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者主体性角度的“Of Studies”三种译文研究

2019-11-17李思颖

现代交际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李思颖

摘要: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和重视。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对培根经典名篇《论读书》的三种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三种译文的异同之处。鼓励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不断创作出优良译文,丰富文学翻译作品。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Of Studies” 水天同 王佐良 何新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104—02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散文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其名篇“Of Studies”文采飞扬,说理透彻,当属不朽之作。也正因为此,该篇的翻译给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在此,我们选取了三位译者水天同、王佐良、何新的中文译本,分别对译文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社会客观因素和译者个体因素两个方面着手。

一、译者主体性

查明建等人将译者主体性定义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1]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因素一般有两个:一是译者社会性主体因素,即译者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二是译者个体性主体因素,包括译者个人的语言风格和所选取的翻译策略。

二、时代背景

水天同译本创作于1939年,以白话文成文。回顾其创作的时代背景,1915年之后白话文开始盛行,为了促进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中西方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水天同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成就了一本经典译作。

王佐良的译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在《翻译通讯》上。这时期,中国经历了翻译活动的一个高潮時期,不仅翻译著作数量激增,而且翻译理论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翻译美学和翻译史论的发展。王佐良的译文通篇采用文言文,应该也是受到80年代翻译运动的影响。

何新的译文发表于1983年,与王佐良几乎在同一时代,他的译文采用现代白话文。这一时期,普通民众对新思想、新知识无比渴求。考虑到当时民众对文言文的接受程度,何新采用了现代白话文,它适应了大部分读者的文化程度和精神需求,因而在80年代大量出版并多次再版,形成一股风潮。

三、文体风格

库顿(J.A.Cudden)认为,风格指的是:“散文或诗歌中独特的表述方式;作者的写作特色”[2]。基于此理论,本节将分别从音系、措辞与修辞三方面对“Of Studies”三篇译文进行分析。

1.音系层面

“Of Studies”写于400多年前,培根在这篇文章中所运用的语言属于古典英语,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传达原文的音美。

例: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

译: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王)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何)

寥寥数词中培根便运用了头韵和尾韵,再用三个“for”穿插其中,读来极具韵律感。而水天同译文没有突出原文的音美感,音系效果的传达做的不足。王佐良译文则仿照“for”的用法,连用三个“足以”。此外,“彩”与“才”押韵,加强了节奏美感。而何新运用一个排比结构,连用三个“可以”,读来也是比较具有韵律感,加强了说理的气势。

2.措词层面

“Of Studies”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性散文,措词古雅庄重,言简意赅,因此译者翻译时要注意措词上的风格对等。

例:Nay,there is no sta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but may be wrought out by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may have appropriate exercises.

译: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水)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王)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一样。(何)

从措词方面看,水译本没有再现原文语言的精简风格。王译文中的“之”“一” 等词再现了原文风格。何译文语言通俗易懂,更能为现代大众所接受。但从措词风格的精炼深刻和对原文措词风格的还原来看,王佐良的译文比何新译文略胜一筹。

3.修辞层面

原文中作者大量使用排比句、类比等修辞手法,而排比句中又运用大量的省略手段,使语言简洁明了,结构上形成对称美,增强语言气势。

例: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译: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水)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王)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何)

原文运用排比和省略,对仗工整,言简意赅,气势恢宏。王佐良考虑到了排比和省略的修辞手段,做到了对应。而水天同和何新在这一点上则稍显不足。

四、翻译策略

译者主体性指导下,译者一般选择的翻译策略有两种:归化和异化。根据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所说,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把源语本土化。异化是指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3]请看以下例子:

例:If his wit be not apt to distinguish or find differences,let him study the Schoolmen; for they are cymini sectors.

译:如果他的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的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水)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王)

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何)

水天同采用异化译法,传达出原文意思,译文比较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但是与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符,这应该是受到当时社会背景下语言环境的影响。王佐良采用文言的句式结构,是明显的归化策略下主导的表现。而何新的语言流畅,可读性很强,也采用了明显的归化译法。

五、结语

无论处于哪个时代,译者主体性都是在翻译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启示我们:译者要不断学习,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同时,要处理好“忠实”与“创造性叛逆”的关系,选择适宜的翻译策略。随着时代的变化,译者要在译本中融入时代特色,展现时代文化。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要具备读者意识,这样才能创作出上佳译作,丰富翻译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3(4):19—24.

[2]Cuddon,J.A.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London:Penguin,1986:668.

[3]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译者主体性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文学性价值解读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