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长汀:昔日山光水浊 今日郁郁葱葱

2019-11-18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

中国水利 2019年19期
关键词:长汀县长汀火焰山

长汀县河田镇游坊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对比

革命老区福建长汀县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其水土流失历史之长、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福建省首位。1985年普查结果显示,水蚀、风蚀等自然灾害形成的水土流失面积达976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3,植被覆盖度仅5%~40%,堪称“火焰山”。“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直至改革开放初期长汀自然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长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早期实践地和重要发祥地之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5次赴长汀开展实地调研,在不同工作岗位对长汀作出9次重要指示,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30多年来,长汀持续开展水土流失规模化治理,特别是2012年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相继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崩岗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创新治理理念和技术,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实施“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施肥改造、陡坡地“小穴播草”等新技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户引导治理、农民承包治理、企业参与治理,形成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强大合力。

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据统计,全县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729km2,水土流失率从1985年的31.5%下降至2018年的7.95%,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森林覆盖率从58.4%提高到79.8%,湿地保有量达3596.7hm2,林地保有量达26万hm2,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8万hm2,空气质量长年保持在国家Ⅱ级标准以上,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向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依托生态环境的恢复向好,长汀生态经济蓬勃发展。2012年以来,长汀新增经果林1.56万亩,新种植经济作物1.3万亩,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000多元提高到15000多元,累计脱贫3.5万人。2018年,长汀成功摘掉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见 证

岳 辉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局长

2000年我参与水土流失状态调查时,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很低,地表干热化严重,堪称“火焰山”,水土流失区生态退化、百姓生活贫困。经过持之以恒的科学治理,如今火焰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生态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汀县数十年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长汀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韧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闯劲,民生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这就是长汀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的无穷力量。

猜你喜欢

长汀县长汀火焰山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绿色青山就是财富金山
软枝青冈,福建壳斗科一新种
长汀县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让历史课堂折射生活之光
祠堂文化特色及其保护研究
火焰山下葡萄沟
基于RS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火焰山下》(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