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国古代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11-18李静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古文传统

李静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前文化自信背景下,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国古代文学素养有着较强的必要性,针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时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古代文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012-03

大学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弘扬传统文化,做民族精神传承人是每一位大学生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作为将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对文化传承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在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浩如烟海的典籍,不论是诗歌、词曲,还是戏曲、小说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做人做事的道理及审美趣味,启迪着后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影响着一代代人,在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及灵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習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当前强调文化自信的背景之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中国古代文学素养更具必要性。

一、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国古代文学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养分

中国古代文学讲究文以载道,不论是道家思想,还是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及先辈聪明才智、审美特质等都在文学作品得到很好的阐释。如古人用科举取士,把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注重的就是这些典籍传承的思想对治国理政的重要性;甚至在唐朝还出现过诗赋取士。中国古代文学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文素养成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如学生在诵读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道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在读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感受前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良好的素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推进者。

(二)培养学生人文思想的重要内容

陶渊明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陈子昂式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泣下”的孤独感,或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在熟读吟颂中无不启迪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方式。年轻的学生通过大量地阅读古代文学典籍,吸取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几乎不论哪一种人生境况都可以在前人的吟咏中找到共鸣,自觉形成强大的内心世界,在对世界、人生、社会的思考中,在跨越千年的历史视野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人生不只有苟且,也有诗意和远方”,这句话表述的就是人们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特别是在十九大以后,中华民族进入了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日渐增加的是对更为美好的生活的追求,而中国古代文学所蕴含的审美趣味引导着我们去感受生命、人生的美好。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进行的诗词大会节目中“外卖哥”大胜北京大学硕士,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为生存奔波的外卖哥每天坚持读古诗词,心中怀着对生命美好的执着追求,从而洋溢着幸福的人文光辉。这是我们在培养学生成才成人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幸福、有意义地度过一生的育人要求,也是师范生要传递给下一代的人生理念。

(三)扎实的古文功底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是幼儿教师,传承传统文化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在幼儿园工作,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最美丽的种子。如古代文学包含的不仅仅是思想性和艺术性,还有丰富的风俗文化,师范生在对古代文学的学习中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在未来工作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古文化知识的教育等非常有帮助。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特别是绝句与律诗,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节奏美和情感美,很适合幼儿诵读、识背,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及自信心,往往也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因此,幼儿教师具有扎实的古文功底,有利于在幼儿教育中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有关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古诗词等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熏陶作用。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国古代文学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是教师缺乏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大多停留在对学生的一些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训上,对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文化底蕴、人文素养重视不够,没有看到这些素质会影响到学生在以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中他们对待教育事业、学生等的态度,甚至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后续发展的动力也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学生感受不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针对古文,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国古代文学反映的时代及人物历史,学生文化底蕴不深且思想视野不广,感受不到古代文学所能给予自身成长带来的作用,因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兴趣,知难而退

相对来说,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不够,学习能力和文化底蕴相对较弱,古汉语知识匮乏,文言文成为他们学习的拦路虎,中国古代文学虽然蕴含丰富的做人做事的哲理和感人心脾的美感,他们因为阅读障碍而缺乏兴趣,普遍避而不读,知难而退。

(三)没有针对性的教材,教学方法不当

古代文学一般纳入大学语文课程学习中,作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目前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很少,而对古代文学的选文更缺乏针对性,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来说,古代文学选篇难度偏大,学生缺乏对我国古代汉语知识的积累,又缺少学习的时间,一篇古文的学习从读懂读通文章到理解文意主题、鉴赏艺术特色、感受美感等一般至少要三个课时才可以完成,而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基本上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2个课时,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时间只有34课时左右,因此,在课堂上很难由教师带领学生逐篇进行学习,因而对所选的古文无暇顾及没有兴趣阅读。同时,课堂上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状依然无法改变,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没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落不到实处,致使古文学习流于形式,或者学生疏于学习。

三、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国古代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树立文化自信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古文不列入专业课程,同时大学语文课时不多,因此要提高古代文学素养,就要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古文:(1)从兴趣激发入手,要从学生关注问题的焦点入手,找到与古文相关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抓住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爱情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李商隐的爱情诗,去阅读《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在品味古人的爱情境界与悲欢离合的人生历程中审视当前大学生的爱情现象。(2)要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文学对其成长及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他们文化自信的思想,增强学习的主动性。(3)把深奥的古文“形象化”,通过播放視频、课堂展演等,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创新

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其中强调“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大学语文课程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好如下工作:(1)根据当前发展需要修订大学语文教材。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选文具有针对性,如选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古文如《礼记·学记》《仲尼弟子列传》等;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背古诗词一百首”,所选的经典古诗词,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要求结合起来,如除了选取类如《蒹葭》(《诗经》)等这些学生比较喜欢的爱情诗词外,也要选择《咏柳》(唐·贺知章)等这些富于儿童趣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的古诗词;同时把必读古代经典名著等书目列入大学语文教材,供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2)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古文学习认真起来并不难,关键要学会查资料和增加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自学;教师要搭建自学指导的平台,重在引导学生课余学习,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交流、学习效果检查的场所,改变教师“一言堂”局面。同时,要采取如古代汉语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古代汉语基本知识的积累,尽量扫清阅读障碍。(3)改革教学评价。要有针对性地就古代文学部分的内容进行考核,占据一定的分数值,以评促学。

(三)加强传统文化特色校园建设

(1)环境文化建设。根据实际,与师范校园文化相结合,精选古文经典名句在校园文化长廊、过道、宿舍及教室等进行张贴,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 子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等,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来自古代文学中,不仅给予学生做人做事的思想启迪,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古文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2)活动文化的打造。包括古代名篇名著的导读系列讲座、经典古诗赏析、经典展演、古诗词朗诵比赛等,如把北朝民歌《木兰诗》、叙事长篇古诗《孔雀东南飞》、著名杂剧《牡丹亭》等以戏剧演出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剧本的撰写、节目的排练及演出中必然会认真阅读原文,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人物性格等,从而得到熏陶感染,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品读经典,感受经典文学作品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和美感,从而营造学习古代文学的好氛围。(3)精神文化的凝练。学校的精神文化一般高度概括,在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凝练,往往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找到渊源,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知行合一”来源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典籍,广西师范大学的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来源于《礼记·学记》等。精神文化借助古文得以高度凝练,像太阳一样沐浴着每位学生的心灵,春风化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体情悟理的教育,也引导着学生去对前人的思想、事迹等进行追寻。

(四)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古文素养,学以致用

(1)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利用到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开展幼儿古诗朗诵比赛、历史儿童故事展演、传统节日文化节展示等活动,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对古文知识的需求,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在实践中学习。(2)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民风民俗的调查,追根溯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自豪感,自觉养成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好习惯。(3)在运用中学习。如通过鼓励学生写春联、律诗、绝句及填词等来表达所见、所感、所思,感受古文学的魅力,展示中华语言文学的精粹,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古文素养。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之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学习、继承已经几乎成为全民共识。作为师范院校,我们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责任重大,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在深入推进文化自信进程中,让它重新焕发璀璨的光彩,成为塑造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灵魂,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一束亮光。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古文传统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称象
嫦娥奔月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