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造民主自由的语文课堂氛围
2019-11-17徐红燕
徐红燕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民主自由;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63-1
语文课大多是老师领着学生去探知、揣摩文本,比较枯燥,没有生气。语文课堂比较沉闷,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那些有远见的教育家早就发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呐喊,所以,我觉得要改变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劣势,必须营造民主自由的语文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这充满神韵的学科,让语文课堂真正深入学生的心里。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行民主教学
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因而语文教学更是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行民主教育。民主教育要做到两点:
一是师生平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老师尽量只是引导,千万少说,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每个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如我在教授课文《梵天寺木塔》时,学到最后一句“人皆伏其精练”时,问这个“其”字指代谁?有同学说指代匠师,理由是因为其妻去密问喻皓之妻的事是个秘密,所以人们佩服匠师的细心。其余同学却据理力争说最后匠师是采用了喻皓的方法,人们佩服的应该是喻皓。而我赞同的是匠师这一答案。经同学们激烈讨论,我与同学们都保留了自己的意见。这一堂课充分体现了我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交流的,我不是权威,不强制学生必须听从我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导向使学生们在以后的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都能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这种思想是语文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我尊重学生的独特认识和感觉,从而使整堂课充满了善意的争辩,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生气。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进来。课堂教育效果非常好。我想,日复一日,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一定会很浓厚的。
二是生生平等。尤其是“优秀生”与“后进生”应该平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才能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如我在教授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题目是《十三岁的际遇》,那么请同学们也给课文起个题目,看看谁的题目好?生1:《北大,我想对你说》,生2:《北大,我为你骄傲》,生3:《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题目一个比一个有诗意,我正准备结束课文,一个有自闭症的同学也举起了手,我示意他起来说,他的题目是《北大,你是我永远的朋友》,刚说完,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学生平时不跟老师、同学多说话的,是医学上确证的自我封闭症。正是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得这位学生也敢于说出自己的答案。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而不是少数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少数学生参与,那就不叫素质教育。因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是实行民主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二、张扬学生个性,营造自由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喜欢语文教师居高临下、滔滔不绝地讲解,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语文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導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享有更多的心灵自由,拥有平等交流甚至自由争辩的机会。而传统的课堂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强调的是正襟危坐,如:“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挺起小胸膛,守纪一级棒。”“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听老师。”学生们中规中矩,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与老师争辩等,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因此,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必然是民主的,自由的。教师只有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张扬他们的个性,学生的身心才会获得自由。在教授《春》一文时,我就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我在教完课文《春》的内容后,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忆课文内容,向其他同学展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内容:可以用语言描绘美景,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画出美景,可以搜集资料和有关春的图片等来展示给同学,还可以用朗诵的方法尽情地读出自己对春的喜爱之情,甚至可以小组合作表现文中的某一幅图画……结果,我刚一说完,同学们就跃跃欲试,七嘴八舌。此时我不是喝止他们,而是微笑地看着他们。接着,我发现同学们一个个开始“活动”起来了,而且令我惊讶的是平时最拖拉语文作业的同学,居然画了一幅儿童在草地上玩的春草图与迎春图的组合画,此时我从内心感受到:给学生们的自由空间越大,学生们给你的成绩越满意。这是语文教学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面对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语文知识越来越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努力教好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营造民主、自由的语文课堂气氛来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我们真心希望,语文课堂永远充满生命活力,永远都为学生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