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课本资源,提升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
2019-11-18马瑞刘娅楠
马瑞 刘娅楠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所教授的教材知识进行重组整合,选取合适的内容对教材深度加工,合理设计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材 课本资源 历史学科 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领悟新教材观、读透新教材教参,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和关键。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都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教学素养,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度加工,设计出合格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富有个性、高效的教材知识。通过深挖教材把历史问题简明化,宽度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探索、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1]。
如何提高教材的利用率,使学生去深挖教材,一直是笔者的一个问题。以下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1. 以教材为轴,指导学生制作时空框架,构建历史时空观念
人教版教材以专题为主线,学生的时空观念较差。以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例:14-15世纪:文艺复兴16-17世纪:宗教改革17-18世纪:启蒙运动。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深挖了课本资源,又形成了自己的时空观念。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密切相关的;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方式多样,其中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按照时间、空间要素进行再次整合。
2.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
在2017年的历史高考中,全国卷涉及到相關题目的有共4道选择题,这反映了高考“指挥棒”对史料实证素养教学的强力导向。但对史料实证能否在未来的“教”“学”“考”中有效实施,现在高中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对史料收集和甄别的方法、对史料类别及其价值的判断、对史料的研习和解释等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首先要培养我们教师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在教学中“落地”,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至于何时能够“落到”,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我们的教学素养。
一、引领课程的高度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教材只是教学的范本不能唯一化。
1.课程的资源开放度更高
凡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都属于课程资源的一个部分,其中教材只是课程知识呈现的一个载体并不唯一。历史教师必须注重深挖教材资源,对于教材资源,要做足功课,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教养促进学生学养的提高。
2.课程的整合度更高
由于教材资源有限、内容存在滞后的不利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需求的高度进行知识融合:引入新史料和新研究成果,拓展学生思维;联系现实与社会,渗透习近平新时代精神;联系其他学科观点,拓宽学生视野。例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可以关联语文、地理等学科等。
二、发掘学生的活度
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历史。
1.要有问答的意识
问答式教学应围绕符合教学内容话题,运用辩证的思维和已掌握的基本知识,不断相互启发、产生新知。对于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这一课我们就可以利用《理发师不能给自己理发》对话让学生感受智者学派为什么是诡辩学派?等。
2.要有怀疑精神
怀疑主要表现为不拘泥于“定论”而能够多角度的思考定论的可行性。比如必修三第一单元《宋明理学》王阳明质疑程朱理学,他质疑的是什么?通过和学生讨论,深挖教材质疑的是“格物致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深挖课程情感,在教学中的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道德教化”“文明开化”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学生“家国情怀”的生成,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班级氛围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特别在高考这个“功利主义”的指挥棒下,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或无意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忽视,家国情怀素养固然在纸笔考试中难以直接测量,但它体现试题的立意和考查的意图。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此引导的轻忽,不仅背离“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即便从应试的角度,我们也要深挖教材,不能脱离教材,但更不能照本宣科的用。引导学生去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去思考,针对课本的某一部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在学生相互解决问题的时候,提升这一问题的高度,从而自然生成了一种家国情怀。
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唯一的载体,它更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直接工具。离开了教材,学生就难以掌握历史基本知识与学科方法,教学的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过去的教与学都以掌握知识、应对考试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研发教材,现在历史学科素养指导下教师可以自己“改”教材,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设计自由空间。在教材中引入了一些让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构建多维思想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史料以及课题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模块的思索,对一些问题可以畅所欲言,没有特定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任思维尽可能的去扩展、延伸,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殷世东.学科基本素养与学科学习力:相依与迁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137-142.
[2] 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17-23.
[3] 陈兵.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中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落小——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1):23-26.
[4] 邵朝友.基于学科能力的表现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提高学生核心素有的实证研究(GS〔2017〕GHB1553).】
(作者单位:1.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甘肃省张掖市三闸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