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2019-11-17杨静
杨静
摘要:伴随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数感”的培养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文主要就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展开了系统化剖析,由此在满足《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同时,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1小学阶段学生“数感”的培养方式
1.1创设生活化教育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自身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还较为孱弱,在“数感”培养过程中,为确保培养的有效性,创设生活化教育教学情境来消除学生的抗拒情绪,对“数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相比其它基础性课程,数学概念知识的抽象性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数感培养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入手,在拉近学生与数学课程距离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体会数学的魅力。如在进行《认识“元、角、分”》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启蒙学生“数感”,教师可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相对熟悉和感兴趣的场景——“商店情境”,借助图片来标注售卖物品和所售价格,让学生来充当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理解“元、角、分”課程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良好数感。
1.2采取游戏化实践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数感
在当前“数感”培育过程中,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游戏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数感”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将“数感”培养工作与动手实操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由此在满足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还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新的认知结构,增加了对“数感”的体验。如在进行《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时,为培养学生数感,教育工作者可让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进行“梯形拼接”、“梯形裁剪”,由此将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进行联系,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使其在动手操作中有效形成“数感”,并从某方面而言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1.3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来不断发展自身数感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学生“数感”的培养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发展学生数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需善于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数学来源生活又用于生活”。如在处理“出行问题时”,已知出行人数有152人,其中大巴可坐10人,租金为130元,小巴可坐7人,租金为100元,问如何租车最合算?在问题处理中,学生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处理方向并非只是简单地计算出需要单租几辆大巴亦或是小巴,而是需要将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由此分别计算每种情况所需费用,最后进行对比选择最佳方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类问题的处理,可在巩固以往所学知识的同时升华学生“数感”,最终为预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1.4为学生营造交流空间。加深对数感的认知和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合作交流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感的认知和理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相比其它数学能力,“数感”并非单纯依靠教育工作者的传授和讲解,更多地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知和发现,因此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之间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相对而言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数感培养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交流空间对于个人潜能的激发和数感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2结语
简而言之,在现阶段数学“数感”培育过程中,培养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与此同时在确保学生全面化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但由于“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通过采取创设生活化教育教学情境、采取游戏化实践教学以及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等方式,来建立、培养和发展数感,并通过为学生营造交流空间来加深对数感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