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茶产业发展,助力扶贫攻坚
2019-11-18李秀英
李秀英
摘 要:阿坝州茶产业主要分布在汶川县,茶产业是汶川县主要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汶川县增加就业、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渠道。汶川县茶叶种植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银杏乡、映秀镇、三江镇、漩口镇以及水磨镇等乡镇,尤其是漩口镇和水磨镇,占据汶川县茶叶种植总面积的85%以上。促进茶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扶贫攻坚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茶产业 创新发展 扶贫攻坚
一、汶川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汶川县茶园种植比较集中,加工以绿茶为主,还有一些红茶、黑茶,主要分布在银杏乡、映秀镇、三江镇、漩口镇以及水磨镇等,其中85%以上分布在漩口镇和水磨镇,全县约有1万亩的种植面积,其中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各占一半。有性系茶园通过茶树种子播种生长。通过实地考察,汶川县有的茶园条件相对较差,采取粗放式的管理,大多处于抛荒状态,其中有的是生产自用茶叶,上市销售情况较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下,亩产值仅200~300元,形成了产值低下、疏于管理的不良循环。当下,许多农民都放弃了对茶园的管理,任由茶园自然生长,无法发展有效生产力。而无性系茶园则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发展的,主要种植“福选9号”“福鼎大白”“名山131”等品种,其中有效生产面积为2000亩左右。通过调查,该部分茶园管理技术到位,具有良好的立体条件,但是由于产权、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和农民的积极性低下,影响茶园管理,导致逐渐荒废。
汶川县产茶企业有两家,两家企业规模均偏小,无法带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还有一家传统茶坊,主要生产黑茶,规模较小,产业带动能力弱。
二、创新发展,扶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整体呈现“小、弱、差、散”的局面
“小”即产业规模小。全县茶园种植面积号称1万亩,实际可采收面积2000亩左右,茶叶产量也长期徘徊在11吨左右,其中名优茶产量仅1吨左右,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规模。另外,也体现在企业的规模小。目前全县真正有点名气的企业仅2家,其中的阿坝九寨茶叶公司每年产量仅2000千克不到,无法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有效的产业带动力,更没有一家龙头企业。
“弱”即茶叶品牌多,影响力弱。汶川茶产业规模小,但企业茶叶品牌数量不少,一个企业多个品牌(或品名)情况突出,如九寨茶业有限公司就有超过10个品名。虽然部分产品曾获得“四川省消费者喜爱产品”“四川名牌产品”“四川工业博览会金奖”等称号,但难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主导品牌,市场影响力低。近年“大土司”黑茶品牌虽然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囿于企业规模的桎梏,也无法做到大的影响力。“差”即效益差。根据农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全县现有茶园的平均效益在1000元/亩以下,少的低至两三百元,远远低于全国茶园的平均效益,更低于茶叶发达的地区。效益差,导致茶农和企业不愿意投入,甚至靠天收,进而形成“效益差—投入低—效益更差”的怪圈,影响到整个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散”即生产资源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全县目前缺乏规模化的茶叶专合组织,全县茶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种植和小茶厂加工,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综合效益差
汶川县宜茶区位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茶叶产区狭小,产区的立地条件较差,不适宜進行大规模产业开发。但汶川茶区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在茶产业发展中没有得到较充分的体现,产业效益的综合效益较低,周边产业对茶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三)科技支撑缺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基于经济效益差的前提,茶农乃至企业不重视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全县专业从事茶叶生产技术的人员少,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不紧密,科技投入不足,导致全县茶叶生产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企业与市场脱节。从我们到两个企业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虽然投入了一些经费用于质量检测,但体现内在质量的、权威的检测报告一份也没有,明显存在产业发展大势脱节的现象。这些都影响到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管理机制缺乏,市场混乱
汶川茶叶种植、生产、销售尚未形成健全有效的机制体制,农户在茶叶种植、生产及销售环节中分工不明确,任务不清晰,没有权威的机构和协会进行引领和监督制约,部分农户自行进行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作业,导致汶川茶叶品质下降,茶叶生产和销售市场混乱,农户以次充好、恶意杀价、恶性竞争,无法在茶叶产业中获得良好收益。
三、推进茶产业创新发展是促进扶贫攻坚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发展观念,促进绿色发展
扶贫攻坚即是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脱贫。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其中便包含了茶产业,同时,将相关的茶产业发展文件、意见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依据;以汶川茶产业作为四川省的茶产业发展规划,从而创新茶产业发展,为扶贫攻坚助力,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变贫困农民的贫困现状,促使茶产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支持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提高了茶叶的整体质量,在推动茶文化、茶经济、茶产业的统筹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农民增收、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能够促进绿色发展。阿坝州独有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绿色无污染的种植条件,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种养殖结合,促进绿色生态发展。
(二)创新发展经营策略,优化经营结构
在保证茶产品质量一致性、稳定性基础上,以“互联网+”为途径,联系科技与思维作为导向,以实体店为基础,融合线上线下发展,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发展电商,实现精细化的扶贫工作;通过现有的茶叶市场,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拓宽茶叶的市场,促使茶叶经营结构得以优化。充分发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优势,以集体经济、专合社等为主体,带动茶农生产经营,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实现技术更新和品种改良,从而提升扶贫力度,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促使更多的农民能够脱贫致富。
(三)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汶川县拥有显著的地理优势,属于阿坝州的南大门,毗邻成都市,交通发达,213国道贯穿整个汶川县,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网,逐步地融入了成都经济圈,属于城郊休闲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此,可以以茶文化为基础,发展区域旅游产业,避开茶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绿色发展为理念,打造以茶叶种植、休闲娱乐、养生品茗、茶园观光为一体,以漩口—水磨—三江为中心的特色产业旅游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就业率,增加茶产品的销量,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开展与茶产业相关的博览会,组织相关企业开展展销会以及茶文化创新大赛等活动,促进汶川县茶产品的销售与宣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脱贫致富。
(四)强化科学种植,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在茶产业的发展中,必须重视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品牌,形成意识观念,打造品牌产业,从而促进茶叶的销售,增加市场竞争力。阿坝州是国家生态功能区保护的重要生态保护范围,汶川县也是岷江上游重要生态保护之一,发展茶产业是保护生态的最好体现,近年来,为了发展有机茶叶,阿坝州在汶川县实施了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了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为今后发展茶产业、打造“净土阿坝”品牌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为实现群众永久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阿坝州大力发展“净土阿坝”品牌契机,将茶产业发展与区域品牌打造相结合,利用“净土阿坝”品牌的优势,提升茶产品的品牌附加值。
茶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扶贫攻坚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区域农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对此,必须从产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创新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罗亚昆.论普洱市做强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08):62—64.
[2]余立平,李武伦,赵广恒.依托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潜山县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纪实[J].茶业通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