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坝州金川县观音桥镇旅游“一二三四”工作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2019-11-18徐富翠

赢未来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做法

徐富翠

摘要:本文以金川县观音桥镇推行旅游“一二三四”工作模式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观音桥镇推行旅游“一二三四”工作模式的重要性,总结观音桥镇推行旅游“一二三四”工作模式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为阿坝州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提供其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旅游“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做法;成效

按照中央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四川省委推进“藏区旅游产业大发展、努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会议精神,以及州委、州政府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的举措,阿坝州金川县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兴旅、富民”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十景三地四区”建设为抓手,按照生态化、民俗化、特色化的要求,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成功地将观音桥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金川县旅游“一二三四”工作模式的基本内涵

金川县“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即“一个开发、两个促进、三个产业、四个和谐”。“一个开发”即旅游开发,确切地讲,是指在拥有优越旅游资源特别是宗教文化资源的藏区腹地,进行系统化的旅游打造和产品开发。“两个促进”即兴旅促进民众致富、兴旅促进社会稳定。“三个产业”即把旅游业打造为藏区富民惠民的民生产业、对外交流的窗口产业、团结稳定的和谐产业。“四个和谐”即民族和谐、宗教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简而言之,“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就是指在藏区通过开发旅游,达到兴旅富民和兴旅促稳两大目标,使旅游业成为藏区百姓的民生产业、窗口产业和和谐产业,并最终实现民族和谐、宗教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战略意图。

2观音桥镇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2.1反分裂维稳的需要

观音桥景区内的观音庙本身是全国藏区观音寺庙中最具影响力的寺院之一,信众遍布全国,每年朝圣者达数十万人。观音庙位于甘孜、阿坝两大藏族自治州六县结合部,反分裂维稳内外压力都十分艰巨。利用宗教文化,开发旅游产品,既符合政府和村民的意愿,也符合寺庙的核心利益,各种分裂势力企图以观音庙为阵地开展分裂活动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2.2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金川县有14个民族,是省内民族成份最多的县,各民族的人文习俗本身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既可以尊重保护这些历史遗产,更可以传承弘扬这些珍贵文化,在民族文化的现实转化利用过程中,民族间的互信和友好很容易加深,民族团结将更加稳固。

2.3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

地方经济要发展,难免涉及土地占用、房屋拆迁、祖坟搬移、补偿赔偿等社会敏感问题。发展旅游,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又可以最大可能的减少政府、企业与群众间的利益纠纷,旅游发展的前景能够促使多数百姓充分地理解、支持、配合政府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

3推行旅游“一二三四”工作模式的具体做法

3.1建立资源共享共用格局

通过旅游开发,建立了“四位一体”的资源共享共用格局。观音庙、村民、政府和开发企业,是共用景区文化、自然、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接待设施等资源的利益共同体。景区开发前,上述利益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高,容易各自为阵,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会产生内耗和对抗。景区开发后,任何一方都必须依托其它各方的整合力量,才能把市场、品牌和产业做大,这已成为共识。这就为观音桥创A的富民和促稳提供了结构上的坚实基础。

3.2形成项目整合推进模式

通过旅游开发,形成了“三建合一”的项目整合推进模式。观音桥要跨越发展,寺庙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瓶颈。旅游开发,把景区建设与城镇建设、农村建设“三建合一”,有效整合了资金、项目等资源,实现了“三建互动”,达到了一加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景区设施与城乡设施合三为一,景区市场与城乡居民一体共享。通过整合,各种项目资金用于了旅游开发;通过整合,采用BT模式化解了资金的较大缺口;通过整合,广大城乡居民认识到了景区的良好前景,主动投工投劳、捐款捐物,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赔偿补偿等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3.3创造“增收致富”的经营框架

通过旅游开发,创造了“增收致富”的广泛受益经营框架。从规划开始,创A指挥部就要求所有景区建设项目必须考虑和建立可以让所有利益体都能长期受益的“增收致富”经营框架,以免产生内在矛盾和冲突,不利景区做大做强。基于此,寺庙上的项目、山脚下的项目、集镇上的项目,都设置了相关各方可以在不形成恶性竞争的情况下进行互补性经营项目的可能。宗教朝圣类项目由寺庙主营,并享有该类项目的主选择权;游人文化体验、娱乐体验项目由开发企业主营,并有优先选择权;公共服务、街面购物等项目由居民和村民主营,并享有优先选择权。对涉及核心服务的部分项目,如索道、景区观音车等由政府或授权主营机构主营并有决策权。广泛受益的“增收致富”框架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利于确保和谐。

3.4建立“和谐维稳”的群众战线

通过旅游开发,建立了“和谐维稳”的自主防御群众战线。创A成功以后,游人大量增大、设施大量新建、面貌极大美化、收入显著增加,无论是僧侣、居民、村民、企业还是政府。都自觉主动地产生了保护资源、维护稳定、顾全大局的内生意愿,这比任何行政的维稳手段都更有群众性、持久性和坚定性。各种分裂势力在观音桥无缝可钻,各类社会矛盾也在大局意识下顺利化解,各民族间、各村寨间、各利益体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向着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比拼的积极方向发展,各类资源、设施和环境也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宗教和谐、民族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不仅是一种理想,在这里更成为了现实。

4推行旅游“一二三四”工作模式的主要成效

4.1群众增收致富

群众致富,外在表现就是把旅游业变成了藏区的民生产业、窗口产业和和谐产业,基本标志是基础设施大提升、乡容村貌大美化、生活条件大改善和收入渠道大拓宽。观音桥镇把新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县上统一打造的新景区建设实行“三建合一、三建互动”,使资源、设施、环境得以共享共用,使资金、人才、技术得以整合统一,随着景区形象、接待条件、市场推广的变化和加强,游人市场迅猛上升,寺庙、村民、企业和政府的收益都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良好态势。观音桥成功创A以后,经济方面的富民效益显著。旅游就业人次增加了130%,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0%以上,景区游人量增长了300%以上,旅游投资额增长了200倍。旅游业作为藏区民生产业、窗口产业、和谐产业的格局基本形成。

4.2促进和谐稳定

促进稳定,形成“四个和谐”。一是通过旅游开发,观音庙的僧侣人员找到了一条与政府和群众合作,解决寺庙建设和教职人员生活水平提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各种分裂势力在此难有生存空间。二是作为两大藏族自治州六个县的敏感结合部,观音庙的稳定对周边地区的反分裂维稳有显著的减压支持作用。三是由于观音庙在藏区信众中的强大影响力,近年来,许多外地僧侣都想加入到寺庙中来,这其中难免有分裂势力的潜伏分子。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鼓励并支持寺管会实施严格的“僧侣队伍纯洁工程”,严禁非本地人员入寺担职,从源头上防范分裂分子的渗入。同时大力实施“五进”寺庙举措,创建藏区四个和谐示范地的美好蓝图正向世人逐步呈现。

猜你喜欢

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做法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典诵读 “一二三四”
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一二三四”法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一二三四”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