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故事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2019-11-18张丽珍
张丽珍
[摘 要]
在教学中引进英语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既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又有利于深化教师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研究,掌握有效的语篇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关注英语故事教学的读前、读中、读后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预测想象、发散思维、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样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促进他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阅读素养
英国儿童英语教育专家Jayne Moon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对于喜爱的、感兴趣的事,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锐减并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在教学中引进英语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既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又有利于深化教师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研究,掌握有效的语篇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立足三段式语篇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英语故事的读前、读中、读后活动,在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高、文化品格的形成,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以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Story Time“Three Little Pigs”为例,总结小学高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策略与同行商榷。
一、巧设读前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仓促地开课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故事教学前,教师可以安排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活动,在适当铺垫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热身。在单独的故事或绘本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先引导学生看封面,了解作者、绘图者、故事题目等信息进行“Cover Walk”,有的还根据封面图画和标题引导学生围绕“who, where,what, how, why”等特殊疑问词提问或预测故事。现行使用教材中的故事往往没有封面、作者及绘图者信息,而是直接将故事以图和文的形式呈现。有些英语故事的中文版学生已经接触过,当他们看到标题时就能猜出大概内容。“Three Little Pigs”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中文版不同版本的《三只小猪》的故事他们已耳熟能详。像此类故事的教学中可直接跳过“Cover Walk”,另设读前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围绕故事内容首先选用了欢快活泼、诙谐幽默的歌曲“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 ”,欣赏完后进行“wolf”的教学,而后指出:“Wolf is a kind of animal. ”接着引导学生猜测“教师最喜欢的动物”进行头脑风暴,复习有关动物的单词,激活他们的旧知。因学生对动物词汇较为熟悉,此环节表现得积极、勇跃。猜测完后,教师并不急于公布答案:“Its a secret now. If you do well in class today, Ill tell you. OK?”悬而未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为得到答案而努力。其间,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增进师生情感的同时,有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尽快步入学习正轨。
二、指导读中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读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注重渗透阅读微技能训练,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脚踏实地地推进故事教学,有的放矢地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看等技能,既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又能有效促进其各阶思维的发展,培养其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解码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挖掘绘图信息,发展思维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故事绘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借助图片就能读懂故事的大意。教师要挖掘绘图背后的信息,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预测和想象,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皆为叙述性文字,教材留出很大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绘图展开想象,适当增加相应的对话语言,这样做可以让故事情节变得更加丰满、生动、有趣,更能有效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明确故事中的人物后结合“Picture Walk”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图1教学中,教师结合情境图可先引导学生推测:“ If you are the little pigs, what will you say to your mother?”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而后进行角色置换,他们自然而然地用上了“Good bye, kids. Have a nice trip./ Have fun./ Have a good time. /Ill miss you./Keep in touch.”图5~图8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图5中第一只小猪惊恐地一边跑一边叫,大灰狼龇牙咧嘴地在后面追。挖掘绘图留白引导学生说主人公的语言,如:“Oh, no!Help!Help!Wolf is coming.” / “Dont run away. I can catch you.”要求学生读出夸张的语气并加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促使他们入情入境。受图5的启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根据图6~图8内容想象相应的人物语言了。教学中立足图文引导合理想象、师生配合讲故事促进了学生主动观察、思考与探究,适时插入Mini Show, 让学生代入故事角色思考,实现了语言在情境中的有效输出,既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其预测、想象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實施分块教学,形成阅读策略
高年级英语故事篇幅相对较长,配图通常由多幅图组成。通过“Picture walk”,学生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图片的帮助下能准确意会故事所传递的情感,但对故事所呈现语言的接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实施分块教学,提炼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Text walk”,促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阅读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
本故事九幅图九段文字且文中长句子较多,整体呈现、逐一教学势必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有了这一情绪,教学便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将故事分为四大块即段1、段2~4、段5~8、段9,它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经过、高潮、结局。根据四块内容,笔者设计了“我阅读,我快乐”阅读任务卡,结合练习,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文本,相机进行词汇及句型的教学和拓展。
在第一块教学中,采用“Look and choose”形式。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要求学生看图2~图4后思考:What will the three little pigs do?完成练习一,让他们了解故事的起因,相机教学“build-built”,培养他们甄别信息的能力;第二块教学中,引入“Read and match”练习,要求学生默读第2~4自然段再连线,相机教学“straw, stick, brick”。此练习中仅呈现词汇,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并圈出关键词后将图和词汇对应起来,培养他们的信息匹配能力;第三块教学练习为“Browse and choose”。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第5~8段完成练习三,培养其快速捕获信息的能力,让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这部分故事的框架,接着完成练习四,开展两轮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分享阅读,相机理解break in/ scared, 精读故事,丰富其阅读体验;第四块教学中,问题设定为:Where are they now? What are they doing?教师播放最后一段视频后导出:Three little pigs were singing a song in the house.视频中歌曲“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 ” 俏皮活泼,深受学生欢迎。但视频中仅一句,让他们意犹未尽。此环节笔者设计了学唱此曲,因歌词内容简单且热身环节已感知,大部分学生聆听一遍就会唱了,这样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教学中,教师根据故事情境按情节发展采取“逐步推进教学”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分块教学帮助学生厘清了故事的脉络,同时有效降低了阅读的难度。通过Look and choose/ Read and match/ Browse and choose等练习,有利于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夯实词汇教学,增强解码能力
阅读是学生英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中,生词往往是学生理解语篇的拦路虎。因此,词汇是理解语篇的关键点。在故事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汇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又能帮助他们掌握学习词汇的方法。在本故事新词“straw,stick,brick”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通过Read and match练习,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然后,结合学过的童谣边说边板画并相机板书straw: “Draw, draw, I can draw. I can draw straw.”并把draw写在新词straw前;其次,在单词“straw”中“t”的下方加Δ并标注/d/,学生便心领神会,而后引导学生通过拼读巩固单词的读音;最后,播放本地举行的“稻草人艺术节”及全国著名的“林州稻草人艺术节”图片并配上音乐,再出示稻草做成的小动物,引导他们进行替换操练。这样做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机械操练方式,行云流水般地让他们在艺术熏陶中巩固新词。在“stick”教学中依次出示duck——tick——stick, 后将“stick”与“straw”进行类比。新词“brick”的教学则从刚学的“stick”引入,再借助故事中出现的“quick”加以巩固。教学中,教师相机出示实物稻草、木头、砖块,让学生真正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感知、理解和记忆。教师引入自然拼读法,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出新词,通过类比呈现,寻找异同,音素或添加或替换,引导他们发现并掌握规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解码能力和学习成就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拼图阅读,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拼图(Jigsaw)模式又称合作学习模式,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沟通讨论的能力。图5~图8故事文本中含新词straw,stick,brick及新短语break/broke in,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就能读懂故事。如果教师墨守成规地教学,对于篇幅较长的故事,会显现出“以教师为中心,导得过多”的现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挑战意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在此环节,教师引入“合作拼读”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图5~图8共4幅图,教师将学生按常规分成4组,每组对应图文有不同的任务单,下面是图5的阅读任务单:
组员自主阅读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通过第一轮合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再将学生进行重组,组建“专家组”,新组里均有读图5~图8的成员,由新成员轮流担任小老师,即“专家”教学相应的段落,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而后教师抓住文本骨架,通过设计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适时查缺补漏。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合作拼图阅读”,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感,其间闪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火花。
三、精设读后活动,提高綜合能力
读后活动涵盖了语篇拓展、情感教育及作业设计,属综合语言应用输出环节。教师在读后活动设计时,既要关注对学生语言知识获得和语言技能发展的检测,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提升。
(一)设计层递练习,丰富阅读体验
本课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故事的情感线进行教学,从happy→scared→happy,展示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练习:
活动一:再听故事,给故事分层次并简要概括段意
此活动利用语文学习的正迁移,便于学生回归故事整体,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活动二:回顾故事,给故事图重新排列顺序
此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序列思维能力。
活动三:根据故事图,合作分段复述故事
采用接龙的形式完成整个故事,教师播放故事图文,让学生自主接力而后进入活动四。
活动四:小组合作,表演故事
活动由组长组织,先组内练习再分组汇报,可以表演组员们最喜欢的部分,也可表演整个故事。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们体验故事,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中经常可以捕捉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活动五:续编故事
此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从易到难,螺旋上升,具有较强的层递性,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故事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内化语言知识,丰富阅读体验。
(二)挖掘情感因素,提升文化品格
情感教育是文本的基线,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情感教育因素,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形成相应的文化品格。故事表演后,教师可询问学生:“Who is your favorite?Why?”大部分学生都最喜欢第三只小猪。笔者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再问:“Do you like the wolf?”大家异口同声地说:“No!”笔者顺着学生的回答说:He is too bad. Right? But its natural that wolves eat sheep or pigs. And the wolves have some good points. Do you know the “wolf culture”?相机介绍“wolf culture”,扩展学生知识面,而后出示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灰太狼。“Do you like him? Why?”此时大部分学生都说:“No!”小部分学生说:“Yes!”在“Why?”的回答中闪现了他们批判性思维的火花。然后,教师指出:“Everything has its drawbacks. We should copy his good points, not his weak points.”引導学生学习辩证地看待事物。最后揭示教师最喜欢的动物“灰太狼”及原因,与开头相呼应。
(三)分层布置作业,促进个性发展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布置适量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个性化的作业则能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和学习兴趣。本课作业安排如下:
(1)Continue the story. ☆☆☆
(2)Tell the story to your friends. ☆☆
(3)Read the story.☆
作业分层设计,由难到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项完成。教师将最难的放在第一,促使学生迎难而上,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
第一题要求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大胆猜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续编故事,可以画画,也可以写作;第二题为讲述故事,须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第三题则是较为简单的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跟读模仿。
多样化的作业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四、结语
实践证明,开展故事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形成阅读素养。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关注故事读前、读中、读后活动设计,同时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罗少茜,谢颖.合作拼图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8).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