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2019-11-17莫云锦程芳丽马全姿
莫云锦 程芳丽 马全姿
摘要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8年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桂林点)13个甜玉米参试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穗粗>穗行数>出苗—采收天数>穗长>鲜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株高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秃尖长对鲜穗产量影响最小。试验结果为桂林地区选育出优质高产甜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甜玉米;产量;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02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是欧美、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量少、对原始数据没有过多要求等特点,且结果直观,在玉米育种方面的应用已经成熟,如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玉米抗旱性鉴定中的应用[2]以及玉米品质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3]。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能有效解决育种难题。本文以2018年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桂林点)13个甜玉米参试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分析,为甜玉米的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桂林市农业科学院院内基地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2018年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区试13个组合品种,分别为YT710、荣玉甜8号、晶甜9号、斯达甜222、新美甜816、荣玉甜7号、粤甜31、双子星甜玉米、双色丰甜2号、斯达甜221、粤甜26号、郑甜188、粤甜27号。
1.3 试验设计
按照国家鲜食甜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共设13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4 m2,6行区,行长5 m,密度5.25万株/hm2。试验周边设置与小区行数相同的保护行。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项目包括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穗粗、穗行数、出苗—采收天数、穗长、鲜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收获中间4行计产,取小区中间行的连续10株植株测量农艺性状,室内考种每小区随机取10个果穗测量。
1.5 统计分析
按照邓聚龙[4]灰色系统理论,将13个甜玉米组合的鲜穗产量和10个农艺性状视为一个系统,确定鲜穗产量作为参考数列(母系列),记为(X0),X0={X0(1),X0(2),…,X0(K)}(K为供试材料);其余10個性状为比较数列,记作Xi(i=1,2,3… 10),即株高(X1)、穗位高(X2)、穗长(X3)、穗粗(X4)、秃尖长(X5)、穗行数(X6)、行粒数(X7)、鲜百粒重(X8)、鲜出籽率(X9)、出苗—采收天数(X10)。统计和分析方法参照税红霞等[5]、蔡成雄等[6]、纪荣昌等[7]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组合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1可知,13个甜玉米组合的平均鲜穗产量变幅为10 200.45~16 613.40 kg/hm2。在参试组合中对照产量排名第六,产量最高的为新美甜816,最低的是双子星甜玉米。
2.2 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绝对差值
将表1数据进行标准化,估算出平均鲜穗产量与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绝对差值,得出最小差值Δmin=0.013 1,最大差值Δmax=3.848 3。
2.3 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
根据公式ξi(k)=(Δmin+ρΔmax)/(Δi(k)+ρΔmax)(ρ=0.5)计算甜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结果见表2。
再按公式r=1/ξi(k)计算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及排序,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穗粗>穗行数>出苗—采收天数>穗长>鲜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株高r=0.802 9,与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关系最密切,即株高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位高(r=0.762 8),再者是行粒数(r=0.757 5);秃尖长r=0.569 2,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最小,说明秃尖长度与鲜穗产量的关系最远,相对其他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最小。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和行粒数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而鲜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对鲜穗产量的作用相对较小。因此,要在桂林地区培育出高产的甜玉米品种,可以考虑选择株高适中、穗位较高和行粒数较多的品种。
陈 静等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研究认为,株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而穗行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8]。张姿丽等研究表明,行粒数、穗粗和穗长对甜玉米鲜质量的影响最大,秃尖长对产量影响较小[9]。赵元增等分析表明,影响甜玉米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株高、穗行数、行粒数和叶片数[10]。本文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和行粒数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影响最大,秃尖长的影响最小,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大致相同。不同地点、时间、环境和品种都有可能造成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改变[11],株高一般是在一定限度范围之内对玉米产量有促进作用。本试验中株高对鲜穗产量影响最大,这可能与本组试验材料株高偏低,光能利用率偏低有关。在桂林地区应加强对株高的选择,综合品种各性状之间的关系,发挥其增产潜力,为甜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由于试验材料均由各个育种单位提供,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重要程度会有所差异,其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4 参考文献
[1] 潘艺,万忠,尹艳,等.2010年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3):16-17.
[2] 趙天宏.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抗旱生理鉴定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3(1):1-4.
[3] 李淑华.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品质及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6):3-5.
[4]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础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10-13.
[5] 税红霞,何丹,王秀全,等.鲜食甜玉米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5):1656-1659.
[6] 蔡成雄,陈荣丽,周彦民,等.糯玉米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14-218.
[7] 纪荣昌,陈山虎,卢和顶,等.超甜玉米新品种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6,16(6):13-15.
[8] 陈静,沈生元,谢庆春,等.甜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0):48-51.
[9] 张姿丽,蒋锋,刘鹏飞,等.鲜食甜玉米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27(1):1-6.
[10] 赵元增,牟琪,裴玉荣,等.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4):12-15.
[11] 陈建军,吴雯雯.鲜食大豆鲜子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