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通草堆画新传人
2019-11-18文丨赵继
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赵继
走在遵义老城红军街上,一家 名为“剪纸坊”的小店窗户上,挂着“遵义通草堆画传习所”的牌子。而这个剪纸店的老板,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遵义通草堆画第三代传承人李跃。
1965年,左靖的素堆《遵义会议会址》第一次在广交会中国新题材工艺美术展览会上亮相,受到海内外客人的热烈追捧,并且出现东南亚客商当场订货的热销场面。从此,由左靖开创的遵义通草堆画不仅走出了东南亚,还相继出口英、法、美、委内瑞拉等欧美国家。
20世纪70年代初,左靖之女左慧平作为遵义通草堆画的第二代传承人,配合父亲制作出口作品,小小的遵义工艺美术厂为国家换回了不少外汇。80年代末,因市政工程遵义市中华路的改造,工厂被拆除,遵义通草堆画最终在黔北大地上消失了。
左惠平做梦也没有想到,遵义通草堆画还有枯木逢春的一天。2007年,遵义通草堆画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于是,左惠平将希望放在了儿子李跃身上。当时的李跃正在广州的一家大酒店里做管理。那时候遵义企业退休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钱,而李跃的月薪为五六千元。一边是巨大的收入差距,一边是外公一辈子的心愿需要有人继承和发扬,李跃陷入两难之中。
“你不记得小时候外公对你有多好了么,你想想外公对你的好,忍心将外公的心愿抛弃掉吗”,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李跃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挑起了振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遵义通草堆画传承的重担,成为继承母亲之后的第三代传承人。
然而,一系列的难题却接踵而至。陈旧的装裱、传统的构图题材、通草货源的缺少,重拾技艺,没有观众,没有市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想将通草堆画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遵义通草堆画,需要自己的作品足够优秀和时间及经济成本的投入,没有了过多经济支撑,一家人生活都仅靠母亲那微薄的退休工资,这一系列问题给李跃带来了无穷的压力。李跃母亲感觉难、李跃感觉更难。
这些困难不但没有让李跃退缩,还让他越挫越勇,即便偶尔妻子会因为他一天“不务正业”在家“啃老”而生气,但他相信,成功往往属于有目标、能坚持的人。为了使通草堆画尽快适应市场,李跃对原有的通草堆画技艺在装裱、题材选取、作品装饰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2008年恢复生产到2013年,李跃创造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龙啸》《雄鹰展翅》《遵义会议》《毛泽东诗词》《鸟语花香》《松鹤长龄》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获得了“牛头牌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新人奖”、第七届合肥国际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展示奖”、中国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多个奖项和荣誉。
李跃的通草堆画技艺得到广泛认可,但却没带来经济收益。纯手工的堆画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能消费起这种通草堆画的人不多。作为旅游商品,即使有外地游客有购买需求,也因作品体积过大及携带不便望而却步。
要继续坚守家族使命,又要解决一家三口生计,李跃不得已利用以前跟外公学习的绘画造诣开设了民间剪纸作坊,通过文化创新,增加红色文化,并且将剪纸艺术融入生活,这给李跃带来了较好的收益。
2017年,在海龙屯举办的全国邮票展上,一幅红色毛体书法的“遵义”两字的剪纸映入了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欣的眼帘。当得知这幅作品的主人就是李跃时,郑部长走到李跃面前,祝贺他“遵义”剪纸内涵的丰富,并现场跟李跃订了几幅同样的剪纸,说将把这些剪纸作为礼品送给国际友人。
为了将通草堆画传承下去,李跃与遵义的老城小学合作开设了通草堆画学习课,坚持每周两次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同时,他在遵义老城红军街成立了通草堆画传习所,并且招收喜欢学习通草堆画的学徒。李跃说,如果有人想学通草堆画,他将会免费将技艺传授出去。
李跃新招的学徒代小婷在走过红军街李跃剪纸作坊的时候,被精美的剪纸所吸引,从而成了他的徒弟。她说,自己将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地将剪纸和通草堆画发扬光大。
据李跃介绍,通草堆画是将通草片作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的美术工艺品。
一切的成功并非源于偶尔,不仅是因为李跃背负着家族使命,肩负着外公的心愿,还有那份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