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挺立在高高的分水岭上

2019-11-17邢祖巧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分水岭文华项目部

宣鹤高速公路,即湖北阳新至咸丰高速公路鹤峰县容美镇至宣恩县沙道沟镇当阳坪段,是连接湖北省目前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鹤峰县的一条快速通道。该项目具有“两高”特点,号称湖北真正的“天路”:一是自然海拔高,线位最高点分水岭特长隧道进口海拔1229米,是湖北省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二是政治海拔高,这条高速公路关系到湖北省县县通高速和精准脱贫大局。湖北交投则将该项目奉为“交投1号”工程,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龙传华亲自督导。而全线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全长4.57公里的分水岭特长隧道,则被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湖北宣鹤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定位为“天路1号”,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亲自督办。

一、一杆旗映红了分水岭

2016年8月中旬的一天,內蒙古赤峰市一级公路项目工地。

项目经理张文华和项目书记刘万国、项目副经理刘裕民,顶着烈日,奔波在施工车辆卷起的滚滚风尘中。

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打通施工断点,实现全线连续作业,是当下主攻方向。

身高一米八三的张文华,与不到一米七的刘万国,身高不协调,但心思总在一块儿。经理、书记,职务有别,职责交叉。业务一把抓,分工不分家。

这位河南焦作出生的北方大汉,老家就在中铁十五局二公司驻地边儿上。有人说,他从小感染了筑路人的胆气豪情,天生就有路桥情节。投奔二公司麾下后,他参与了14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其中,在8个项目担任项目经理,还干过3年福建片区指挥长。从技术员、工程部长、项目总工,到项目经理、指挥长,每一步坚实而有力量。

车来车往,噪声沉浮。裤袋里的手机响了好一阵子,他才感到手机的震动。掏出一看,是中铁十五局二公司领导来电。“公司中标湖北宣鹤高速第三合同段。你去湖北恩施考察一下。时间紧,尽快动身”。

张文华带着疑惑,眼睛看向刘万国说,“我得去湖北一趟,这是个困难项目,工程收尾的事你多操点心”。一转身,就带着项目副经理刘裕民赶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

5天后,张文华、刘裕民与赶来恩施的中铁十五局二公司总经理万雨晴一行出席了项目合同谈判会。

所有需要明确的东西,均白纸黑字得以确认。项目业主——湖北交投旗下的湖北宣鹤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最后强调一点,“分水岭特长隧道是全线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务必提前贯通”。

掷地有声一语,令乙方人员心沉冰窖。这个低价中标项目,令人唯恐避之不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谁将成为“斯人”?

张文华一直在安慰自己。赤峰项目尚未完工,断不会落到我的头上。然而,他“中枪”了,躺着也未能幸免。

“赤峰一级路就是一个困难项目,这个更比赤峰项目困难十倍。我不能总干困难项目吧。”

理由很苍白。组织决定,没有丝毫讨价还价余地。那时候,张文华刚刚30岁。风华正茂,沉稳而自信。干过十多个项目,集资历、经验于一身。表面不善言辞,甚至稍显羞涩。其实,在别人看不见的心里,他想得很多,也想得更实。出生农家的他,从不在云端跳舞,一直贴着地面步行。经历过赤峰那个项目,他的心思更复杂了,总有一个念头萦回在他的脑海:不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都能够实现,但是,全面崩盘的人生,更没有人愿意面对。如果生活变得艰难,唯有态度的改变,才能自我救赎。

改变态度,就意味着服从。因为“全局”“大局”“上级”“组织”这些字眼儿、这些观念,在他心里蒂固根深。

内心不再挣扎的张文华,眼前豁然开朗。他把自己比着下棋时移动一个棋子,随时有可能被吃掉,但也有可能为公司创造一个胜局的起点。他决定做一头坎坷路上的毛驴,用坚韧和耐力,表达忠诚。

宣鹤公司领导告诉他,你们晚进场8个月,给你半年时间,追上其他标段进度,分水岭隧道务必提前贯通。

张文华别无选择,本想弱弱地解释一句,恐怕分水岭特长隧道很难完成。但说出口的却是:“保证完成任务。”

困难项目,当用非常之策。张文华打破公司惯例,向领导提出一个不情之请。组建项目班子,要由他点将。

他只选对的人。如果人选错了,一切都是零。他要的是一支志同道合、负责任、能坚守、输得起的同盟军。只有用对的人,才能建立对的系统、对的文化、对的机制,进而达到对的结果。

公司领导看在困难项目份上,网开一面。几位富有隧道和桥梁施工管理经验的专家级人才,汇聚张文华旗下。

成天挂着微笑,办事毫不含糊,铁道兵出身的邵克才出任项目书记;有着丰富桥梁建设管理经验的刘裕民出任副经理;在隧道安全管控方面“有一套”的石太山,出任安全总监。长于隧道施工组织,依然战斗在赤峰项目收尾一线的刘万国,也给他保留了常务副经理位置,虚位以待。公司推荐的班子成员杨雷,学历高、技术强,也得到张文华认可,加盟宣鹤项目,担任总工程师职务。

一个务实稳健、团结担难、锐意奋进的施工管理团队,在湖北西南鸦来公路必经的那一道高高的山岭下集结。

从此,一盏灯点亮了高高的山,一杆旗映红了分水岭。

二、这一班人,“电流强度”很大

分水岭下,鹤峰县太平镇一个小地名叫做沙园的地方。海拔1300多米,前不挨村儿,后不着店儿。

中铁十五局宣鹤三标项目部安家于此。

背后是高高的分水岭,门前是维系鹤峰县对外交通的唯一通道——鸦来公路。因为高,这里日落时分,看不到农家的炊烟,风吹草低也见不到牛羊的身影。然而,这群人仿佛确认过眼神,胸怀格外敞亮,热血沸腾。

全长4570米的分水岭隧道,进口端海拔1229米,是宣鹤高速至高点。分水岭隧道既是宣鹤高速第一长隧道,也是全线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被湖北交投旗下的宣鹤公司冠以“天路1号”的响亮名字,全力推进。

毫无疑问,施工组织、排兵布阵,一切围绕分水岭隧道展开。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演,张文华提出了以特长隧道为重点,以运渣通道为主线,加强施工组织,精准调度,追赶目标的管理思路。

提前开工分水岭隧道进口,是中铁十五局打响宣鹤项目第一炮的既定目标。而运渣通道,则成为比分水岭隧道进洞更为迫切的问题,拧在眉头,附着心上,挥之不去。

2016年10月中旬,项目部副经理刘裕民打头阵。勘察路线,确定标高,攀岩走壁,披荆斩棘,测量征地面积,计算工程量。三天后,征地图、施工图,完美呈现。

这时,项目书记邵克才挺身而出。一手拿着征地图,一手提着一把弯弯镰刀,一声吆喝,“干起来”。那时,铁道兵的神勇,筑路人的肝胆,淋漓再现。

5:30,夜色褪去,高山之巅的分水岭,天边总是提前半个小时敞开亮口。邵克才和协调部的同事,撞着薄雾出门。走村串户讲政策,挨家挨户说好话,深更半夜还在山沟野地里奔走。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他们硬是花了一个半月时间,让7户村民,签下了补偿协议。

有了便道,洞渣可以运出来了。但是空压机、照明、送风、门禁系统,都需要电。

分水岭是宣恩、鹤峰两县的界山。远离城镇,人烟稀少。山高谷深,丛林无边。农电改造的强劲东风,吹到大山深处的时候,为山壑所阻,为峻岭所隔,为森林所避,电流强度日渐式微,力有不逮。

直接联网,于施工用电而言,好比一星萤火,焉能烛天照地。只有专线接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隧道施工用电问题。

“解决电流强度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电流强度。”张文华对协调部门提出工作要求。

分水岭隧道出口用电线路,需要跨越鱼泉水库,然后拉线上山,在山腰建一基铁塔。山势陡峭,树木茂盛。铁塔构件运输极其艰难。施工人员计划安装卷扬机,从下往上吊运。但树木葱茏,植被繁密,根本无法实施。后来,三四匹骡马被撵上山。沉重的铁构件往骡马身上一压,那畜生双眼紧盯陡峻山坡,四脚颤步不前。前面的人拉绳紧拽,后面的人皮鞭紧抽,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将那些构件驮运到半山腰。两天后,一座铁塔立起来了。

2017年3月到8月,从协调用地到完成施工,5个月时间里,邵克才等人干净利落地干完了这项工作。中铁十五局宣鹤三标,全线通电。

三、只许人等活儿,不许活儿等人

混凝土集中拌和、钢筋集中加工,实行工厂化生产,是大型工程项目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这支从内蒙古转战而来的施工队伍,按“集中”建站设场要求,参照南方气候特点,在项目线路居中的位置,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混凝土拌和站和一座钢筋加工场。

2016年11月8日,分水岭隧道进口端终于顺利进洞施工,迈出了隧道施工漫漫长途的第一步。

那时,分水岭上,每天从下午四五点钟开始,到次日上午八九点钟,浓雾萦山,森林、房屋、道路,全部淹没在乳白色的水汽中。项目部门前的鸦来公路,除了偶有小车摸索前进,看不到一辆大型车辆。

这可愁坏了张文华一班人。南方高山的冬季,气候恶劣程度远非北方可比。项目部没有暖气,阴冷潮湿和大雾成为职工生活与施工大敌。

雾锁群山,但锁不住他们活泛的心智。张文华走访当地村民,向地方气象部门专家请教,得到了异口同声的回答,整个冬季,分水岭周边除了雨雾就是冰雪,几乎都没有一个好天气。

最低价中标项目,最怕两件事,一是延误工期,一是增加投入。然而,张文华心中算出了另外一本账。如果不改变混凝土拌和站和钢筋加工场的设置,那每个冬天的施工进度、劳动成果,都只能祈求浓雾和冰雪偶发善意,靠天施舍。

张文华不完全相信人定胜天说,但更不愿坐以待毙。他深信,如果继续维持混凝土集中拌和和钢筋集中加工模式,不仅看不到开门红,就在这个冬天,项目部班子就可以定性为“集体失职”。

支护的需要、工期压力、运输安全的风险,张文华和项目部一班人不敢犹豫。立即决定,新建分水岭进、出口拌和站和钢筋加工场。

在大雪封山前,他们投入100多万元,在分水岭隧道进、出口,分别建起了一个拌和站。分别承担隧道两端各子项目混凝土供应。

到12月底,分水岭银装素裹。大雪封山,气温零下10摄氏度,道路运输更加困难。项目部又投资100多万元,新增冷弯机2台、龙门吊2台,在分水岭隧道进、出口各建起了一座小型钢筋加工场和材料仓库。解决了浓雾冰雪天气混凝土、鋼筋等材料的预制和库存保障问题。

“只许人等活儿,不许活儿等人”,张文华说,这是加快施工进度的一条铁律。首要一条,就是做到工序无缝衔接。

开挖、出渣、支护、喷浆,一个循环接着一个循环地干。这些环节中,最可能出现窝工的是喷浆。前3个环节,由隧道作业队伍现场调度,喷浆环节由项目部掌控。因为拌和站与隧道内作业,属于两个不同的施工管理体系,需要项目部居中衔接,才能完成工序转换。

于是,项目部在每个洞口,都安排有一名施工队长,专门负责协调工序转换。当立架环节即将结束时,施工队长掐准时间拨出两个电话,一个通知监理现场验收,一个通知24小时待命的拌和站备料、备车;再凭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凭着对各环节施工情况的准确把控,他会在监理到达现场时,拨出第3个电话,运输喷射砼至施工现场。上一道工序干完前的一刻钟,下一道工序的人员、设备就到达现场。

“无缝对接”,他们演绎到了极致。

四、挺进、挺进、再挺进

分水岭隧道进度渐趋正常,但是,离追赶进度的目标,仍然遥远。项目部一班人工作的全部主题,依然是追赶、追赶、再追赶,挺进、挺进、再挺进。

1号便道,是分水岭隧道进口弃渣生命线。但是,运距较远,便道维护困难。暴雨季节、冰雪、浓雾天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多次走过这条道,反复读过它的脸。张文华熟悉了它的每一个小坑,每一块凸石,每一次颠簸,但就是读不出让它提高运输效率的方程式。

一个骤雨奇袭的夜里,与分水岭隧道进口遥相对应的杨家垭2号隧道,洞门上方发生滑坡。参加抢险的张文华陡生一念,尽快打通杨家垭2号隧道,作为运渣通道,比走1号便道缩短运距1公里,而且远离运输安全风险。

杨家垭2号隧道,长1030米。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单头掘进是最好的方式,也不影响总工期目标。但分水岭隧道等不起,也不能等。因此,两头进洞,快速贯通杨家垭2号隧道,成为助力分水岭隧道早日贯通的上上之选。

保重点,就要先舍弃。舍弃一部分,重点才能彰显威力!张文华认为,一线指挥官如何找对思路、领对方向?唯拥有战略思维,明确自己想要的结果,利用一切资源为我所用。做决策时,不谈对错,只看得失。

200多万元,购置两台挖掘台车、两台二衬台车。杨家垭2号隧道小里程方两个洞口同时进洞。一个1公里长的隧道,开了4个洞口。杨家垭2号隧道受到项目部空前重视。

然而,天不遂人愿。杨家垭2号隧道掘进过程中,突泥突水,一路伴随。两次大的突泥,耽误工期一个多月。张文华十分揪心。但是,对于借道杨家垭2号隧道运渣的方案,没有一个人质疑,没有一个人放弃。

2017年10月,杨家垭2号隧道左洞仅用7个月时间,就实现贯通。分水岭隧道洞渣从这里源源不断拉倒大填方路段。从开挖到出渣,再到初支,每一个循环从28个小时缩短至22个小时,整整缩短6个小时。这样的效率,别说只花200多万元代价,就是花500万,都值。

五、“暗物质”与“幽灵粒子”

科学发现,在如今的宇宙中,还有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在“悟空号”日日夜夜不辞劳苦的记录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些此前从未预测到的迹象,它可能就是科学家长期寻找的暗物质。

然而,在高速公路施工领域,我们还没有“悟空号”那一双双慧眼。尤其是大埋深隧道深处随时可能出现的突泥突水、岩溶涌水、泥岩等等,这些地质结构的突变,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安全风险。常常令施工单位措手不及。

分水岭隧道出口段就遭遇了这样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2018年7月,分水岭隧道出现一个左右洞平行穿越的破碎带,横穿长度各200多米,隧道围岩从4级突然变弱为5级++,以遇水即化为泥浆的软弱泥岩为主。破碎带导致拱顶坍塌4次,最严重的的一次,初支大变形240多米。

事发当日,宣鹤公司总工程师陈禹成,率技术部部长鲁水涛、副部长罗昌宏等,及时赶赴工地,查看现场。当时,掌子面坍塌,隧顶混凝土掉块儿,初支下沉六七十公分,洞顶形成空洞。安全风险极大,形势十分危急。

山体数百米埋深下面,不光有“幽灵粒子”,也同样流淌着精神和智慧的岩浆。陈禹成、鲁水涛、罗昌宏、杨雷等人,在仔细查看、反复研究基础上,迅速形成处置思路:反压回填,预留泵管,泵送混凝土进行拱顶加固。

从此,“在豆腐里打隧道”似乎变得不再艰难。项目部总工程师杨雷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采取“基因治疗”措施,注入混凝土浆,改变围岩地质结构,达到加固隧道围岩的目的。

前方艰难掘进,后方突击处治。长锚管全环径向注浆,形成稳固围岩体系。为阻止初支继续下沉,稳定掌子面围岩结构,他们把拉出隧道的弃渣再拉到掌子面,回填反压。通过预留泵管,进行注浆,等到隧周围岩稳定后,再拉走洞渣,进行掘进作业。一车洞渣拉回掌子面后,用挖机慢慢回填,仅一次回填就要十天。而且经常出现可气可笑的情况,回填洞渣刚拉走,初支又下沉,再将洞渣又拉回来。经常反复两三次。

中铁十五局这支铁军,与遇水化泥的软弱围岩对峙着,有时拉锯式互攻,有时乘胜反击。短进尺、强支护。每次进尺不超过五六十公分。四五个月过去了,他们完成了蜗牛攀崖、寸进为欢的跋涉,终于冲出泥潭,迎来春天。

六、一双双乌黑的大手握过来

2018年年底,春节在即,腊气喷香。

一场大雪,积雪厚度达三四十公分。分水岭隧道出口的钢筋棚垮了,拌和站雨棚塌了,道路冰冻了,四面八方的水泥,拉不到分水岭上,停工待料达半月之久。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项目部原计划干到腊月二十八放假,因为无奈中的等待,因为家中亲人的呼唤,工人再也无心恋栈。

“分水岭隧道春节不能放假!”

那一次,宣鹤公司急了。党委书记、总经理沈典栋冒雪爬上分水岭,现场督阵,下达春节不放假的指令。

项目部也不含糊,春节不停工,一个洞口奖励10万元。刚回家的工人,又被急吼吼叫回工地。

项目部领导班子陪着隧道作业队伍,坚守在冻成巨大“冰糕”的分水岭上。冰纯心思,寒凝意志。他们立身冰天雪地之中,坚守着这支铁军最后的决心。

曹铁军,笑容可掬。用一个时髦的词,就是“高大威猛”。他是湖北环博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同时,担任分水岭进口作业队伍现场负责人。他说,隧道施工有“两怕”,一怕岩溶渗水,淹没掌子面;二怕停电,无法排水,影响进度。尤其是雨季,掌子面积水更是家常便饭,防不胜防。

“分水岭隧道进口施工,难就难在反坡排水。”曹铁军说,分水岭隧道从进口的1229米,到出口1152米,高差达到77米。尺水兴波。随着隧道掘进的深入,排水难度越来越大。作业队每600米建一个集水池,逐级上排。临近进口段施工目标点时,他们共建起了5级排水站。正常情况下,每天抽排水近400立方米。

隧道施工,是天下最苦的差事。人谓“吃阳间饭,干阴间活儿”。栓心留人十分不易。队伍不稳,是施工单位最大败因,也是项目管理最大困惑。

工资不过老板手,寄钱回家月月有。项目部按月核定并代发工资,让绝大多数工人心里踏实了。他们感念于项目部的诚实守信,更加忠诚于这份挣钱不菲的工作。

现场主管曹茂宇二女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费花了120多万元。项目部和劳务公司组织职工爱心捐助,仅他身边的几十位同事,就捐助了20多万元。曹铁军个人也给他借支3万多元。曹茂宇渡过了难关,作业队也稳定了军心。

在泥泞中,他们一路挺进。至2019年7月底,经过780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奋战,终于握住了隧道出口端伸过来的一双双乌黑的大手。当天,曹铁军给作业人员发了130个红包。

分水岭隧道贯通了,但张文华们一直保持立正的姿势,不敢稍息。还是7月初,宣鹤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典栋,副总经理王永红就专程到项目部召开紧螺丝会。将贯通后可能影响工期的要因,一一揪出,摆在张文华面前。

加宽带多达十五六个。很明显,加宽带二衬施工,是分水岭隧道后期进度最大的制约因素。凭仅有的2台加宽带二衬台车,远远不能满足进度要求。

关键时候,张文华绝不含糊。当即表态,增加1台加宽带二衬台车,并主动提出,购置最先进的可伸缩台车,减少拆装工序,每个循环可以节省拆装时间一个星期。

分水岭隧道附属工程施工仍在继续,我们期待着顺利交工时刻的到来。

张文华和他的管理团队,给人的感觉是明亮而不刺眼,柔软却很有力量。他们挺立在高高的分水岭上,凝成一段共情,成为四年来鄂西高速公路项目群,唯一没有调整班子成员的管理团队。同时,他们一路闯关奪隘,斩获质量、安全、进度方面许多荣誉,更赢得宣鹤公司领导沈典栋、王永红,湖北交投杨志波、张世飙等领导无数赞声。这在鄂西高速公路项目群,独此一份儿。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

邢祖巧,男,1964年元月出生于湖北咸丰。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深山大搜捕》《难忘星斗山》《清江之子》《飞越》、中短篇报告文学集《明月照清江》等。

猜你喜欢

分水岭文华项目部
张文华
人生有哪些分水岭
项目部厂务公开之我见
加强黄河施工企业项目部财务管理探讨
浅议基层工会如何强化施工项目民主管理
闯过Windows 10“分水岭”
基于形态学重建和极大值标记的分水岭分割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