澎湃的江水咆哮不停,背景音乐与主旋律交织在一起,把自然的不可违逆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古诗教学“少讲多读”的原则,教学时还应尽量少讲,适当帮助学生疏通文字,主要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充分显示出古诗的音乐美,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细细品味诗歌的深刻含义。

三、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的重要性,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开始时,齐声读,自由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的自由吟读。宋代诗人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同时,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还要掌握好朗誦技巧,处理好轻重、缓急、停顿、韵律、语气等朗诵技巧.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学生反复吟诵其诗,把“生”字读重,读慢;把“飞流直下”读得强劲、响亮;把“三千尺”适当拖长;把“疑”字重读……会让人仿佛看到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千尺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之景象,从而感叹大自然的壮美,佩服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在朗诵中感受音声美、节奏美、韵律美,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李白当时喜悦的心情,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可以体会到古诗语言凝练,比喻生动形象,从而获得美的熏陶,感受美的感染。

四、领会古诗的形象美

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是中国古诗的特点。如贺知章的《咏柳》,诗人抓住春天柳树的特征,采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从整体到部分,写出二月柳树的喜人形象,把诗人赞美,惊喜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最生动,表达诗人对美的创造者热烈歌颂的心情。从意境上说,诗的画面因之动起来了;从思想意义上说,主题也随之升华了。

总之,只要我们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注意发挥诗中美感的感染作用,通过带领学生反复吟诵,再三咀嚼,细细品味,深切领会,大胆想象,去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境和内涵,就能挖掘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发挥美育功效。

猜你喜欢

古诗美育意境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劳劳亭
春色满园
美育教师
一朵花的意境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