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2019-11-18文苏冰
文 苏 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决定培养未来人才的品质。因此,建设一支具有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不少问题:全市众多学校教师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加之各区和各学校教师培养与培训能力水平不一,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呈现出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青年教师属于自然成长,缺乏引领和指导。
中小学教师岗位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当下,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多样,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面很宽,即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也有很多选择。加之诸多因素造成目前考入师范院校的学生从综合素质来讲,还不是比较优秀的学生,而这一群体则构成了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
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学校就业上呈现出层次性,学校与学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录取的毕业生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学校之间、区域之间本来就有的差距因生源水平将进一步加大。譬如某名校在招收毕业生的过程中,分配到郊区的分校工作,毕业生会选择放弃。
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入中小学的数量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丰富性有局限性。未来教师不仅在专业上要有相当的深度,还应该有宽度,这对于培养未来人才非常重要。
优化教师队伍的保障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在聘任教师的过程中,有进口无出口。即便将教师从教学岗位调整下来,也要安排其他工作,同时由于受人员编制限制,学校进人受到限制,造成了目前很多学校总体超编,结构性缺编。
近年来市区出台了教师轮岗的相关规定,但力度不够,收效甚微。
今天教师的样子将决定学生明天的样子,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北京市教育的头等大事。
建议制定鼓励优秀高中学生就读师范专业的相关政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其自身的品格、气质、修养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并根植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影响其一生,这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职业。建议从高中生中推荐综合素质较高、有做教师潜质、热爱教师职业的学生作为推荐生进入到师范院校;高校在招收师范生时应该有相关的面试。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非师范专业大学的优秀学生从事教师职业,让更多非师范专业、多领域的毕业生进入到教育行业,以丰富学校的课程和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学习空间。推进教师轮岗制度的具体实施。要树立大教育观,教师不能成为学校或区域内的私有财产,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师轮岗工作制度和机制,使北京市或者区域内的优质教师资源统筹和共享,合力推进北京市的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待遇上,要有明确的政策保障向教师倾斜。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家庭对教育的高期待,教师承担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也在不断地拓展,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增加机动编制,保证学校优化教师队伍无后顾之忧。安定团结固然重要,但改革必然要带来矛盾。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学校优化教师队伍,做学校科学合理优化教师结构工作中解决矛盾的坚强后盾。制定切合实际的、翔实的教师培养方案,建立多元立体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