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植物检疫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2019-11-17吴敏陈敬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

吴敏 陈敬荣

摘要    农业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技术和行政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的安全措施,是世界各国普遍执行的一项制度。本文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介绍了农业植物检疫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合理运用,探讨了农业植物检疫取得的成效,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植物检疫;外来有害生物;农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S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09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当前,我国进出口粮食、蔬菜、水果、苗木等农产品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防御有害生物的一项关键措施,做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技术、设备、人员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仍存在一些疏漏。因此,应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执行植物检疫措施,以应对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和对外交流,为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保驾护航。

1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

外来有害生物存在不可避免的自然传入,但大部分入侵与人为有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我国农业造成了重大损害,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疯长泛滥后,造成我国原有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的生物逐渐减少或毁灭。目前,我国各类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不断增加,已知入侵的植物达380种、病原菌23种、主要外来害虫32种、杂草107种。首批外来入侵杂草紫茎泽兰破坏草场、果园、茶园,堵塞水渠,花粉或内含的有毒成分会引发人畜过敏、中毒或死亡。1993年美洲斑潜蝇在海南省被发现,1998年已在我国21个省市区迅速传播,发生面积超过130万hm2,寄生于22个科的110种植物,可造成蔬菜、瓜果减产甚至失收,全国每年防治成本高达4亿元[1]。1993年马铃薯甲虫传入新疆,通过自然、货物和外包装携带蔓延传播,目前发生面积逾1 333.33 hm2,已直接威胁我国马铃薯生产安全,每年防治费数亿元[2]。我国外来有害病虫杂草,每年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547亿元,防治入侵投入逾14亿元,每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0%~15%的损失来自生物灾害。

2    农业植物检疫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合理运用

2.1    非疫区与低度流行区区别对待

非疫区是由科学证据证实并经官方宣布,能适时保持某种有害生物现状且没有发生的地区。低度流行区是经官方鉴定一个区域内某种有害生物的发生率低,且能有效实施监控的地区。根据要求,在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时,出口方应向进口方提供必要证据及合理途径,声明出口区域是病虫害非疫区或低度流行区,并符合进口方必要的检验检疫程序。打破他国以疫情为借口,设置技术壁垒,必须经非疫区划分和承认。如我国过去禁止进口美国和智利水果,因其被列为地中海实蝇疫区。后经双方检疫部门努力,确认两国的部分地区为地中海实蝇非疫区,可以接受非疫区的(指定果园、包装厂、指定入境口岸等)农产品进境。1992年9月,中国植物检疫专家赴美进行实地考察,认为小麦矮腥病菌在美国加州可能为低发,纠正美国历史上疫区的错误记载。经当局官方承诺入境我国小麦不受小麦矮腥病菌污染,并符合中国检疫要求,由此促进双方迅速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加州小麦出口我国的检疫禁令[3]。瓜实蝇虫害曾严重影响新疆哈密瓜出口日本,后经双方检疫部门实地考察,认定新疆为瓜实蝇非疫区,之后日本允许新疆哈密瓜进境[4]。为促进农产品出口,充分利用关于对疫区和非疫区的检疫政策,我国与多国检验检疫部门签署了多项水果出境检疫的计划协定书。在湖南检验检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防止柑橘黄龙病、溃疡病病害危害,完善了对疫病非疫区的建设,使湘西椪柑出口基地不断壮大。2007年湘西椪柑顺利出口加拿大,标志着湘西椪柑近10年來首次直接向发达国家出口,紧接着2008年湖南永顺县长官镇椪柑又经内蒙古满洲里销往了俄罗斯,不断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2.2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RA)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的植物检疫决策工具。以科学依据合理阻止、延缓别国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保护国内农业生产者利益。农产品的限制性检疫措施,能形成对外贸易障碍,通过透明的风险分析,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使植物检疫措施更符合国际要求。例如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番茄是烟草霜霉病的寄主为由,对美国番茄进入日本进行长达15年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利用这一隐蔽的技术壁垒,直至1997年4 月日本才允许美国番茄入境[5]。1996年,我国开始实施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主要对小麦矮腥黑穗病、马铃薯甲虫、地中海实蝇、苹果蠹蛾等有害生物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例如,2002年因限量黄曲霉素标准严检措施,我国出口欧盟的花生严重受限,后经检验检疫部门努力,欧盟迫于特殊苛刻措施的压力,恢复常规入境抽检,是我国成功破除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功事例[6]。湖南省针对植物提取物80%以上出口到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的国家这一情况,湖南检验检疫局建立了出口植物提取物风险预警平台,及时发布国外有关技术法规和标准。

农业植物检疫对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要取得更显著的成绩,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经验和做法,并合理应用有害生物风险评估,这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农业植物检疫取得的成效

自2000年以来,贵州省针对农业植物疫情进行全面防控,成功铲除了菜豆象、苹果棉蚜、蔗扁蛾、香蕉穿孔线虫等4种疫情,柑橘黄龙病、溃疡病得到有效控制;省检疫部门组织农产品企业和农户普及学习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识别及防控知识,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及危害,确保农产品生产、调运、销售的安全,每年可挽回3亿元以上的损失。

2015年,携检疫性有害生物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越南芥菜种子和西班牙黃瓜种子,携黃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美国西葫芦种子,携番茄斑萎病毒的德国莴苣种子和波兰翠菊种子在甘肃省被发现并截获。因检验检疫严格、风险评估及时,避免了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节省了日后的防控成本。

2017年,携检疫性柑橘溃疡病菌的中国台湾柚子以及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荷兰、肯尼亚等国的鲜切玫瑰花在我国主要进出港被发现并截获。因此,对来自肯尼亚、荷兰、越南、韩国、中国台湾等18个国家或地区的水果、花卉及鲜切花、蔬菜种子、棉花等21种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进境检验检疫,对经证实存在检疫性病虫害的农产品实行退运或销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植物检疫工作不断发展,有利于疫病控制和疫情扑灭。据专家分析,如对新传入检疫性害虫实施控制,每年至少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逾20亿元。

4    参考文献

[1] 金学典.检疫害虫:美洲斑潜蝇[J].新农业,1996(10):20.

[2] 王冬梅,陈林,郑超,等.对优化中俄边境地区马铃薯甲虫疫情监控体系的思考[J].植物检疫,2014,28(2):73-76.

[3] 章正.小麦矮腥病檢疫40年:中国植物检疫案例之一(续)[J].植物检疫,2007(1):32-35.

[4] 张遵雄.新疆查无瓜实蝇[J].植物保护,1988(3):25.

[5] 朱立梅.昌晶,柴文斌,等.WTO与PRA或植物检疫的关系[EB/OL].[2019-02-01].https://www.doc88.com/p-0744733828379.html.

[6] 马小森.我国成功破除欧盟贸易壁垒 欧盟为花生开绿灯[N].北京晨报,2002-09-20.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浅析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
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浅析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低碳视角下农业碳排放、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重庆市农业化学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探析“一带一路”对新疆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