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质量管理和内部质量保证的有机结合
2019-11-18舒畅
舒畅
摘要:本文结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围绕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具体陈述该学院在探索质量管理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结合
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大院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推广越发普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提升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国内已有近百所高等学校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伴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的变化,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提升质量的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提出“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质量保证机制更加完善”的建设目标,质量已成为“后示范”时期职业院校的建设重点。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均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文件要求,开始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然而,质量管理体系已日趋完善,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許多问题,如何做到两者有机结合,值得职业院校探索和实践。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结合职业院校应用,重点是把院校的各种资源和过程结合起来,应用过程管理的方法实施系统性科学管理。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结构化、持续化监控,对内部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学校管理水平的内部质量管理系统。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于2009年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并开展相关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将重点阐述。
1当前院校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制改革创新
目前学院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但在内部管理体系机制上还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学院发展目标和专业、课程、教师层面的匹配度上,部分仍停留在学院的优势专业,没有实现突破性进展,可能会导致其他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尚不明确。
1.2教师个人发展目标
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等相关要求上还无法实现有效衔接。教师个人发展空间和职业规划与整个院校的长远发展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关联。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在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时没有将个人与院校的整体发展进行有效绑定,导致个人发展平台上的不顺畅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1.3学生个人发展目标
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的确定上还有进一步完善空间。体系建设要以教育的全过程控制为重点,教师要突出“教”的作用,学生要突出“学”的成效,如果学生的质量责任主体重视不足,质量保证主体相对单一,就容易产生教与学的矛盾。学院在面对不同地域、不同地区的生源,在教学质量上还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刀切”思想,这很容易造成教学目标思路的偏颇,培养人才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人才输出的稳定性不足。因此,学院在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上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有效避免培养人才与社会脱节。
2当前学院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现状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同于原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评估标准均由评估组织者设定,目标和标准较为统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和标准均结合学院自身发展进行主动构建,学校既是质量生成者,又是质量创建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各个职业院校的标准、目标和诊断点是不一致的。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角度讲,学校要紧密结合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积极思考未来至少五年的发展目标,对目标和标准进行明确并为之努力。目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重点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课程层面、专业层面五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对应工作手册,借助学院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全要素网络化体系,逐渐突破原有思维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人才培养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实时跟踪各环节各要素的进展情况,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机制,为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对学院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创新。那么如何将质量管理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机结合,学院做了以下探索。
3质量管理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机结合
3.1整体思路清晰
通过实际调研论证,学院在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时,充分考虑各层面的特殊性和侧重点,决定首先运用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将侧重点放在学校层面建设上。目前,学院已基本明确学校层面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编制手册并贯彻执行,课程层面、专业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分别由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学生工作部负责编制手册并贯彻执行,这样整体思路清晰,确定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总基调。
3.2转移建设重心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仅是国家教育部大政方针的要求,更是符合未来学院教育教学的需要,其最显著作用在于自我预警功能,可以有效梳理和设置监控站点,通过对标,形成监控点的标准值和目标值,当学院该项监控点低于标准值时,信息系统或者人工就会具备提前预警的功能,让学院能够提前调整工作方式,避免后期出现问题,这是符合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学院应将发展重心从原有的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转移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上,让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于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3.3区分两者关系
笔者认为,学院是不能完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来建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注意区分两者关系。其共同点是提升学院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两者差异在于:一是侧重点不同,质量管理体系侧重于全面管理,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侧重于教学管理,如果全部通用,容易形成大而全的体系,体系过于庞大,反而不利于管理,容易出现和现实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二是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在工作环节中设置监控点,没有对目标值和标准值进行设置,无法达到前期预警功能,内部质量管理重点是通过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目标绩效考核等方式对工作结果进行核定,并根据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在时效性上有所缺失,同时更侧重于借助第三方力量帮助学院各部门进行质量优化,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建设时根据学院情况设置目标链和标准链,设置相应监控点,根据工作任务重要程度,对监控点级别进行划分,通过信息平台达到提前预警功能,信息平台通过对源头数据采集形成学校画像、教师画像、专业画像、学生画像、课程画像,能够直观形象的反映目前学校整体状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更侧重于学院各部门自身对质量的监控和优化,主动权产生转移,由被动监控转变成自身评价。因此,学院在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有借鉴性环节,而非全盘吸收。
3.4做好保障措施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样,要做好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和资源保障。第一要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的决策指挥和组织领导。下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办公室,负责学院质量保证体系的整体规划。第二要统筹协调规划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工作,明细各级职责,形成自主诊断、持续改进提升的常态化长效机制。要建立目标考核和绩效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相结合的机制,激发质量改进内生活力。第三从资金、资源、人力和信息平台等方面,学院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和资源调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
[2]李琼柏嫱.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6):138-139..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Z].
[4]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2017.
[5[张志强,唐军.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的调研报告[J].辽宁高职学报,2018,1(20):35-36.
[6]刘伟明,周凤浩.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本质、意义和内容[J].职业技术教育,2015,(18):228-136.
[7]李建明,周俊成.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构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9):338-349.
[8]刘瑞晨,张松蓓.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J].教育与职业,2016,(13):227-238.
基金项目:2018年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编号:2018-XY-ZS-26)“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