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承诺 一世芳华

2019-11-17黄菲蒂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感情爱情

黄菲蒂

人类感情中,最神秘幽深,令人欣喜若狂、又让人痛不欲生的感情,大概就是爱情了。诗词中写尽爱的至情至性,小说戏剧写透爱的命运悲喜。世代人生,千古爱情,其实这样美好的感情往往就在平凡的巷陌之中,就在聚光灯常常忽视的角落。王丽君的报告文学《一生承诺》就讲述了这样一段朴实厚重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中爱情的样子。

谢海华、谢芳夫妇和众多老人一起平静地生活在长沙郊区的一处养老院。作者王丽君在初夏的一天走访了两位老人。他们获得了央视“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颁奖辞说:“相信,是那一刻的决定。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平凡的两个人,在命运面前却非凡地勇猛。最长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这是一个与爱情和奉献有关的故事。

作者在叙事上花了一番心思,以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法,不断在插叙、闪回、倒叙中重现历史情境,让当事人自己讲述事件原委,现场感强。作者从两位老人当年的相亲状况讲起,三十年前的一次见义勇为,谢芳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女英雄,但也因此瘫痪,一个女人未来的不幸似乎已经预见。而此时英武帅气的谢海华刚从部队转业,前程光明,却偏偏就中意了这个勇敢美丽的姑娘。各种反对的声音四面来袭,“凭你,一个从部队回来的退伍军人,长得又不差,还有一门理发的手艺,难道还怕兑不到堂客?”;“崽啊!她身上有九道伤口,出了那么多的血,你是知道的!万一今后……这一辈子怎么办?”;“这个家迟早得散,我就不相信,他那样一个要长相有长相,要‘资历有‘资历的人,会守着一个瘫子过一辈子?做给人看看罢了。”爱情的力量超越了一切质疑,“谢芳还喜欢身着军装的他,仿佛那一身绿军装,随时可以化身为上阵杀敌的英雄,保家卫国的铁血激情一触即发,军人的特质烙在他的身上,深深地吸引着她。而谢海华喜欢谢芳的正义勇敢,喜欢她的英雄行为,那一纸荣誉,不管什么时候看着,或想起来,都让人心生澎湃。这一切,别人怎会理解呢?别人怎会不理解呢?”作者看到了他们的爱里包含着一份正义的英雄气,一份能在对方身上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爱情,已是大爱。

在相亲故事的讲述中,作者又借助谢芳对谢海华讲述自己与歹徒搏斗和后来就医的情况,让读者了解了整个故事脉络,更对这个姑娘多了一份敬意。作者的这一系列叙事,是在当事人的口述下完成的,语言、动作、气氛真实可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回忆中又适当插入现场讲述和作者所感,既有现场感,也有间离意味。而后,作者对谢芳童年的生活做了细致描述,一个父慈子孝的家庭,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童年少年的生活是人生的底色,谢芳后来的勇敢、乐观都与这阳光的童年有密切联系。作者重点写了谢海华的从军经历,她意识到这不一个简单的人生历程,更是一次人格的磨炼和塑造过程。谢海华说“没有什么路比从军营的路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没有什么职业比军人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没有什么学校比军队这所大学更能培养和造就人。”后来,他的退伍鉴定上面记载着:“在专业技术上,能认真学习,苦练杀敌本领,有较好的军事素质,军事思想,在多次考核和验收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能正确对待军人的得与失……能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如果说最初的结合只要一时的勇气,那兑现照顾谢芳一生的承诺需要的还有责任、奉献、担当,这恰恰是军营给予谢海华的品格。作者并不刻意歌頌两位主人公爱情的不易和人格的伟大,她在沉静又活泼地故事讲述中,让人物逐步建构和完善。当他们成为读者亲切可感的街坊或乡亲时,我们就既不会对他们的一生抱有不可理解的惊叹,也不会怀有更多的猜疑。作者温和地拉近了这个距离,与人物一起感受他们的心情。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通用利益原则,习惯于经过一番计算和衡量之后,决定一件事情的可行性,爱情和婚姻也不例外,常常在利益这架天秤上称过之后做出取舍。但爱情又往往通行理想化原则,人们往往遵从内心,渴望真挚的感情,不计付出与回报。正像婚礼誓词上说的,“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贫穷还是富贵,不论健康还是疾病,都将永远爱你。”一定是能经受住人性考验的爱情太少,这些境遇才被写进誓词。这正是爱情的伟大与可贵之处,但同时也注定了这样的爱情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必然冲突。多数人在冲突时会选择现实,少数人会勇敢地选择爱下去。《一生承诺》的主人公谢海华、谢芳夫妇选择的无疑是后者。我们在现实里变得世故而坚硬,早已习惯于把爱情与财富和美貌相连,实际上在温软里生长的感情多少有些虚幻,遇到困难劳燕飞分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当代人总是慨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深夜自问,我们谈论的是真的爱情吗,如果爱情需要像谢海华夫妇一样通过承受贫困、残疾、歧视、嘲讽的痛苦而获得,需要毕生的奉献和对承诺的坚守,我们是否还有这份勇气与坚定?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总是能把生活的真相带给我们,那些惨淡和刺痛透过虚浮繁杂的表象直陈眼前;那些温情和美好在我们所不能见的细处闪着微光。报告文学的真实赋予了文体踏实质朴的本相,我们跟随作者在谢氏夫妇的故事里找到了久违而期盼的美好感情,我们开始在浮华里思考爱情的本色。一本书一个故事如果给人以力量,让人重新思考事物朴素的真理,这就是有益的写作。爱情是永恒的人类文学母题,王丽君的这篇报告文学以最简单、朴素的写作赓续了这一母题。不求奇崛,不饰修辞,不刻意煽情,不故作高深,作者如实写下一对现实里最平凡的夫妻,除了三十年前那个英勇的瞬间,他们的生活基本是没有华彩的,但爱情就在这里。这是生活的力量,也是纪实的力量。如果你在虚构的故事里迷了路,那就来报告文学明朗真诚的文字里寻找真实的人生吧,你在王丽君的笔下会看到一个正着实现着的爱情承诺。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感情爱情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最好的感情
感情工作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辉煌与重生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