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浅谈课程游戏化的推进速写
2019-11-18华莉霞
文 华莉霞
现如今,课程游戏化成为幼儿教育的热点话题,无论是教研现场还是保育管理,都围绕着这个关键词在进行组织与推进。它涵盖了幼儿在园的方方面面,包括幼儿的所听、所看及所为,也包括幼儿学习场的多种元素的影响,它把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园推进课程游戏化,从“大写意”式的全面铺开,到“工笔画”式的项目细化,我们逐渐明白课程应该是幼儿喜欢的,自主参与的,有效建构的。幼儿园的课程应当像胡杨林那样自然生长,拥有千姿百态,这样的课程才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一、确立建设视角,更好地优化推进方向
课程是自然生长的,这种自然生长是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课程的自然生长的过程就是幼儿活动的过程、兴趣延续的过程、能力发展的过程和品质养成的过程。
(一)确立推进视角
在园所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时,秉着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寻找推进建设的独特视角,鼓励教师将观察与课程游戏化建设建立起紧密的关系,从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幼儿当下的兴趣和关注点,寻找课程的“种子”。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学习的情况;引导教师发现并捕捉幼儿的成长瞬间,倾听、交流、了解课程的生长姿态,做好支持和引导,保持课程旺盛的生命活力;用“学习故事”的叙事性观察记录方式解读幼儿,通过培育、生根、发芽的过程,形成完整的课程大树。
推进的视角与方向是确保课程游戏化建设推进质量的保证,以观察为基础,以讲述为手段是从全面推开到精致推进的质量转化的必由之路。
(二)开展项目建设
一个项目的开始源于幼儿的兴趣,项目结束自然也将终结于幼儿的兴趣。若项目题材稍显单一,幼儿探索板块就会相对较少,活动时间也会较短;若题材比较丰富,幼儿探索板块内容就会较多,活动时间则可能延长。微项目的活动时间是由幼儿的探索兴趣决定,由题材的探索价值决定的。微项目的开展以幼儿的主动性为开端,以幼儿的计划性为过程,以幼儿的成长为结果。
将微项目活动内容从低结构材料延伸到传统节日,从教室拓展到户外,不断满足幼儿的经验需求,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鹰架”支持。如端午节微项目活动中,带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共同腌制咸鸭蛋,制作香包,包香甜的粽子,寻找艾草。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逐步开展活动,将微项目活动逐步完善。
项目建设,从点到面,再从面到点,细化、优化、 质化是项目建设的追求,也是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方向。
二、调整形式内容,更好地细化建设步骤
(一)户外游戏圈
户外游戏圈的打造是基于让幼儿在有阳光、微风、蓝天的自然环境中感知游戏的理念,如幼儿可以在草地上装扮、表演;可以在设置了障碍的灌木丛中穿梭、绘画;可以在种植园地中观察、浇水、除草、采摘……这里是一片宽敞、自由的绿色天地。幼儿可以用丙烯颜料对轮胎、油桶、水缸等物品进行涂鸦,在树枝上挂上自己的彩瓶吊饰,在树下摆放五颜六色的大石块,还可以玩角色游戏、挖沙、筛沙……户外游戏圈的打造让静悄悄的幼儿园热闹起来了。
(二)户外运动圈
一般幼儿园的户外运动区域可能是塑胶悬浮软地,可能是水泥硬质地面,还可能草坪泥地等。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户外运动的难易程度和幼儿一起设计活动内容,划分功能性区域,确定混龄或混班游戏形式。塑胶地面的安全性高,可以购买木梯、攀登架、轮胎等器材,协助幼儿完成组合、攀爬、跳跃、滚动等挑战类游戏项目。硬质地面可以安排骑车游戏,购买三轮车、黄包车、摇摇车等,制作停车牌、马路标志标线,可以让幼儿玩骑行、送货运输等游戏。在草坪地面上,可以购置适合户外挑战的大型木质游乐设施,可以安排2~3 个班级的幼儿开展混龄或混班游戏。
(三)班级区域类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能力和个性,满足幼儿玩的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和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需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建构经验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教师巧妙地安排游戏区域,使用实物隔断,如用纸管、屏风、吊饰等物品划分各个区域,将能够互补的区域相邻布置,在各区域之间留下明确的通道和充足的进出空间。让所有的桌椅进区角,弱化集体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空间,便于幼儿操作活动。
区域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以班级为单位,我们还可以尝试开展公共区域游戏活动,让活动形式更开放,使幼儿交往更自主。
三、制定学习计划,更好地提炼游戏价值
学习计划的制定从一日中来,回归一日中去。每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幼儿都会有新的发现,但每一天、每一周、每一阶段的学习计划都不仅仅是断裂的零碎经验,还有逐渐累加及连续的经验。
(一)有方向的计划
目标在集体中的价值是不可缺失的。因此,对幼儿的游戏不是真正的放手,任其自由发展,而应是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制定计划。如在户外体育游戏、公共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依据《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对游戏进行计划和细化,在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制定小组或个人游戏的详细计划,让每一次计划更有针对性,让每一次游戏更具有价值。
(二)有延伸的计划
计划是为了让幼儿的每一次游戏更有方向和目的,也能提升幼儿的计划性能力。因此,回顾自己的计划很重要,幼儿通过比对发现计划中的不足与遗漏,进行讨论和提炼后,再来制定下一次的游戏计划。“细水长流成河,粒米积蓄成箩”,延续性的计划方式带给幼儿的是逐渐递增的经验积累,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效,使幼儿的游戏变得更有价值。
(三)有层次的计划
游戏计划的制定前提是幼儿对区域的游戏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且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水平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前提是幼儿合理制定个人或小组或阶段的计划的基础。同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计划的制定形式可以是不一样的。
小班:区域阶段计划。计划制定以幼儿口述、教师记录或照片呈现为主。
中班:自己的阶段计划。计划制定以表格式提醒下的幼儿自主设计为主。
大班:个人或小组阶段计划。计划制定以幼儿自由绘画和阐述为主。
一个好的计划应该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做到计划难度适中,幼儿执行效率适中。因此,在活动中应以计划的要求为标准,以翔实的材料为依据,通过教师的观察、幼儿的交流、最后的分析等环节回顾游戏,引导幼儿有效地开展计划修整与再计划。
课程游戏化的推行已有一段时日,教师为保障幼儿所有的活动而努力着:改变一日活动中对幼儿活动的高控,将空间、时间、材料还给幼儿,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幼儿,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明白,课程游戏化的开展还需要寻找适宜幼儿园推进的角度与途径,从细化到量化,从有到优,从“大写意”到“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