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小组作用弱化现象的成因分析与破解路径

2019-11-18汪善翔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党支部建设

汪善翔

[摘 要]近些年来,基层党组织建设虽得到普遍加强,但党小组作用弱化现象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存在党小组划分不科学,职责不清,政治功能弱化,活动不规范、不正常,服务群众能力下降等问题。其原因与社会转型加快,外部环境变化,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党员主体归属感不强密切相关。必须从完善制度、优化党小组设置、选优配强党小组长、强化激励保障等多管齐下,让党小组落地生根,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基石作用。

[关键词]党支部建设;党小组;弱化成因;破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9)05-0099-06

习近平同志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1]P351党小组是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石,肩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加强和创新党小组工作,对于更好地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增强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当前各地普遍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但在党小组建设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党小组作用弱化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切实发挥好党小组前沿阵地作用。

一、党小组作用弱化的表现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不断巩固发展,党小组工作开始得到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得到发挥,但毋庸讳言的是,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党组织不重视或不够重视党小组工作,党小组作用弱化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对Z市的调研和问卷情况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党小组凝聚力不强,地位作用下降

一是政治功能不突出。党小组是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与党员群众最贴近,掌握党员情况最充分,发挥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桥头堡”作用。但一些党小组认识上不到位,对党员疏于教育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淡化弱化,一些党员责任意识下降,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党小组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并不明显,“桥头堡”作用难以发挥。在问卷“党小组作用发挥”一栏,认为“党小组作用发挥”很好的占9.6%,较好的占39.1%,两项合计只占48.7%,党小组在党员群众中威望不高、凝聚力下降。二是党小组组织体系不完善。从对Z市基层党组织调研看,一些党员较多的支部,应该划分党小组但没划分;有的虽划分但不起作用,党小组有名无实,甚至出现边建、边散、边瘫现象;有的划分不科学,在划分方式、党员结构、人员数量等方面存在问题,如Z市党小组人数最多的达28人,最少的3人,差异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小组作用发挥。三是党小组职能被弱化。党内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党小组主要工作是组织党员学习,做党员思想政治工作,接受党员思想汇报,督促党员执行党的决议,联系服务群众,收缴党费等。但一些党支部工作上“一竿子插到底”的现象还很普遍,汇报思想、组织学习、评选优秀党员、研究发展对象等都喜欢放到支委会、支部大会进行,在问卷“党小组存在主要问题”一栏,认为“党小组职能弱化”的也占42.6%。现实中,多数党小组仅限于转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和党支部布置的任务,有的连收缴党费也由财会人员代扣。可見,党支部大包大揽党小组工作,导致党小组“无位”“无权”,党小组地位作用下降。

(二)党小组长总体素质不高,自身职责不清

随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对党小组长自身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从Z市的调研看,普遍存在党小组长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素质不高、底气不足现象,所承担的责任与所具备的素质不相称。在问卷“党小组长整体素质”一栏,认为素质非常好和较好的只占32.2%。从对抽样调查的3个乡镇的522名党小组长统计资料显示,学历不高(高中及以下学历的291名,约占55.7%),年龄偏大(平均43.3岁),其中多数党小组长,党务知识匮乏,缺少基本的组织管理能力,学习讨论单调乏味,组织活动缺少新意。久而久之,党小组长成了“党费收缴员”“报纸诵读员”“会议记录员”。常常是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干,缺乏工作主动性、创造性;还有一些党小组长对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小组长不是官,有名无权,既不愿做党员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回应群众诉求,对工作不上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党小组作用发挥。

(三)党小组组织纪律不严,监督问责不到位

按照“三会一课”要求,原则上党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但党小组组织纪律不够严格,一些党小组经常不开会,有的想到了就开,忙起来就忘。部分党员对党小组活动不当回事,不请假、不参与、不支持。问卷调查显示,一月一次党小组会,还有48.8%的党小组难以做到。少数农村党员还公开要求开会发补贴,否则就闹情绪或不参与,一些党员干部常常以“工作忙脱不开身”为由不参加党小组活动,长期游离于组织监管之外。党组织对这些现象放任自流,执纪不严,党内生活“监督哨”作用发挥不够。

(四)党小组活动不正常,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不高

一是党员活动的“小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党内政治生活很多是通过党小组来实现的,但现实中一些党组织没有把党小组活动纳入工作范围,进行有效指导、帮带、督查,存在活动少、无计划、不系统、随意性大等现象。从问卷“您所在党组织近年来是否对党小组长进行业务培训”一栏,没有安排业务培训的占67.3%,可见,党小组活动缺少有力的组织支撑。二是党小组会质量不高。部分党小组会讨论议题缺乏针对性,普遍存在“念报纸、读文件”走过场现象。常常是活动重复,内容雷同,理论说教多,联系实际少,解决问题的更少。三是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下降。一方面党小组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党员对活动兴趣不高、内生动力不足,服务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多数党小组没有活动经费,如Z市规定渔农村党员人均经费为每年200元,但常常很难落实到党小组,少数有些经费的,也是杯水车薪,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

(五)党小组组织生活不规范、不严肃,自我监督、自我净化作用不明显习近平同志指出:“从基层情况看,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了一定改进,但不严肃、不认真、不经常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2]P28这种不严肃、不认真、不经常的问题在基层党小组中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组织生活会程序不规范。少数党小组名存实亡,几年都难得开一次组织生活会,一些党小组对组织生活会的程序要求一知半解,存在会议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效率低,过程无记录或过于简单等不符合要求现象。二是组内党员间缺少沟通。一些党小组,组长与党员,党员与党员间,平时很少开展谈心谈话,虽在同一部门,也缺少深入沟通,从问卷“开展党小组谈心谈话情况”一栏,认为开展情况一般的占38.3%,较差和非常差的也占32.3%;一些党小组由于成员间工作区域、环境不同,平时互不来往,甚至还叫不出名,势必影响组织生活的效果。三是组织生活会氛围不严肃。从问卷反馈看,认为“批评自我批评不到位”的占69.2%,普遍存在当老好人现象,怕伤和气、结梁子,红脸出汗、真刀真枪解决实际思想问题的不多。假话、套话、空话还很有市场,讲成绩洋洋洒洒、虚报浮夸,讲问题蜻蜓点水、轻描淡写,起不到锤炼党性的作用,多数情况下是自我批评不深入,相互批评难进行,党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作用不明显。

二、党小组作用弱化的成因分析

党小组作用弱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加快、外部环境持续变化的影响,也与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内部管理不到位相关。

(一)从社会外部环境看,党小组作用弱化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分化、生产生活方式多样、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密切相关

一是党小组设置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随着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加快,原有单位制度衰微,新组织、新业态不断涌现。受客观条件制约,党建空白地带增加,基层党组织与转型后社会结构内在契合度下降,党员流动性增强,支部管理半径扩大,一些领域以业缘、趣缘为组建方式更适合党员发挥作用,传统单一以地域单位为中心的党小组设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党小组活动受形式主义影响严重。群众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客观上要求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组织活动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使服务群众更加精准、精细。但现实中多数基层党组织服务单一老套,形式主义严重,难以满足党员群众多样化需求,问卷“您认为党小组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一栏,选择“活动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的占45.9%。现实中,活动总是象征性打扫卫生、节假日为孤寡老人送点温暖等,这种千篇一律的活动方式,使得党员参与积极性下降。三是各类社会组织涌现,外部引力增加。客观上各类社会组织的成长,使党小组对群众的影响力降低,民众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更加多样,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市民偏好,如Z市近些年娱乐型、公益型的草根组织和志愿团队持续增加,对党组织的依附程度降低,客观上也会影响党小组作用发挥。四是党小组成员内部分化明显。党员与党员之间在思想觉悟、价值取向、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教育程度、财富占有等方面差异、分化扩大,年龄上的代沟与隔阂越发明显,使得统一思想的难度增加,党员管理的复杂性增大,尤其是地处开放前沿,流动性强的支部,这种影响就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

(二)从组织内部管理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党小组建设不被重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一是认识不到位,长期边缘化。党组织对党小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问卷“党小组设置重要性”一栏,认为党小组“可有可无”的占22.2%,认为“没必要”的也占了9.2%。调研中,有相当一部分干部认为党建工作好不好,关键在支部,党小组不属于党的一级组织,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党小组建设严重滞后,一些党支部除收党费外,几乎完全替代了党小组的职权,党小组工作不列入支部考核,活动不给经费保障,党小组长无权无责。一些党小组被虚化、弱化、边缘化。二是设置不优化,组织成本高。目前党小组设置普遍以户籍所在地为标准,地域型党小组占比过高,缺少对社会分化现实与党员实际的考量。在问卷中认为党小组设置不合理的占28.3%,总体而言,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社会属性、从业状态、自身需求等缺乏精细分类,组织设置与精细管理难以匹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对党员的有效教育管理。如由于从业不同,话语体系差异,党小组内混搭党员缺少共同语言,相互间包容接纳需要时间等。同时很多党员务工在外,参与党小组活动成本增加。在调研中就有干部反映,有外出党员参加“七一”党日活动,单是路费就要200多元,还有误工等时间成本。这导致部分党员参会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长期不参加活动现象。另一方面,党小组设置缺少党内法规依据,党小组规模大小不一,存在过多或过少现象,人数过多活动难统一,组织成本就高,人员少了缺少人气,资源难以共享。一些党组织,还是墨守成规,没能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调整。三是职能不清晰,执行不严格。一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党小组制度体系。中央对党小组建设的要求还不够明确,党小组的相关规定都分散于各个党内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党小组职能定位“主要落实党支部工作要求,完成党支部安排的任务”[3]P16,这个定位比较概括笼统,还需细化。在问卷中认为“党小组职能不清”的占37.2%,这也基本能反映党小组现状。另一方面,党组织对党小组帮扶指导不够,对党小组长的培训工作长期滞后,导致党小组长普遍缺少应知应会知识和有效的管理经验。四是经费不保障,激励难有效。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党小组活动经费基本靠自籌,党小组长工作基本属于义务、志愿性质,干好干坏一个样,缺少政治、精神、物质上的激励,在问卷中,认为“经费得不到保障”的占52.7%。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有相当部分党小组缺少必要的活动场所,这也是党小组会不正常、工作落实难的重要因素。

(三)从党员主体觉悟看,长期以来由于对党员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松懈,进而影响党小组作用发挥

从问卷调查看,认为党员“组织纪律淡化”“主体地位没有保障”和对“党小组认同感、归属感下降”的分别占34.3%、45.2%和27.4%。一是部分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由于长期来对基层党小组放任自流,缺少严格的党性锻炼,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存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在组织纪律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不严不实,缺少刚性约束,参不参加组织活动,服不服务群众自己说了算,甚至把为民服务变成了与民争利,党员意识不强。二是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党员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增强。但一些党组织习惯于传统命令式管理,由党组织布置任务,党员按要求执行,反映在党小组建设上党员缺少足够的知情权、表达权,多数活动都是以通知形式被动接受,党内民主氛围不浓,这种相对僵化的管理模式,加上几近固化、缺乏生气的活动方式,很难提高党员积极性,发挥好主体作用。三是党员对党小组的认同感下降。由于党小组在基层地位不高,一些党员认为党小组名不副实,党小组长缺乏号召力,在机关存在“行政组长有权、工会组长有钱、党小组长就是配角”,在农村“党小组长不如村民组长”,在企业“党小组长不如班组长”的错误思想,党员对党小组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认同感降低。而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经常不参加党小组活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不良的示范作用。

三、强化发挥党小组作用的路径选择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要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4]P11“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4]P12要发挥好党小组作用,也必须在坚持上下功夫,在创新上花力气。不仅要让党的优良传统、行之有效的经验举措保持下来,并发扬光大,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顺应时代潮流。这就要精准把握基层党小组建设的规律、特点,完善党小组制度体系,优化党小组设置形式,科学定位党小组职能,选优配强党小组长队伍,有效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完善党员激励机制等多管齐下,使党小组工作开展有依据,组织活动有章法,学习讨论有场所,作用好坏有尺度。[5]让基层党小组落地生根,像“磁铁石”一样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一)优化设置,规范标准,有效构建有利党小组作用发挥的组织架构

按照“五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开展活动、有利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联系服务群众、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据工作性质、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地域范围、实际需要弹性设置。一是坚持因需设置,从基层实际出发,依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兴趣相投原则,综合考虑党员分布数量、行业性质、管理幅度、交通距离等情况优化设置党小组。在合理控制地域型党小组基础上,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特色党小组(如功能型党小组、项目党小组、商业街党小组、创业园区党小组、流动党小组、联合党小组等),积极探索同业、同乡、同住“三同型”流动党小组建设。把“党小组建在小区、楼栋、商圈、班组,建在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两新组织,建在产业链、服务团队、流动党员群体中”[6]。有效扩大组织覆盖面。二是人员配置合理。在党小组人数配置上,建议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对党小组的党员人数、规模上限予以明确设定。建议党员人数超过15人以上的农村党支部应该建立党小组,一般每组党员人数控制在10人以下3人以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城市社区考虑到人员相对集中,老年党员较多,可以适当放宽,建议人数20人以上的支部应该建立党小组。如社区老年党小组,党员时间充裕,小组人数可以适度增加。机关企事业单位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组10人左右比较适宜。三加强活动阵地建设。推进党小组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统一活动阵地要求,做到有管理制度、有党小组牌子、有党旗、有党员名册和联系方式、有学习材料和必要设施、有活动记录的“六个有”标准,鼓励将有条件的党员家庭场所作为党小组活动场所,为党员安好家。

(二)完善制度,强化职能,切实提高党小组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地位

一要建立健全党小组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要落实,同时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健全制度,有力执行,真正使黨的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2]P28为此,上级党组织应从组织领导、思想作风、工作纪律、活动方式等对党小组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党小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定期汇报思想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谈心谈话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使党小组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要明晰党小组职能定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相关党内法规,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小组工作条例》,明确党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党员政治学习、加强党性教育、过好组织生活,提高党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贯彻执行党支部决议决策,积极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等。建议将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编入相应党小组进行培养考察,支部的重大事项要听取党小组长的建议,必要时党小组长列席支委会。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接受党小组的监督,维护好党小组的威信。三要放手放权保证党小组有位有为。党支部要敢于放手放权,把加强党小组建设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支委会要定期研究、分析各党小组的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要结合实际,充分授权,放手让党小组大胆工作,防止“越俎代庖”“大包独揽”现象,支持党小组长依规履责,经常召开党小组长会议,听取汇报、交流经验、研究方法,鼓励支持党小组工作,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调动党员积极性,增强党员归属感。

(三)选优配强,指导帮带,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党小组长队伍

猜你喜欢

党支部建设
水电企业标杆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及实效
加强高校医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加强学院党支部建设
加强和改进油田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建议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油田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
弘扬十八大精神,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实效性的现实研究
新时期如何加强企业党支部建设探讨
“两领两服”促进基层党支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