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故居
2019-11-17李国宏
文>>>李国宏
秋雨蒙蒙,旅游大巴载着数十名全国杂文作家交流学会的代表,在浙江省绍兴市鲁迅故里停车场停下。
进入景区,是一个宽阔的广场,这就是闻名的鲁迅文化广场。“鲁迅故里”的巨幅浮雕墙耸立在广场的一侧,先生凝神端坐,面容清瘦,一头直立着的刷子似的短发,深邃的眼神望向前方,手持的香烟正一缕缕地飘散,仿佛在思量着什么。古朴的石桥下,水波流转,乌篷船逐波前行。两岸民居,白墙黑瓦,半隐于树影之中。屋顶炊烟袅袅,似在召唤远行的游子早日回归。
顺鲁迅路东行,不几百米路程,便是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过了桂花明堂,来到鲁迅卧室(兼书房)。据导游介绍: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共有六进,大小房屋80余间。后因家境没落卖给东邻朱文公,但鲁迅的卧室没有大改动,屋里许多摆设,都是当年的旧物。这里陈列着鲁迅当年睡过的铁丝木床和用过的办公桌椅以及茶几。鲁迅在绍兴任教期间,常在这里备课、写作至深夜。
百草园位于鲁迅祖居的后面。穿过一条长长的小巷,百草园便豁然呈现在眼前:园口一棵大树,堪称合抱之木,冠过楼脊,虬根外现,大概是先生笔下的皂荚树吧。一个不小的院落,园子中间栽满了碧绿的蔬菜,四周都是高大的树。里面有一块巨石,上书“百草园”三个大字,不少游人手扶巨石拍照留念。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由得想起中学课文中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等文章来,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熟悉。现在,很多景物还是文章中描写的那样,就连那段充满趣味的泥墙也留存了下来。著名的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绍兴民宅后面的菜园。我想,如果不是鲁迅先生的美文赋予了这个百草园灵气、美韵,谁又能注意它并永远保存它呢?我们体会到作为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童年的天真烂漫、趣味无穷!
经过百草园,我们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主人是绍兴城顶顶有名的宿儒——寿镜吾,老先生一生教书育人,不肯应举做官。书屋不大,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房柱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正中是寿镜吾先生授课的八仙桌,上面放着笔墨纸砚和戒尺。屋内可见鲁迅使用过的书桌。书桌为硬木所制,是鲁迅当年用过的原物,依稀可以看到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早,是凡事都做得比别人早的意思。早,也是一份希望,饱含一份勤劳和智慧,这也是鲁迅先生成功的秘诀之一吧。置身于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所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言犹在耳;其所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则铭刻于心。
鲁迅纪念馆在故居东首,淡白色的建筑,中国风味的飞檐。进入了鲁迅纪念馆的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先生,表情自然,和蔼可亲,仪态从容。坐像后面的墙上写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十四个大字。接着,我们先后参观了南、北两个主展厅,这里展出了大量实物、手稿、照片、图表、模型等展品,展厅里我还看到了鲁迅与闰土、鲁迅与藤野严九郎等仿真人物蜡像,栩栩如生。展厅中陈列的这些资料,真实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
1881年,鲁迅先生诞生于绍兴周家新台门,原名周树人。鲁迅的爷爷是清朝同治十年的进士,是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因科场案获罪。父亲则因科考失意,重病在身。自此家道衰落。小时的鲁迅经常出入当铺和药店,倍感世态炎凉。父亲因病早亡,母亲性情和善而坚毅,童年的鲁迅多受母亲影响,自幼勤奋好学。后东渡扶桑留学日本,深刻感受到国人的麻木和遭受欺辱的现状,发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振聋发聩的呐喊。面对黑暗,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举起标枪,奋笔疾书,出版了九本杂文和小说,编写了近十种进步文学刊物;为了培养新战士,他“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用他短暂的一生实现了他人生的格言:“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