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提升新策略★
2019-11-18普祥中方勇锋管斌君
普祥中 方勇锋 管斌君
(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1 概述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等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物质遗产之一,也是潜在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了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因而,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种种困境。据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发现,仅在长江、黄河流域,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为9 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 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1]。伴随着传统村落消失的,还有古建筑、古民居及传统历史文脉。
2 互联网+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各种现代化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产生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可以说,“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信息和资源,能推动某个行业的发展。对传统村落来说,互联网+既为其转型和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又为其保护和提升带来了挑战。
3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提升新策略——以高桥镇新庄村为例
高桥镇新庄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于2014年6月被评为宁波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7月被评为浙江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新庄村历史悠久,是一个近千年的传统村落,村中的周姓曾为宁波望族之一,历史上出过20多个进士,70多位名人,如工部侍郎周薇、礼部尚书周应宾、礼部尚书周萃等。该传统村落内明清古建筑众多保存,拥有周氏宗祠、周薇宅等2处海曙区文保单位,周氏阊门、浮石塘庙等2处海曙区文保点,以及季房、躬耕小学、周氏故居等22处宁波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与其他地方的传统村落普遍情况相似,新庄村存在保护资金短缺、人口流向城市、村落生态退化、保护方法落后等问题,导致村庄内不少古建筑破旧不堪,甚至“自生自灭”、倒塌等,这严重有违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提升。比如,该村庄因靠近宁波市区,本地村民有1 400多名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却有1万多人,古建筑内群租现象很普遍而忽视了保护;部分古建筑如躬耕学堂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腐朽等现象。
1)借助互联网+,宣传传统村落。
对不少人来说,传统村落“养在深闺人未识”,大众没有认识到其文化价值,推广信息化、新媒体等技术在传统村落普及方面的应用,重在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比如网络、APP等手段,进行传播和宣传,使传统村落内古建筑与大众互动,普及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
为此,在文化、自然资源和规划等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新庄村内的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等都进行了挂牌,让参与的公众方便了解这些古建筑。比如新庄村内的22处宁波市第二批历史建筑,都在显著位置进行挂牌,上面有该历史建筑的建筑年代、建筑风格及历史故事等,扫码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2)借助互联网+,吸引多方保护资金投入。
当前,各级政府已注意到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投入了不少保护经费,但对传统村落来说,经费显得“杯水车薪”,所以,应提倡保护资金的多样化。在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的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吸引多方间力量的投入,比如众筹资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认捐等,同时考虑制定相关政策,如众筹资金的风险和众筹回报控制,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认捐部分能否抵税等,从而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有效投入,避免部分传统村落按照众筹者的口味,变相改造传统村落,以经济价值冲淡文化价值,导致不合理的“发展”所带来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的畸形后果。
比如,躬耕学堂(宁波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始建于民国早期,位于云锦河畔,由当时在上海创业的商业大亨周茂兰回乡捐资所建,是一处典型的具有中西合璧的优秀近代历史建筑。该建筑外立面西洋风格设计,清水砖砌,大门呈拱劵式,红砖做腰线,中间顶部及两翼用灰塑奔马、雄鹰和卷草纹饰图像。由于受风雨侵蚀,年久失修,躬耕学堂部分屋顶、梁柱、墙体及内部构件、装饰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腐朽等现象。为此,村委会向各级政府申请资金补助,同时村集体也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加上各村民的捐款,共筹集维修资金近150万元,主要修缮位于前厅的共四间一弄两层,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所需的梁柱木头、屋顶瓦片、墙体砖头等主要材料,大多采用宁波本地的旧材料。修缮后的躬耕学堂,外洋内秀,具有古朴之风,如图1所示。
3)借助互联网+,倡导传统村落的活化保护。
面对传统村落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综合体,用行政的命令强制去改造,显然是不科学的。采用类似图集的标准化图纸来统一规划、保护传统村落,形式看上去很完美,也只会让传统村落失去其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失去其本土性,使其成为技术化时代整齐划一的产品。
因而,传统村落需要倡导活化保护。活化保护是对传统村落最好的保护和提升,也是传统村落的再生方式。好的活化保护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但一定是当地村落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比如借助“互联网+”,结合旅游开发、商业业态、区域功能等手段,找到原居民和传统村落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传统村落的自我更新。
比如躬耕学堂自修缮后,根据新庄村自古就有优良的耕读传统文化,历史上曾出过20多个进士,民国早期始建的躬耕学堂是新庄人重视教育的缩影,故村委会计划在此创办躬耕书画院及新庄村历史文化名村研究会,一方面让本地的小孩接受书画传统艺术的熏陶,另一方面挖掘本村历史文化底蕴。又如周氏宗祠是海曙区文保单位,重建于清乾隆十年的宗祠,是新庄村周氏的精神家园;相邻的浮石塘庙是纪念唐鄮县县令、它山善政侯王元暐,也是海曙区文保点,里面的古戏台修葺一新。每年的正月初一、十五,是村里周氏宗祠、浮石塘庙中最热闹的时候,在外的周家人会自觉地回到新庄,在家中长辈的带领下拜祖祈福。去年,《周氏家谱》的重修,也是基于上述背景。这些举措,无疑有助于新庄村这一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提升。
4 结语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的成果有助于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提升中: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了传统村落资金、人力、信息技术等回流,为其发展注入动力,完善其保护和提升机制;另一方面,在发展传统村落的同时,可以延续文脉,从而保持传统村落的乡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