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

2019-11-18周善贤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8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发展现状融合

周善贤

【内容摘要】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当前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正在紧跟新课改步伐,希望突破自我实现整体教育水平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虽然说相比于城市中学,农村中学自身的软硬件条件相对落后,但是农村地区拥有自己的本土化人文文化教育资源,因此农村地区要合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优势,反思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明确学科扎根本土化的现实意义,再提出若干点融合性教学策略,充分合理利用已有本土化教育资源,实现自我教育发展突破。本文就将结合上述三点展开分析,探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未来建设出路。

【关键词】本土化教育资源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发展现状 现实意义 融合

我国地域文化浓厚,每个地区都孕育了自身大量的本土化人文文化资源,但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地方农村却未能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未能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实现学科教育与本土化资源的有机互融。这无形中就浪费了农村独有的本土化资源优势,让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陷入不利发展局面。

一、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被严重闲置,未能体现其较高的利用度是目前其无法实现发展进步的关键桎梏,从对本土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层面来看。本文希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反思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1.  宏观层面

农村基础教育在宏观层面上存在“二元”发展目标,一方面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培养未来合格人才,一方面也兼顾农业教育建设服务优化,确保新农村建设始终朝正确方向发展。在如此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却出现了现实错位问题。就以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为例,它是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执着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所以农村教育的目标也依然存在着的明显的“二为”问题现象,人才教育目标过于刻板,也忽略了自身教育的城乡差异,造成了诸多教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与损失[1]。

再一点,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对“城市化模式”的简单照搬太过严重。虽然目前农村已经意识到自身教育在物质与理论层面的困境,但这一城乡教育差距的量化为质过程却相当漫长。农村为了缩短这一过程,希望通过照搬“城市化教育模式”实现自身教育的快速进步,但事实上目前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还是存在差异的。就以语文学科为例,城市语文教学中的某些资源不能为农村所用,而农村却因此放弃了自身本土化资源,生搬硬套城市资源,这种盲目与教条使得农村语文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特色,特别是无法深度挖掘农村语文教学中的特色人文文化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2.  微观层面

从微观层面看,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农村教育所推崇的。应试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不同,它在教学方面循规蹈矩,不追求创新,只追求成绩,不追求深层次内容,只求表面。例如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直接借助教材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講解教材中内容,形成了一种套路化的固定教学模式,毫无创新可言。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师中有90%是离不开课堂练习的,有85%是离不开参考书的,这样对传统教材内容的过分依赖让教师无暇顾及太多本土化内容,更不会去尝试挖掘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严重匮乏。教师狭隘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看待事物的深度与广度,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也浮于表面,无法凸显其深层次的价值内涵。

综上所述,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都存在严重浪费本土化教育资源的问题,整体教学思维理念与教学模式都相对落后。所以本文才提出了农村初中语文融合本土教育资源的教育思路,希望实现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化改善[2]。

二、    农村初中语文扎根本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目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是狭隘的,因为它只注重考试、成绩、却忘记了对学生人文文化思想的培养,对于自身固有的本土化资源利用不多,这也再次证明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分狭隘,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与创新,无法将如此天然的本土化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应该尽可能的摒弃这一传统思想,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扎根农村本土化资源之中,发挥其农村语文教育的特殊价值。在本文看来,农村初中语文扎根本土化人文文化体系中存在两点现实意义。

1.  为树立彻底的“素质教育观”做好准备

严格来讲目前在农村所推行的素质教育还并不彻底,其中掺杂了大量的应试教育思想内容,它所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非常之多,在这种环境中,可以说考试升学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其所形成的片面淘汰式教育模式目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在树立相对彻底的“素质教育观”过程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明确一点教育内容的全面性覆盖,保证对自身已有本土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此才能体现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本质。

2.  为树立“生活即课程”的现代课程观做好准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生活化教学理念传播,多尝试利用本土化资源融入到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当中。即将学生与本土化资源结合起来,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下解放学生思想与行为,帮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深入学习语文并快速成长,最终具有本土化文化气息与意识的本地优秀人才[3]。

三、    融合本土课程资源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融合本土课程资源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是本文主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开发、运用本土化资源内容,从各个方面渗透本土化资源内容与本土化教育资源及语文学科教学融合意识,潜移默化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以下主要从阅读教学方面展开分析,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与本土课程资源实现有机融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可塑性与教学覆盖层次更强更广,所以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将阅读教学内容与本土教育课程资源相融合,体现阅读教学的包容性。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在山的那边》一课教学中,教师就首先带领学生品味文章中语言,理解文章中有关“山”和“海”的文学象征意义,也了解作者这种相对含蓄委婉的文学表现手法,彻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抓住课文教学重难点以后,教师就要结合“山”展开深层次教学,告诉学生课文中的“山”很厚重、连绵不断、那“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就与学生共同讨论“那边”,思考它的距离感与神秘感,思考它是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为此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山中观察、感受“在山的那边”,深层次分析“山”在这篇文章中的真实意义。最后在户外教学中引出“山”的真实象征意义,高耸陡峻的山一直阻碍着人们的视野,人们希望翻越高山,看到山对面的世界。所以山代表着艰难险阻,而人希望征服它们,所以始终对它们抱有好奇。

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很好的运用到了本土化资源,结合教材课程内容实现二者资源联动,为学生带来了非同一般的户外学习体验,体现了本课内容的现实价值意义所在[4]。

结束语

结合教学实践表明,农村本土化教育资源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可行的,它能够贴近农村初中生生活展开一系列的素质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一改传统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应试教育刻板模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语文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蒙启宏.结合农村本土资源开展有效语文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5(21):33.

[2]谢新,李明山.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本土化研究[J].学周刊,2017,10(10):59-60.

[3]谢新,李明山.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本土化研究[J].学周刊,2017(10).

[4]杨晓红.西部农村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探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2):101-102.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博白县龙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发展现状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融合》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