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的架构意义及展望
2019-11-18胡博越王炳儒
胡博越,王炳儒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一、智慧图书馆的架构
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对智慧图书馆的含义形成一个客观、明确的论述。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学者对智慧图书馆阐释的定义也各不相同:1.从智能建筑的角度来考虑,智慧图书馆是把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1];2.从智能计算角度来看,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 物联网+ 云计算+ 智能化设备,是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2];3.从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角度来看,智慧图书馆是指充分利用ICT 技术,以 行进程阅览图书资料,预约座位等操作的数字图书馆[3];4.从感知的角度来看,智慧图书馆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服务智慧化的综合[4]。一言以蔽之,智能图书馆是一个既不受空间限制,同时又可被感知的概念。
(一)传统思维下图书馆的缺陷
首先,纸质图书所包含的知识信息空间占比大,需依靠大面积的存储空间以及大量人力资源来管理。其次,需考虑人为因素对于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影响,包括馆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和对待读者的服务态度,对于知识信息资料的猎取和使用都会产生一定作用。再次,传统图书馆中的服务对象比较单一,基本范围限制在自己高校内及周围地区的读者。同时,受到诸方面因素制约,例如时空、数量、服务手段、信息检索速度等,致使信息无法被读者及时获取,从而破坏信息资源共享。总之,传统图书馆的原地踏步与时代的更新难以并驾齐驱,更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亟待改进。
(二)智慧图书馆较传统图书馆的优势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其存在优势为以下几方面:1.智慧图书馆中的数字化馆藏极大缩减了图书馆的空间与人力,让图书馆体积更小,但信息存储量却更大。2.智慧图书馆的网络化可以将信息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加快信息之间的传播速度,确保数据的新鲜性。3.智慧图书馆通过网络拓宽了服务覆盖区域,将信息的获取不再受制于时空,并添加信息的获取数目,即用户通过互联网与计算机,挑选任何时间与地点浏览、查询、检索、存取和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4.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不再受制于人为因素。由此可知,高校的智慧化图书馆是当今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智慧图书馆背景下的技术支撑
(一)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
所谓大数据,即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5];大数据是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海量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有着体量宏大、类型庞杂、数据处理快、数据价值高和数据密度低的特点。伴随互联网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海量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运用,数据来源广泛化,数据构成繁杂化,数据种类多样化,在广泛领域内,大踏步进入大数据时代。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大数据不对数据的规模进行定量、描述,而是在类型庞杂、数量巨大和多样化的数据海洋中对技术、思维等其他信息进行快速的提取,将还未被发现的规律和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关系从海量数据的身后挖掘出来。一般来说,业务数据、文献数据和用户数据构成图书馆业务的三大支柱。图书馆内的科学服务、参考咨询、自动化、编目、采访等业务部门所产生的数据和馆员、馆藏、图书馆经费等图书馆日常工作的管理数据构成了图书馆的业务数据;另需考虑图书馆的对外服务数据,例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数据、网站、数据库访问量、日志,而在这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不能有效获取并进行管理的部分就是用户数据。用户数据具备大数据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特点。囊括用户个体对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使用现状、网站浏览痕迹、检索记录以及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相互的数据交互,在一些层面上体现着用户的喜好和使用习惯。具体来说,图书馆处在大数据环境下能将自身的服务体系智慧化。这种智慧化有助于依照读者的个人特点进行定制化服务,也有助于深度发掘入馆和出馆的各类数据,从而实现“淘宝式阅读”。另一方面,对节约数据的挖掘可提高馆藏分配的合理性,从量化角度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二)VR 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
VR 作为一种新生的年轻技术,必定在各个方面存在不成熟和各种缺陷,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在国内外的大中型图书馆中,VR 技术都已经有所应用。虚拟现实图书馆的定义包含三方面:第一,虚拟图书馆是集多学科技术与研究成果合二为一的综合性技术;第二,虚拟现实图书馆是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发的新技术;第三,虚拟现实图书馆是集多维立体空间与全方位感知特征计算机操作技术应用的一个方向。
虚拟现实图书馆吸收多学科技术与研究成果。用户或访客可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参观、浏览、漫游、搜索、存储、发布等活动,这一切是通过充分运用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控制超级时空模拟场景实现的。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虚拟现实图书馆是一种前沿感知信息模式。同数字信息为通信载体的数字图书馆相比较,虚拟现实图书馆是其衍生物。
(三)射频识别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
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简单说就是自动识别电子标签。主要特点分为非接触式与自动识别,即通过射频信号将目标对象扫描出来,获得电子标签内储存的相关信息,此过程根本无须人工干预,而且在工作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也可进行。该技术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多个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可辨识高速运动中的物体。这种电子标签可选择一部书或一张CD,通过存储一个唯一的识别码,便可对图书或CD 开启合理流通管理和库存管理。
(四)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带动了云计算技术的成长与发展,解决了图书馆资源管理乱、数据管理与储存空间不足等技术问题,而且云计算的超强计算能力也为图书馆各种资源服务的定向性提供了基础。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图书馆为各类业务的顺利进展提供保证,会不定期对馆内计算机、服务器、磁盘阵列、打印机等相关硬件设施进行保养、维修和升级,也会对馆内的服务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在云计算中,用户端只是进行数据的检索、浏览和下载,而“云”终端的维修、升级则由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完成,这种模式压缩了图书馆在软硬件维修、升级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2.云计算的运行模式中,“云”服务的提供商会定期对“云”服务器进行维护和升级。成千上万台“云”服务器构成了云计算体系,在该体系中,即便有多台“云”服务器出现故障,余下的“云”处理器也会以最快速度将故障服务器中的数据复制克隆至继续运行的“云”处理器中,保障数据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小服务器错误概率,让图书馆无间断的安全服务不在是夸夸其谈。3. 云计算体系内的“云”服务器有着庞大的数量,这也让云计算有着无可比拟的储存空间,实时更新数据,消除了图书馆日益更新的庞大数据所带来的弊端。此外,云计算的计算能力一流,可完美地处理和剖析海量数据信息,为繁杂的计算提供技术支持,让存储于云计算体系中的强大资源时刻保持精准、快速、高效地存储和使用。4.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云计算体系进行资源的共享,并建立对各方都有利的“云”,通过“云”对馆藏资源进行扩展,将图书馆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五)图书馆环境的智能管理
RFID 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作用首先是图书馆环境的智慧化管理。环境的智能化,根据用户特点量体裁衣地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让读者不会因为太热或太冷,太亮或太暗而感到身体不适。环境智能化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安全、节能、环保和健康,这需要和图书馆的建筑信息、设备信息和公共安全信息结合在一起。
其次,通过运用RFID 技术,图书馆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室内采光照明系统、空调排风系统、电力能源系统、供排水系统、安保系统、会议系统和广播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比如在图书阅览室,早上光线太弱的时候,灯会自动变亮,到中午光线太强烈的时候灯会自动变暗,窗帘自动拉下;中午天气太热的时候空调能自动调低温度,到傍晚天气变凉的时候,空调能自动调高温度。其原理是通过在各个关键部位进行物体属性的标记,利用读写器读取物体的电子标签及物体的属性信息,然后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去计算机中心,计算机中心通过对各项信息的综合计算,自动调节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计算机的智能处理,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三、智慧馆员的培养
“智慧服务”是基于图书馆海量信息资源,运用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和设备,借助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及智慧为“智慧人群”提供服务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6]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服务的基础则是智慧馆员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智慧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及意识的转变。
(一)提高政治素质
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同时图书馆也是高校重要的教育辅助机构,图书馆内的馆员需将海量的资源信息定向的指引给校内教师和学生。而在庞大的数据流中对数据进行筛选,就是要了解读者的需求,熟悉资源的特性,为读者和资源建立平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当今世界,信息能够迅速在庞杂的区域中间自由传播,导致读者无法正确的对信息进行甄别。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明是非、辨曲直的能力,替读者对信息进行筛选、把关。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对馆员是十分必要的,其外,也要不断的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提升业务能力
1.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
各类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数据库构建成了网络信息,图书管理人员若对其进行理解,则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图书情报相关知识和技能,其包含拥有数据库建立、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了解网络信息、数据传递、云计算等相关知识;熟悉各类数据检索工具;远程登录,并对其他图书馆目录进行检索等。
2.较强信息处理能力
图书馆的本质理念还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所以智慧图书馆必须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并且由传统的“被动知识服务”转变为“主动性知识服务”。[7]快速、准确的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是图书馆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这需要培养能熟练操作电脑,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3.敏锐的判断能力
利用网络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海量的数据流中,以敏锐的视角对各种前沿的理论进行捕捉和收集,并在捕捉和收集的同时,有目的的对其进行加工,并第一时间供给师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辅助工作。
4.驾驭语言的能力
全球化的加深使得图书馆内的外文馆藏不断增加,特别是信息全球化的加剧,信息的快速使用,都不断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语言驾驭能力的不断提升。这种语言驾驭能力不仅限于对母语的驾驭,同时还需要对网络语言和外语的驾驭能力。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完成网络信息的筛选,顺利地进行分类标引,对信息的价值准确地甄别,并了解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检索手段能最快、最大化获取个人所需信息资源。
5.不断加强培训学习
目前,在高校图书馆馆员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图书情报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方面尚欠缺。因此,图书管理人员不仅要主动、积极的对图书情报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同时,也要在图书馆领导的带领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以多角度、多形式,开展灵活的继续教育,力求保证图书管理人员在每一年都有一次适合自己的培训。
四、智慧图书馆展望
智慧图书馆是以物联网为主要依托,以云计算为主要存储、计算体系和终端,以智能设备作为用户端实现对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以此打造新兴意义上的图书馆。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智慧图书馆是具有自身感知功能的,此感知是透彻的、深层次的,是基于互联网的互通,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可以说,智慧图书馆是集任意知识于一体的有机整合系统,这个体系可以使用户获得个性化定制的暖心服务。智慧图书馆追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高效和便捷是它的特色,通过绿色方式与数字化载体实现阅读,这是其最本真的追求。它标志着图书馆未来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数据的共享不再受制于时空条件。智慧图书馆追求的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的服务是智慧服务,这种智慧服务可以让知识服务的内涵达到升华,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意义深刻而广大。
必须承认,现阶段各高校图书馆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还处在萌芽状态,但其作为一种趋势,代表图书馆的未来。智慧图书馆的知识共享、服务高效、使用便利是传统图书馆所望尘莫及。在目前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环境下,智慧图书馆能够做到对大量信息的全方位认知,并能在确保安全、零差错的情况下做到信息无障碍传递,甚至能够对所认知的数据信息轻松地加工、处理,但要做到让认知信息进行智能化甄选并加工处理,则明显是对智慧图书馆一个稍显苛刻的要求。
五、结束语
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进步,移动阅读终端、新媒体终端的不断创新,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由原有的“知识服务”转向“智慧服务”。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撑,还要思维、观念上的转变。一方面,要培养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员,实现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图书馆现有建筑空间“智慧”,保障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由“知”向“智”的转变,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