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探究

2019-11-18李楠

赢未来 2019年1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社会已进入到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新兴媒体层出不穷,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充满着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利用微平台、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创新载体,拓宽思路,遵循相关原则,努力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1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1.1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机遇

1.1.1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当前,新兴传播载体已经极大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思路,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手段和方式,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新媒体超越了一定时空,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同时,各类新兴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增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满足师生对教育方式和信息多样化需求,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1.2利于增强传递内容的透明化和丰富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教育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被教育者。如果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发生变化,后者传递的信息难以引起被教育者的兴趣和注意,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快捷,传递方式更加多样化,传递内容更加透明与丰富,易于使被教育者接受和认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和教育效果。

1.2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挑战

1.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可控性的难度增加

新型传播载体的草根性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可控性的难度加大,在某些情况下难以管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同时,新媒体传递信息的快速化、复杂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析、鉴别、判断问题的难度增加。同时,新兴媒体较为开放和自由,一些利益熏心的人有可能会借此宣传一些偏激性和煽动性言论,使得一些大学生出现情绪化现象,影响部分学生的政治观念。这些不良信息容易引导大学生动摇政治信念,产生不良思想倾向,甚至会做出一些忤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1.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亟需提升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技术水平。根据相关调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量不够多,人员流动性大,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利用新兴载体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很难及时准确的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情绪,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手段,没有发挥出微平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因此,新媒体时代应注意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力度,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利用新兴传播载体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原则

2.1可控性原则

在新媒体时代,新兴传播载体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且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自由度更高。如果对相关载体和信息管理规范不够,提醒不及时,就有可能使别有意图的人趁虚而入,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应坚持可控性原则。一方面,载体创新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性,坚持各类载体的主导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按照教育目的和教育途径对各种各样的教育信息内容进行筛选,尤其要对不良信息加以控制,从而积极发挥新兴载体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形式要多种多样,具有一定吸引力,在实施教育过程监督其运行情况,不断进行适时调控。

2.2正面性原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感染人。在新媒体时代,榜样的树立极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应坚持正面引导,典型示范的原则,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各类活动中树典型、争模范、多创优,强化典型教育,以此鼓励学生、教育学生。

2.3教育性原则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都是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展开。因此,在载体创新过程中,应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教育性原则。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必须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状况的实际,努力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塑造优良品格。同时,教育载体的创新应该着力于推动大学生有效利用各类微平台、移动互联网等,树立自主、积极的学习理念,使高校大学生逐渐淡化以往那种被动接受思想道德灌输教育、被动遵从既定规范的思维模式。

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路径

3.1积极构建“新”平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以往信息传递和交流的“点对点”传统模式,进而演变为“点对面”、“面对面”以及立体式全方位信息传递和交流。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多样,载体更加丰富,大大改变了之前的理论灌输、谈话等旧有模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应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当前移动互联新时代,锐意创新,改变思维,推陈出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通过载体创新,建立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新模式,逐步做到大学教育与“新”平台的有效结合。

3.2及时发布“新”信息

新媒体视域下,新兴传播载体的特点主要是快捷性、及时化性、碎片化,这些特点容易导致信息传递时出现不真实、网络舆情难以控制的局面。对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大对新兴媒体所传递信息真假的核实力度。如果发现传递的信息不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了国家、社会主流价值观,甚至故意编造虚假危言耸听信息的情况,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并删除,并对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做出及时澄清,以免误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校内外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强信息的公开力度,及时分享,使大学生及时关注了解。因此,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通过新兴传播载体及时将“新”消息推送出去,教育引导学生正面看待问题,理性分析问题,发表合理观点,做出理智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及时沟通,良性互动,减少矛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

3.3努力缩小“新”距离

新兴载体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加上互联网自身的属性,使得活跃在新兴传播载体的公众,不再特别注重别人的相关信息。大多数公众更加自由、随意传递信息,发表观点,这在大学生中更加明显、突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观点更加直接、更加大胆,也使得大学生更能展示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带来的这一优势,更加注重深層次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真实自我,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借助新兴载体放低姿态,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力和大学生交朋友。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诸如怎样学习、如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等,深入学生,贴近实际,给大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指引学生成长成才。在新媒体视域下,只有努力缩小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新”距离,创新利用新兴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4创新发展“新”活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大学生社团活动,各院系各部门组织的集体活动等,这种活动载体一般有固定的场所,有时间的要求和限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且优势较为突出。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新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形式。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创新要顺应潮流,开展多种多样的“新”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关注度高、形式新颖的活动形式,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教育,把之前纯理论灌输便为鲜活的材料和亲自参与的体会进行思想的内化。同时,在新媒体视域下,要发展和创新学生社团活动载体。参加社团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新媒体视域下要创新社团活动载体,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参加社团“新”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民出版社,2012.

[3]曾绍军,赵万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教育与职业,2012.

[4]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季海菊.话语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海,2013.

作者简介:李楠(1985.10-),女,河南周口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