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块地”改革带来的效应

2019-11-18文丨

遵义 2019年21期
关键词:坝区松林蔬菜

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李 燕

汇川区松林镇上庄坝新村(胡志刚/摄)

10月9日,秋日的暖阳照耀在汇川区松林镇上庄坝区700余亩的土地上,村民罗仁意正驾驶农用拖拉机在土地里来回翻转。机器下,是他曾经一把锄头一把汗水耕作了几十年的土地。

如今,罗仁意不仅将自家的5亩地入股了村里的股金公司,收取土地租金。每月还在坝区开拖拉机,一天150元的工资,到了年底还能参与股金公司的分红。

和记者交流,罗仁意一直面带微笑。他说,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这一切还得感谢坝区的建设。

“一块地”

金秋十月,正是秋播好时节。

在上庄坝的土地里,数十位村民正在移栽萝卜苗,为冬季蔬菜供应做准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秧苗是通过大棚培育的,种出来的萝卜不仅品质好,上市时间还能提早半个月。

站在村民旁的贵州汇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辉也没闲着,他不时拿起萝卜秧苗左看右看,像是注视着自己的孩子。

“大棚培育处理的秧苗根系比较发达,成活率基本上达到99%,能比以前提前半个月上市,价格上还能提高几角”。言语间,黄国辉透着几分兴奋。

2018年2月,黄国辉等人来到松林镇建立起专业合作社,从外地买来柑橘、桃等果苗,种在坡度较大的梯田、梯土中,并套种辣椒等。地势平坦的土地,则建成蔬菜基地。

“刚来松林的时候,我看到坝子里的田土被分割成了若干小块,李家3亩、王家5亩。要想建成规模化、高标准、现代化的蔬菜基地,必须推掉田埂,实行规模连片种植,也能利于机械化作业”。黄国辉没有想到自己的想法,竟能得到松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可是,坝区700多亩田土就涉及500多户、3000多名群众,如何才能说服群众既愿意流转土地,又能同意推掉区分各自土地的田埂。 “不要说推田埂,有的村民连土地都不愿意流转,担心再也收不回来。”松林镇党委副书记赵成都告诉记者,他们的想法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幸运的是,那时正值湄潭县农村的承包地的确权试点取得成效,村级股份经济组织也逐步建立。松林镇决定借鉴这一经验,加快推动承包地确权,实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为了让此举顺利进行,松林镇组建了松林居股份经济合作社,从群众手里统一流转田土,按照有利于规划布局、有利于生产经营和不改变土地属性的要求,再集中流转给黄国辉的专业合作社。

这样一来,上庄坝原有的688亩1859块田土进行统一流转后,通过统一整治,实行田土利益共享,建设了实际面积733亩的“一块地”,实现新增耕地45亩。

“我们把每家每户的土地面积、等级确定了,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发到群众手里。”赵成都说,“确面积不确地块,确权不确四至界限”的“一块地”改革模式,得到了老百姓的赞同。

“得三金”

挖掉分割土地的田埂,将小状的田地连成一片,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迈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不仅可以解决土地分散、规模小、产业聚集低、耕作水平低等问题,还可以激活农村土地及劳动力资源,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遵义杂志社摄影记者胡志刚最近航拍了一张上庄坝区鸟瞰图。我们从图片上看到,一栋栋黔北民居建筑在上庄坝区的两边拔地而起,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这里的山水。几个白色的大棚像洒落的珍珠扮美着坝区,平整的机耕道错落有致,干净的灌溉渠蜿蜒于整个坝区,滋润着这里的每一块土地。

“好看”。村民王达仙看着记者手机相册里的鸟瞰图说,没想到家乡变得那么美。

王达仙这几天正忙着栽种白菜秧。她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家收完水稻又种油菜,一年下来也才5000多元的收入。如今把自己的6亩多田土流转出来,不仅能得到每亩每年800元的流转费,还能参与年底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分红,自己在基地里务工一天能得到100元左右的工资。

在专业合作社里,和王达仙一样的群众还很多,如今都能领到 “三金”。一是土地流转的租金。按照土地确权面积,每年每亩兑现土地流转租金800元;二是利润分红的股金。在坝区市级保供蔬菜基地建设中,松林居以基础设施入股,公司按照约定每年进行分红,第1、第2年每年分红10万元,第3、第4年每年分红20万元,第5年开始每年按50万元进行分红。合作社将10%的分红作为公益金提取用于提高群众文明素质,20%作为公积金提取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70%面向松林股经社全体股东进行分红;三是基地务工的薪金。坝区发展为周边老百姓就近务工增收提供了平台,仅上庄坝蔬菜保供基地,就带动周边9个村民组270户1000多名菜农增收。其中,贫困户增收脱贫达到160多人。

“一块地”里得“三金”,村民们得到的实惠着实印证了上庄坝坝区的改革与探索。

“改革将坝区以前种植的玉米等低效作物调整为时令蔬菜稻+经济作物,实现了坝区土地亩产值从2000余元提升到1.6万元,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实现了坝区共筑一个村、共耕一块地、共圆小康梦的格局。”赵成都如是说。

“好图景”

“一块地”改革,改出一片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图景。

原被人们笑称为“癞头坝”的上庄坝,如今搭乘“坝区建设”的东风,充满着无限生机。

凭着坝区良好土地优势,当地整合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约2000万元,建成了95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3条机耕道、以及全长4.5千米的灌溉管道,逐步形成了“田成方、土成块、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械化、喷滴灌”等基础设施配套的“一块田”。并通过机械化耕作升级,生产效率提升了4倍以上。

不仅如此,由汇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毛冬瓜+白萝卜”“大葱二年三季”“黄瓜+白萝卜”“茄子+白菜”等精品蔬菜轮作种植,当年就实现坝区亩产值3万元以上,连片种植的茄子、豇豆、冬瓜等10余个蔬菜品种四季高产。2018年,“一块地”的销售收入是420万元。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蔬菜保供基地,每天销售蔬菜3000斤以上。其中,三分之二供应城区中小学校、单位食堂,剩下三分之一上市进行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汇川区将上庄坝坝区纳入区级遵义农产品智慧化服务中心产销对接平台,适时通过大数据产销平台下达年、季、月生产订单计划组织生产,用数据指导基地种植果蔬增收,有效解决了产销对接这一难题,实现了从坝区生产端到销售端的无缝衔接。

“智慧”农业让蔬菜找到了最好的去处,有效实现了坝区生产端到销售端的无缝衔接。目前,上庄坝区已与贵州省田沟监狱、汇川区农投公司配送中心、遵义市岛内价超市等单位、企业签订种植协议,累计签订白萝卜、大葱、冬瓜、茄子、花菜、白菜、白瓜等蔬菜订单6000吨,预计实现产值1200万元。

“现在我们已经不愁销路了,待700余亩土地全种上蔬菜,按当下蔬菜市场供销情况,预计今年销售总收入将增长2倍。”面对未来,黄国辉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

坝区松林蔬菜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yNE sub-voxel R2S for shutdown dose rate analysis
奇怪的蔬菜
丰收
蔬菜
我最喜欢的蔬菜
我的爷爷和长征
霍松林诗词选
松林村
上英水库库坝区工程地质及大坝质量分析与评价
水库坝区冲刷漏斗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