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019-11-17吴建良

关键词:立足点诵读作文教学

吴建良

摘要:提起写作文,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头疼、茫然,不知写什么。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未能有效地融入生活。因此,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不惧怕作文,乐于表达,那就必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写出好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诵读;立足点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122-1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是一个内在联系的结合体。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不够,学生诵读过程体验缺乏深度,再加之学生来自生活的文化与经验积淀浅,导致了学生的作文难。因此,教师要引導学生注重文本诵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积累

是不是真如有些学生所言生活中没什么事情可写呢?答案是否定的。罗丹曾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关键词——观察。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感到可爱的人和事物:例如学生喜闻乐见的俗语、歇后语、谚语、传闻轶事、民歌童谣;再如魅力无穷的闲散文化,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等。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生活处处有语文”。但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就会对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使许多内容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走。这样看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观察与思考是作文的关键,基于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用头脑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用心灵体会生活的情感,并不断储存习作的素材和思考的结果。例如:当秋季到来的时候,我就会带领学生去寻找秋天的脚步,并嘱咐学生每天上学、回家时注意观察校园、田野、树木等有什么变化。两周后,作文收了上来,且不论作文水平如何,但在学生的作文中确实看到了他们观察的过程。如“稻田里的稻穗比一星期前又黄了不少”“早晨出来上学时,风吹在身上凉飕飕的”“从那一片片落叶上我找到了秋天的脚步”……每每看到这样的句子时,我都会表扬这些学生。此时有的同学豁然开朗,原来这样写就是很好的了,那写作文并不是那么难啊。

是的,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学生便会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抒写情怀。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丰富习作体验知识

《庄子·逍遥游》中有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其实这里就给我们讲到了一个积累的问题。同样的道理,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语文积淀。那么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积淀呢?首先,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体验状态。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师可选择口语交际的方式,通过亲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自由地表达情感、见闻、兴趣、见解等,改变学生对生活缺乏思考,缺乏体验的那种状态。其次,在生活中培养学习型的人,这是社会发展的诉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因为这是丰富学生生活的需要,是丰富学生体验性知识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好书,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组织专题读书活动,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征文,书籍交换,网络读书,鼓励学生收藏好书,建班级图书角等,丰富拓展学生阅读,充实语文底气。

再次,教师要开展多样性活动,丰富学生的习作体验,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历中积累材料。学生一旦与生活积累的内容接通,写作便会信手拈来,行笔也就会达到“如有神”的境界。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丰富习作个性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生活空间不同,对于生活的理解,生活的情感也自然有异。作文教学要以生活为本源,要唤起学生来自生活的和诵读所积淀的东西,使作文与自我的生活接通。只有与生活接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才能真正得到个性体验。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体验环境,使他们拥有自由选择,自由表达的空间。因此,作文指导不能以范文束缚学生,不能以教师的思维和情感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例如:在一次双休日中,我布置学生这样一个作业——今天我当家。让孩子来当一天家:早上要买菜、洗衣服,中午要做饭……等到星期一过来,我问学生有何种感受,很多学生都说这一天过得好累,也有不少同学从中更体会到平时操持一家的辛苦与不易。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用一颗心去感受生活。

所以,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生活中去听各种声音,捕捉各种生活画面。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需要耳闻,还要目睹,更要心思,从而受到了教育。活动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并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在对丑恶现象的批评中体会义愤,在劳动中收获为社会服务的快乐……生活处处皆文章,文章无处不生活。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思索,让学生“我手写我心”,使他们将平时的生活赋予生命的情感,学生的笔端才会流出一首首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生的生活与诵读体验作为立足点,才能丰富学生对生活与诵读的体验。在习作过程中,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联系;二是要唤醒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东西,体验性知识;三是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写出对生活的经历和感悟。

猜你喜欢

立足点诵读作文教学
站稳立足点,促进学生发展
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