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报道如何做好民生大文章

2019-11-17毕玮琳

新闻前哨 2019年11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百姓民生

◎毕玮琳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近年来的经济新闻报道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大受读者欢迎,产生了一大批深受读者欢迎的优秀作品, 为经济报道带来了阵阵赞誉之声。

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抓新闻

所谓民生新闻,指的是记者以普通民众的视角,对社会经济成果、 经济活动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的一种新闻类型,其关注点主要是群众的医疗、生活环境、就业情况等。民生新闻不仅彰显出媒体对普通民众的关注, 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普通民众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其生活条件、生存状况,无疑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 作为社会经济生活“晴雨表”的大众传媒,不仅有责任而且更有义务大力关注民生新闻。

新华社曾刊登过一则新闻,题目叫《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 它报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决策: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这则仅有750 字的报道,以权威的消息来源和简洁的文字,勾画出长江沿岸地区开放开发投资规模将高达1 万亿元, 将兴建投资两亿元以上的骨干项目上百个的重大信息。 这项重大决策无疑将会对长江沿岸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大到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整体条件的快速提高,小到个人住房、就业薪酬等方面改善的前景,无不与每个人切身相关,新闻本身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注百姓切身利益,抓好民生报道,往往能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推动问题的解决,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武汉日报》刊载过一篇报道——《看个“咳嗽”也要掏1065 元》。 这篇消息的作者从一名普通患者的看病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工作者都说“药开多了”的典型案例,剖析难点、俗中见雅,反映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把看病难、看病贵,医生开“大处方”背后的“医药回扣”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这样的新闻不仅百姓爱看,同时往往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有利于推进相关改革政策的出台和问题的解决。

写好民生——探索永远在路上

关注百姓需求写民生, 可以说同以往单纯从正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报道从形式上、 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无论是对相关记者还是新闻单位来说虽经多年摸索,但仍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1.要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民生新闻,同样是要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 只不过是与其他类型的经济新闻形式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而已。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为了暴露而暴露,为了抓问题而抓问题。在做民生新闻时,无论是相关记者还是新闻单位,都应该时刻牢记这一点。民生新闻,很多都比较敏感,舆论的导向和控制相对来讲都要难一些, 往往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负面社会效果。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然会给党和人民带来损失。 尽管这样,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其实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能考验记者和编辑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克服困难做好民生报道,交出一份党满意、人民满意的答卷,往往需要新闻同行在各个方面都付出艰苦的努力。

2.不断提升记者的职业素养

民生新闻报道往往主要是展现基层生活, 追踪百姓最关心的身边事,这就需要记者必须沉下身来,深入百姓中间找新闻。 与此同时,还必须既能深入生活,还能跳出简单现象,能从具体升华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概括出普遍性的规律。 这就要求记者既要有踏踏实实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硬采访功夫,同时还要熟悉相关行业专业知识,具有较厚实的理论功底。百姓民生涉及方方面面,从事民生报道的记者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也必然涉及很多专业领域。 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民生新闻记者, 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养成努力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不断用新理论、新知识武装自己。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遇到复杂的民生问题没有头绪无从分析下手才逾显专业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可贵。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用理论分析的放大镜、显微镜分析具体的经济现象,就会抓不住具有典型性、前瞻性的问题, 不能以小见大写出有分量并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好作品。

3.采访前充分做好“功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采访民生新闻也是一样,采访前做好有关功课,设计好采访方案,对于完成一篇好的民生新闻报道极为重要。民生新闻有的是风平浪静的普通现象,有的却是突发事件,不管是哪一种,对于记者来说从来都是有备才能无患。平时就必须养成调查研究的好习惯,对相关领域的基本情况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访时,尤其是采访突发事件时记者才能遇事不慌、胸有成竹。采访的准备往往是临阵磨枪,可谓不快也光,背景资料的准备自不用提,由于是与人打交道的活动, 采访方案的设计往往关乎采访的成败。即使是一些貌似不起眼的采访活动中的技术性问题,如交通工具的可靠性、采访器材的保障等,往往也能让采访在阴沟里翻了船。最考验记者的是突发性的民生新闻,准备的时间短,发稿时间性要求高,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或考虑不周往往都没有挽回的余地。

4.采访中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民生类新闻是多彩多姿的, 因而在采访中记者往往会遇到很多变数, 也就是说在采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状况。所以,民生新闻记者一定要练就较强的应变能力,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能及时调整采访方案,进而圆满完成采访任务。 记者在采访前一般对于怎样采访和写点啥一般都会有一个大体的想法, 但这种想法必须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修正,这种修正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所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有根据新情况临敌变阵的应变能力。鉴于民生新闻的特殊性,从事这方面报道的记者这种能力尤其重要。

民生新闻的采访对象很多都是普通的老百姓, 没有太多的被采访经验,同时一般也都缺乏准备,采访中随机性也比较强, 因此在采访和提问时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提问要尽量通俗、简短,语言要带有一定亲和力,不要过于程式化。在一些特殊场合,如灾难现场,还要注意采访对象的情绪。 提问时必须能紧紧抓住最主要的核心问题,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并能根据不断发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采访的方向。

结语

总之,经济领域是当前全党的工作重心,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化民生视角、关注民生话题,做好民生大文章,进而不断加强和改进经济报道,是整个新闻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百姓民生
不让百姓撇嘴骂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百姓记着你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百姓看家“风”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