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风格视唱作品中人声的阐释研究
2019-11-18张思
张思
摘 要:在视唱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声音条件较好的或较差的学生,声音条件好的学生对音高的把握能力较强,而声音条件差的学生对音高的把握能力较弱。同时,声音条件不那么好的学生在视唱练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自信,因此,为了使有各种声音条件的学生都能够有能力有信心地把握不同音乐风格并富于表情地演唱,教师对学生人声音色的处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音乐情绪与性格方面来对视唱作品进行风格划分,同时结合实际音乐作品,来分析人声的不同处理方法。
关键词:视唱 风格 人声
一、不同声区的人声处理
在平时的视唱训练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无外乎“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这主要就是音域的问题。音域的范围是由声带的长度和厚度决定的。人的声带的长度和柔韧性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如果演唱者的自然音域没有经过训练,则很难完整地演唱视唱曲目。
在低声区中,一般使用胸腔共鸣:用声带的全部长度和厚度发出的乐音,包括嗓音中的最低音。在演唱低音区中的强音时,全身都会感觉到振动。音调越低,越放松越明显,不仅喉咙,还有上腭下的肌肉。在这个声区逐渐向上唱时,我们能感受到肌肉的紧张和呼吸的压力。可以把音唱得相当高,但永远不会超过一定的高度。若达到这种高度并继续用打开的喉和正确控制的呼吸往上唱,喉的机能在改变,声带略有不同的自我调节,就是说另一个声区开始起作用。这就是通称的中声区。
在中声区中,应逐渐打开笑肌,在音的逐步升高中渐渐露出牙齿。口腔有明显振动的感觉,好像是上面的牙齿在震动,音调越高,振动的感觉慢慢向牙齿后面转移。
在高声区中,更多地使用头腔共鸣。如果我们轻轻地唱高音,这时把手放在下巴和喉咙之间,就会发现只有轻微收紧的肌肉,如果渐渐把音唱响亮,头腔振动的感觉会越来越大,直至达到尽头的牙齿,这就是我们说的“头声歌唱”。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合理地运用我们的笑肌,微微露出上牙,感觉下唇与下牙相抵。
声区中的高低范围是一个变化中的整体,我们在演唱一首视唱曲时,恰当的声区将不自觉地自我显示出来。在各个声区的转换中,喉部不能僵硬,不会担心由于漏气而浪费气息,这样的转换轻而易举、流畅自如。因此,虽然有三个声区,但当正确发音时,可以说它们是嵌在一起的,像是形成一长串均匀的嗓音。一定要注意,在任何声区中,音调越高,则同时需要相应地增加呼吸和气息压力,但避免使用蛮力呐喊。
二、视唱中人声的处理应以符合风格为主
從科学和艺术的角度来看,发声的正确性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发声方法正确与否,主要看其是否符合人的嗓音的发展规律,在其应用于视唱中对嗓音的健康是否有伤害。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发音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歌唱艺术的要求,是否符合作品的风格。但其实这两种角度所得结论是不相背的,虽然在风格上需要有响亮的声音,但同时也要兼顾科学的发音方法。
风格的形成有很多种: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风格;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们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比如浪漫时期的作品,肖邦的音乐风格就比较忧郁,而门德尔松的风格清新流畅些;不同体裁所形成的不同风格,如进行曲、小夜曲、艺术歌曲等;不同节拍、不同速度所形成的不同风格,比如三拍子律动的舞曲风格和二拍子铿锵的行进风格、Presto(急板)和Adagio(柔板)也会刻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象。笔者则主要从音乐情绪与性格方面来对视唱作品进行风格划分,同时结合实际作品,来分析人声的不同处理方法。
(一)悠扬柔和风格
悠扬柔和风格的视唱作品能够带给我们一种田园、舒缓、悠远、爱情和自然的意象,乐曲中通常连线和长音较多。作曲家往往是在表达一种意境,因此我们在演唱这类风格的视唱作品时,需要控制声音,既要自然细腻,又不失内在的热情。如谱例1:
这首李斯特的《爱之梦》NO.3是由钢琴曲改编,第2小节的mi处于弱拍,音量较小,持续时值较短,是一种引入的感觉,应为第3小节do的展开做气息上的准备,演唱这类后半拍起音的曲目应把握“力度的推送感,音量的对比控制,以及重音的突出位置”三个特点。演唱第3—4小节的do时,要一气呵成地将三个do贯通到底,语势放开、音量加强、气息流动,富于歌唱性,但一定注意要把每个音咬准,切忌模糊不清。同时要求在第三个do上做出渐弱,气息与呼吸的控制要均匀,胸腔深处有一种像在吸的感觉。演唱这首作品要求气息柔和,始终有一种平稳流动的运动感,同时保持发声器官足够的张力,来展现美好的浪漫气息。
其次,悠扬柔和风格的视唱曲比较常见的作品大多来自艺术歌曲,这是因为艺术歌曲追求柔美、连贯的声音和优美的旋律线条。长音常见于艺术歌曲,是一种持续性的情感表现,在声音持续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在的张弛变化,否则很容易产生僵直生硬的音色。
(二)清新明快风格
清新明快风格的视唱作品是一种活泼、俏皮、天真、五彩缤纷和舞蹈的感受,速度多为快板或小快板,音符较密集。在演唱此类视唱曲时,一般采用“收”的语态:即气息少并富有弹性,既灵巧又集中,语气既兴奋又热烈。在气息稳定的前提下,一方面稍微增大咬字的力度并适当控制音符持续的时间(顿音、跳音、断音);另一方面要求舌尖灵活有力、下巴迅速弹开、声带闭合有力并且加强挡气的力量,特别是要求横膈膜保持足够的弹性。
一些作品为了活泼而跳跃的律动的需要,音色上呈现出短暂的迸发感,演唱时声音在气息的支持下突然迸发而出,以形成节奏鲜明、情绪明快的演唱风格。长、短乐句的并置出现意味着情绪的动荡,演唱时要注意将并置的长、短乐句视为一个整体。如谱例2:
短乐句的演唱要在气息运动的张力上为长乐句做准备,而长乐句的演唱也应在语气上为下一个短乐句的出现做铺垫。演唱时一定要在八分休止符之前快速顿收,以体现活泼、爽朗的气氛。同时,声音应该比较“活泼”,发音时咽腔以上的部位站稳,把嘴巴张成喇叭的形状,声音透出就比较容易。这样不管原来的音色如何,声音听起来总感觉比较“开朗”“靠前”,以体现出作品俏皮、活泼的态度。
(三)激越昂扬风格
激越昂扬风格的视唱作品大多铿锵有力,坚定而又紧张,塑造了一种“外向张扬”的性格。在演唱时需要咬字铿锵、发声果断,具有声音丰满嘹亮的艺术效果。同时音色处理要开阔、雄浑、奔放激烈。它要求吸气快又多,呼气又猛又强,给人一种热血沸腾、震撼人心的力量。如谱例3:
激越昂扬的风格大多在强拍上起音,因此演唱时情感坚决而肯定。在演唱强音时,气息是强劲的,声音的输出方面是外向的,肌肉张力要加强,同时共鸣腔体要有力地扩张。因此,有必要唱出强烈的情感和兴奋的状态。整首曲子的基调為Maestoso(高贵而庄严),第1和3小节每个音都要做重音处理,腹部用力,在保持气息的前提下使音符坚定有力地跳起。在第4小节做逐渐宽广的处理,声音有力但深沉。伴奏声部同样是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各声部同时进行,更有利地表现出庄严的个性。
(四)深沉忧郁风格
深沉忧郁风格的视唱曲往往表达一种叹息、低沉、诉说、黯淡、深刻、落寞的感情。它们的演唱声部通常在低音区,旋律趋势逐渐低抑,在演唱这类视唱曲时,要做到音弱声低、气沉速缓。如谱例4:
这首视唱曲采用“叹息音调”,即第1小节伴奏声部的下行音阶,奠定了整首曲子的忧郁性格,与演唱声部形成宽广呼吸的旋律。演唱第2—3小节时要有柔韧的推送感,气息绵长,声带放松,声音的输送方向靠后,像是一种诉说。而第4—5小节旋律下行,音量渐弱,近似叹气说话的感觉。在每个小节结束的时候可以在“大节奏”不变的情况下产生一种呼吸的推送感,使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
演唱这首视唱曲时,需把咽腔调节为比较长的管状共鸣,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是竖着、立起来的,这样音色就会带比较多的“O”的成分,听起来自然就比较“暗”。
三、结语
总的来说,视唱时应主要处理好气息、声音、情感三者在力度和速度方面的配合问题。不要为了强烈的情感体现而出现气息冲撞、声音喊叫的现象;也不要为了突出声音的效果而使情感的体验超越了整首视唱曲的情感氛围。
笔者深知对于风格的划分绝不是这几种类型所能概括的,并且各种风格的曲调有时会出现在同一首视唱作品中,不然也就不可能显示出音乐旋律色彩的丰富性。但以此为论点,总结出视唱曲中几种常见的风格,对于今后研究视唱中人声的处理也是有微薄的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谢·斯克列勃科夫(俄).《音乐风格的艺术原则》[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于丹丹.《关于视唱练耳教学中音色感知能力的培养》[D].吉林艺术学院,2012.
[4]弗·兰皮尔蒂.《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邓月遥.《科学用嗓与视唱音准》[D].中央音乐学院,2015,04—01.
[6]张倩.《视唱的艺术——论视唱训练中的艺术表现》[D].西安音乐学院,201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