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类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绿肥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9-11-17杨子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耕地

杨子祥

摘要    本文以剪舌豌豆为供试绿肥,以小麦秸秆为还田秸秆,开展了麦类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绿肥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对剪舌豌豆的生长茂盛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秸秆腐解的越好,则后作产量越高,极大地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速效钾的含量,并降低了土壤酸碱度,很好地改善了土壤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    复种牧草;还田方式;生产效能;耕地

中图分类号    S511;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12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景泰县一、二期高扬程电力提灌区,海拔在1 561.1~1 762.5 m之间,为大陆性气候,光能资源丰富日照长,热量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风沙多,为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夏粮以小麦、大麦、胡麻等为主,夏收后土地大量闲置,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品,除部分作为有机肥源进入农业土壤中再循环外,大部分用作燃料,更有甚者被就地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为了充分利用夏收后的光热资源,改善环境及土地生产条件,增加生产力[1-2],于2016年进行了秸秆还田后复种绿肥的试验,研究其对土壤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景电一期灌区寺滩乡铧尖村的小麦地,肥力中等,试验地面积850 m2,无霜期146 d,≥10 ℃的有效积温为3 200 ℃。

1.2    供试材料

供试绿肥为剪舌豌豆,还田秸秆为麦收后的小麦秸秆。

1.3    试验设计

小麦收获后全部秸秆均匀切碎5~10 cm后还田,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单纯秸秆还田(CK)、秸秆还田时喷洒腐秸剂(A)、秸秆还田时施尿素187.5 kg/hm2(B)、秸秆还田时喷洒腐秸剂+施尿素187.5 kg/hm2(C)。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00 m2,区组宽50 cm。

1.4    试验实施

2016年8月4日将秸秆处理后翻压,8月5日播种,8月14日出苗,10月10日绿肥测产后碎草并翻压,试验前灌1次补墒水,灌水量900 m3/hm2,生长期由于雨量充足未再灌水,绿肥收获后每个小区随机取15株测定株高、单株分枝数、产草量、茎干重、根干重等经济性状指标,还田前及第2年播种前分别取土进行地力养分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绿肥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秸秆处理后,剪舌豌豆的生长高度都有明显的增长,处理C株高最高,平均为65.9 cm;处理B与处理A株高差距不明显,分别为54.8、56.1 cm;处理C、B、A与CK平均株高(47.3 cm)差距明显,分别高出CK 39.3%、15.9%、18.6%。鲜草产量处理C、处理B、处理A分别为44.3、39.8、34.4 t/hm2,分别较CK高38.0%、24.0%、7.2%。有效分枝数则以CK最高,平均为3.1个/株;处理A次之,为2.9个/株;处理C第三,为2.6个/株。

从图1、2的株高与鲜草产量、株高与有效分枝的相关分析图可以看出,株高与鲜草产量成显著正相关,r=0.884>F0.05=0.878;株高与有效分枝数成显著负相关,r=0.92>F0.05=0.878。

2.2    不同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剪舌豌豆根部着生根瘤菌,具有很好的固氮作用。对剪舌豌豆地下根系测定表明,根瘤主要着生于0~15 cm土层中,每株20~40个,有的根瘤聚集成圆形或片状,直径1.0 cm,最大的鲜根瘤重0.7 g,第2年春天取土对其养分进行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全氮、碱解氮、有機质、速效钾等养分都较还田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还田后全氮平均为0.99 g/kg,较还田前的0.79 g/kg提高了25.3%;碱解氮平均为88.25 mg/kg,较还田前的71 mg/kg提高了24.3%;有机质平均为16.3 g/kg,较还田前14.1 g/kg提高了15.6%;速效钾平均为147.25 mg/kg,较还田前139 mg/kg提高了5.9%。速效磷和pH值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3    腐秸剂效果

从腐秸剂对秸秆的腐解情况来看,于9月28日对麦草的腐解程度进行了观察,以处理C的效果最为理想,秸秆为灰褐色,已失去韧性;处理B次之,为淡灰褐色;处理A不及处理B效果好;CK的腐解效果最差,为淡黄色。

3    结论

综上所述,秸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剪舌豌豆的生长茂盛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秸秆腐解的越好,则后作生长越好,产量越高[3-4]。从前后养分变化情况来看,秸秆还田复种绿肥后,极大地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速效钾的含量,并降低了土壤酸碱度,很好地改善了土壤的生产性能,提高了土壤的生产能力[5-7],这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靳小超.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基层农技推广,2018,6(5):31-32.

[2] 田平,姜英,孙悦,等.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9,27(1):100-108.

[3] 郭瑶,陈桂平,殷文,等.内陆灌区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光能利用及水分生产效益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6):61-69.

[4] 殷晓燕,程志国,冯涛,等.不同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方式和耕作方法对小麦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影响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8(10):144-147.

[5]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等.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33(1):75-79.

[6]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动态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8.

[7] 郭腾飞.稻田秸秆分解的碳氮互作机理[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猜你喜欢

耕地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河南制定耕地破坏鉴定技术规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基于质量提升的规划期内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潜力评价研究
浙江: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耕地占补平衡要不降质不减量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吃饭问题二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