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

2019-11-18林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6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静脉输液观察

林林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1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输液速率控制、输液巡回单记录规范、输液处理及时情况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输液速度控制率96.00%(48/50)、输液巡回单记录规范率92.00%(46/50)、输液处理及时率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56.00%(28/50)、52.00%(26/50)、54.00%(2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4.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输液患儿开展针对性护理能提升临床效果以及家属满意度,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小儿;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6.108

与以往相比, 我国卫生医药事业有所进展。在这种情况下, 新药品种数量有所增加, 患者们用药机会也明显增多, 因而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上升趋势。相较于成年人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有所不同。其在药物代谢方面和成人相比也有一定差异。所以, 儿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率, 较成年人更为严重[1]。为了全面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措施, 结合实际情况, 本文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中50例患者应用了针对性护理干预,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 男56例, 女44例;年龄1.3~10.8岁, 平均年龄(5.37±1.82)岁。受试者加入志愿参加实验调查, 与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合理化分配院内护士 现如今, 我国诸多医院儿科均存在护士工作繁重以及人员不足等缺点。因此, 儿科护士长应当创建起科学化轮班制度。此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线护士工作量。同时也可有效指导二线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处理紧急情况[2]。

1. 2. 2 有效提升院内护理业务水准 儿科护士长应当定期在科室内开展业务知识讲座活动。同时指定高年资护士对新进护士实施静脉输液有关操作演示。每个月均要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考试,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学习。也要对表现优秀者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奖励。

1. 2. 3 创建起积极化护理管理制度 儿科护士长应当全面完善既往儿科输液操作有关制度。在此同时包含查对、消毒、清洁、交接班等。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接受深度学习和培训。另外也要积极提升护士的安全责任感, 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予以纠正, 同时也要制定出有关预防对策[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输液速率控制、输液巡回单记录规范性、输液处理及时性、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输液速率控制、输液巡回单记录规范以及输液处理及时情况比较 观察组输液速度控制率96.00%(48/50)、输液巡回单记录规范率92.00%(46/50), 输液处理及时率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0%(28/50)、52.00%(26/50)、54.00%(2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满意19例, 较满意21例, 不满意10 例, 护理满意度为 80.00%;观察组为满意32例, 较满意15例, 不满意3例, 护理满意度为94.00%。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兩组患儿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腹痛2例, 恶心3例, 白细胞降低2 例, 恶心 2例, 高热寒战1 例, 注射位置疼痛 1例, 皮疹 1例, 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注射位置疼痛1 例, 皮疹 1例, 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输液不良反应, 主要指的是依照正常药剂用量的药物, 用于预防诊断或诊疗疾病时, 出现和治疗目的不相关的有害反应。相较于成年人, 儿童的抵抗力较低, 容易发生疾病。并且其肝肾功能发育还没有完善, 酶系统也尚未成熟。其在药物代谢以及排泄方面和成人, 相比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儿童群体成为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好发人群。有文献[4]指出, 青霉素为输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其为一类人工合成的半抗原广谱抗生药物。在进入到人体之后, 其能够和机体内蛋白形成完全抗原。这也是青霉素试敏的关键因素。另外青霉素在制作过程中所残留的蛋白成分和青霉素形成完全抗原, 引发过敏反应。

最近几年, 中药注射剂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之中, 其成分相对复杂, 有些药物毒理、药理和疗效等方面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并且市面上的绝大部分中药注射剂还没有完善的质量标准, 其也为引起受试者致敏的关键因素。因此使用有效方式对于小儿静脉输液者开展护理工作, 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输液速度控制率96.00%(48/50)、输液巡回单记录规范率92.00%(46/50), 输液处理及时性98.00%(4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00%(28/50)、52.00%(26/50)、54.00%(2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原因在于在对患儿开展输液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管理, 能够令院内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完成操作。同时也落实了科学的查对制度。依照受试者实际病情制定出科学化输液顺序, 例如, 在加入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等。且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 护士应当积极保护患儿静脉。在实施输液过程中, 必须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此项操作。在输液之前尽可能排空输液管和针头内的残留空气, 实施药物静滴前应当及时为患儿更换溶液瓶。全面预防患儿在接受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现象。同時也要强化巡视, 积极听取患儿和家属的诉说, 观察受试者输液位置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在根本上确保输液工作的安全性[6-8]。

综上所述, 对于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 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 有助于提升家属对于相关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可积极控制输液速度。确保及时处理输液不良事件, 能够全面促进患儿疾病转归, 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华润.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4)(1):61-62.

[2] 王扬帆, 苏瑜, 范文.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 2017, 28(17):168-169.

[3] 王扬帆. 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和症状缓解情况观察. 河北医药, 2016, 38(15). 151-152

[4] 李玉峰, 都玉敏. 中医药护理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2):234-235.

[5] 李黎, 刘晓红. 小儿呼吸道感染药物的应用与静脉输液时机的选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3):164-165.

[6] 刘艳.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2):211.

[7] 王张志霞. 对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2):77-78.

[8] 陈秀捞, 蔡荣英, 翁琼英, 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3, 11(3):284-285.

[收稿日期:2019-03-04]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静脉输液观察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策分析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