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下的STEM教学设计

2019-11-18付天宇张迪

中学物理·高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教学设计

付天宇 张迪

摘 要: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培养综合性人才,所以STEM教育得到了大家的关注.STEM教育是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的统称.在展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依据STEM教育理念,以高中物理“水火箭”的制作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水火箭;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9-0030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STEM教育理念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统称,是将多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性教育.现在大多数学生认为初高中阶段学习的科目没有太大的意义,这是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将不同的科目过度分裂、划清界限.只注重本学科的知识内容,而忽略其他学科与本学科的联系.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辅相成、融会贯通,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只有真正做到STEM教学实践,才能使得学生实现更有意义的学习.

隨着2017版新课程目标的出炉,提出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核心素养既是知识、方法和态度等方面的整体表现,又是知识、方法和态度等各个方面的融会贯通.标志着不仅要打造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还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使教学课堂更为高效,教师务必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完善现有的教学课堂.那么如何使得教学课堂更加高效呢?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些理念和STEM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开展STEM课堂教学,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笔者设计了如下体现STE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本文以“水火箭”为例,阐述“水火箭”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展示如何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融入物理课堂的具体流程,使学生充分发展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1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设定的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知识分析水火箭运动原因,进而正确理解“反冲”定义.

科学思维:(1)通过探究水火箭获得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锻炼控制变量法的思维逻辑;(2)通过设计并制作水火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形成模型构建思维;(3)通过探讨水火箭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发展科学推理探究思维.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水火箭升空原因以及飞行高度、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控制变量法制定方案,能合理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获得实验数据,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最终获得精准的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制作水火箭得到对物理学科的自豪感与满足感;(2)通过观看神州火箭升空视频,加强爱国主义情怀;(3)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4)发散思维,善于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废品变废为宝.

2 设计思路

本节STEM课程,以“如何制作水火箭”为主线问题,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学法,学生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同时,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方面渗透到实验的各个角落.在科学层面上学生能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掌握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力的平衡原理、压强差的知识等,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在技术、工程层面上,如何让水火箭发射的速度更大、发射的距离更远、发射的高度更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设计实验、制作水火箭时注意,并得到解决.在数学层面上,运用秒表、尺子、量角器、秤等度量工具,用来计算水火箭的具体参数.

3 教学设计

3.1 学生分组

基于以上设计思路,可以将全班40名学生,每组4个人,共分成10组进行授课.

3.2 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视频引入:观看神州火箭发射的视频,聚焦问题,提出任务.

讲述并提问:为什么火箭能够升空呢?

学生回答:依据动量守恒,喷气前的火箭动量为零,喷气后火箭和燃气的总动量仍旧为零.还运用了反冲的原理.火箭是依靠喷气流的反冲作用从而获得巨大的速度.气流给地面向下的力,地面反作用使得气流产生向上的力,从而推动火箭升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观看神州火箭发射升空的片段也会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讲述: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展示已经制作完成的水火箭(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等),并且播放提前录制好的水火箭发射视频.将实物与视频相结合,讲解水火箭的原理:将动力舱中灌入适当质量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超过临界压力值后发射.压力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作用力下,火箭快速上升.

提出任务:请同学们利用8个不同形状500ml的饮料瓶或矿泉水瓶、剪刀、单面刀片、木(皮、软胶)塞、球类气针、圆珠笔芯、气门芯、订书机、X光片、双面胶、彩色装饰纸等制作简易水火箭.

经过师生探讨后,确定以下五个关键的问题:

(1)选择哪种类型的瓶子作为水火箭的主体?

学生讨论与交流,动手实验后得到:水火箭的主体应该选择雪碧饮料瓶.因为雪碧饮料瓶的上半体是上下等截面的圆柱体,没有过大的弧度,是较为理想的流线型.并且碳酸饮料的瓶体耐压性比较好,比普通的矿泉水瓶的瓶壁稍厚一些.(提高技术、工程素养)

(2)如何保证喷嘴的密闭性?

学生讨论与交流,动手实验后得到:在制作过程当中,喷口的密封性是最为重要的,密封一定要好,否则将不能为水火箭提供良好的压力,导致水火箭实验失败.即使气针在木塞中,也要同时保证密不透水,所以可以用烧红的针尖穿洞.(提高技术、工程素养)

(3)机翼的安装是否有必要?

学生讨论与交流,动手实验后得到:机翼的安装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安装的高度、四个机翼相对安装的位置、是否对称等问题都关系到水火箭本身能否保持直线运行.(提高科学素养)

(4)动力舱中水和空气的比例应该是多少?

学生讨论与交流,动手实验后得到:水火箭用水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因为水是“火箭”的燃料,燃料的多少关乎到水火箭能否正常运行.最佳用水量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应为火箭容积的1/4~2/5之间.假如瓶中气体过量,那么相应的水的体积就一定会减小,气体所具有的最大势能就相对来说比较大.设水的质量为m,水火箭的总质量为M.规定向下为正方向,水喷射时速度为V1,水火箭发射时的初速度为V2.那么水的动量应为mV1,水火箭获得的动量为-MV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水火箭受到反作用力的效果,水火箭被发射.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可知,mV1-MV2=0,由于水所占的体积较小,mM,所以V1V2,水火箭获得的速度比较小,最终结果是制作的水火箭飞不远.假如瓶内气体过少,则相应水所占体积就会增大.瓶内气体所占体积小,所能供应的能量本身就很少,又无法立即将瓶内的水全部排除干净,这样水火箭将会带着动力舱中剩余的水继续飞行,因为水火箭本身的质量加上动力舱中剩余的水质量过大,最终结果也是制作的水火箭无法飞得很远.(提高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素养)

(5)最佳的发射角度应该是多少?

学生讨论与交流,动手实验后得到:水平方向飞行,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发射的最佳角度应在50~55度之间,这需要我们将发射台的倾斜角度调整到最佳.不同的水火箭发射最佳角度可能不同,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确定.竖直方向飞行则为90度.(提高技术、工程、数学素养)

设计意图:探讨制作水火箭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质疑讨论最终得到解决方案,从而形成学生完整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3 改进水火箭制作、进行小组比赛

最后在操场上各个小组利用制作完成的水火箭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射程最远?高度最高?再经过上述五个问题的解决,对水火箭进一步完善:喷嘴的密闭性、机翼位置保持对称、改变动力舱中水和空气的比例关系、调整发射角度等.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心,达到寓教于乐、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比赛结果不仅仅代表水火箭的的射程、高度,更代表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情况.在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课堂中的实验,也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些,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

4 教学总结与反思

S(科学):制作水火箭中涉及的科学原理为: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力的平衡、压强差、空气阻力等.

T(技术):选择哪种瓶子作为水火箭的本体?本体与动力舱应该怎样固定?机翼的安装位置应该注意什么?怎样保证喷嘴的密闭性?动力舱中水和空气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发射角度范围是多少?制作的过程中用到哪些工具?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对以上问题的思考都能够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E(工程):学生经历懂得原理—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提出质疑—验证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完整的实验过程,这些步骤都体现了工程学的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养.

M(数学):学生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分析得出水火箭最佳配重比,切身体验水火箭的发射距离以及高度,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测量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STEM教育理念在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有极大的效果,将STEM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每一处教学实践中.制作水火箭的过程中,不仅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也给学生更大的制作发挥空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以及热爱.水火箭发射的一瞬间代表了知識的升华,由间接经验过度为直接经验,由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方面融为一体,合理地将当下课堂进行变革.本次教学设计因受内容难度、课堂时间、场地限制等影响仍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1]谢丽,李春密.物理课程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J].物理教师,2017,38(4):2-4.

[2]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13-22.

[3]王玥月,陆建隆.凸显STEM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初探 ——以“浮力”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17,38(2):41-43.

(收稿日期:2019-07-05)

猜你喜欢

STEM教育理念教学设计
STEM教育理念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启示
探讨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可行性
基于STEM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
STEM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分析
以学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让机器人教学更“stem”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