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程度分析
2019-11-17于金勇张明
于金勇 张明
[摘要] 目的 探究全麻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程度分析。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72例,在该院于2018年1—12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糖值变化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ECG、SPO2、HR、BP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麻醉经过平稳,手术时间及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中两组血糖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糖变化水平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26例(72.22%),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34例(94.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治疗,因手术及麻醉的应激,显著提升了患者血糖波动程度,且在极大程度上,糖代谢障碍带来的并发症就加重患者手术及麻醉的风险,所以需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麻醉期,加强术中血糖监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血糖变化;程度;全麻;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9(a)-0195-02
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2 型糖尿病患者因机体应激反应增强,会提升对肝糖原等的分解作用,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显著提升患者血糖浓度[1]。该次研究2018年1—12月通过探究分析全麻后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程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72例,在该院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糖值变化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病程5年以下轻型,术前实施正规胰岛素治疗。患者符合WHO诊断标准:餐后2 hGlu≥11.1 mmol/L,空腹Glu≥7.0 mmol/L。患者均不存在其他内分泌疾病。其中观察组年龄为20~65岁之间,平均(32.2±4.1)岁,男20例,女16例;对照组年龄为21~64岁之间,平均(31.8±3.3)岁,男19例,女17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德国产Drager Fabius 2000型麻醉机进行监测治疗,术前患者常规禁饮8 h、禁食12 h。在进入到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患者的心率(HR)、心电图(ECG)、血压(BP)、血氧饱和度(APO2)。术前复方氯化钠静点,8~10 mg/kg,开放液路[2]。东蓑若碱(批号:20060406)0.3 mg小壶滴入,气管插管后10 min、切皮厚15 min、麻醉诱导前3 min、诱导后3 min、气管拔管后10 min、血糖数据、手术开始后1 h[3]。
1.2.1 麻醉诱导 两组均快速推注万可松0.15mg/kg,缓慢推注芬太尼3 μg/kg(5 μg/s),以及丙泊酚(批号:CX418)2.0 mg/kg(4 mg/s)。取面罩正压通气3 min,在药物推注完毕之后进行气管插管[4]。
1.2.2 麻醉维持 取盐酸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5~15 μg/(kg·h),以及丙泊酚6~10 mg/(kg·h)进行持续输注。两组调整麻醉深度,需按照手术要求输入速度进行。另外还需依据手术需求给予患者以肌松药治疗。在实施气管插管术后,潮气量依据频率12次/min,8~10 mL/kg,氧流量2 L/min,呼吸比12次/min。手术结束之后,待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呼吸、意识后拔除气管插管[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糖值变化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经 Epidata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一般情况
两组ECG、SPO2、HR、BP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麻醉经过平稳,手术时间及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诱导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在手术中两组血糖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糖变化水平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相较于对照组26例(72.22%),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34例(94.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全球糖尿病中,90%为2型糖尿病,通常患者会合并肾病、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等。针对具备2型糖尿病患者,轻微应激便可引起血糖显著升高;对于正常个体来说,应激过程为正常维持自身平衡生理反应,仅仅是暂时性升高[6]。患者在麻醉及手术时处于应激状态,显著增加了其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加重胰岛素抵抗,所以麻醉及手术中不选择有效措施,会造成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通常患者的血糖也会急剧升高。一般情况下,大型手术能够造成血糖上升2.05~4.48 mmol/L,小、中型手术能够造成患者血糖上升1.12 mmol/L左右,麻醉剂能够造成血糖升高0.55~2.75 mmol/L。另外,实现对患者术中血糖的控制,关系术后预后,以及术中安全,因此对麻醉中血糖管理要求较高。此次研究中,两组ECG、SPO2、HR、BP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麻醉经过平稳,手术时间及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中两组血糖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糖变化水平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26例(72.22%),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34例(94.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该次研究结果正式,定期在术中测量患者的血糖,可合理调整葡萄糖及胰岛素的用量,便于麻醉医师及时准确掌握患者血糖数值,减少围术期各并发症发生,维持患者血糖为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针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治疗,因手术及麻醉的应激,显著提升了患者血糖波动程度,且在极大程度上,糖代谢障碍带来的并发症会加重患者手术及麻醉的风险,所以需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麻醉期,加强术中血糖监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建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开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5(6):145.
[2] 阎雁宏,薛纪秀,马艳辉,等.糖尿病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探讨[J].北京医学,2015(2):131-133.
[3] 杨瑞,秦秦,张昕,等.糖尿病患者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中血糖和糖代谢激素的变化[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4):292-294.
[4] 沈莹,朱小柔,张幸,等.应用阶段变化模型分析社区糖尿病病人不同行为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102-107.
[5] 翁菲菲,冯文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时心电图变化特点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 26(12):979-982.
[6] 徐建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J].临床研究,2019,27(1):32-33.
(收稿日期: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