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在新方志地情记述的运用
——以首轮修志《长泰县志》

2019-11-17

黑龙江史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刘涛

刘 涛

目前,学术界关于首轮修志地情记述编纂研究鲜有论述,虽然提出了引进区域史研究方法,却缺少代表性个案的深入研究。

刊行于2005年的首轮修志成果《长泰县志》,其地情记述第一次涉及长泰县的侨台、宗教论述、人物考述三个方面,具有立意深远、涉及领域较广、搜集史料较为全面等特点,为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首轮修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基于地情记述在新方志中的重要性,本文将围绕2005年新编《长泰县志》(以下简称“新志”)地情记述,运用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在方志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该志为研究文本,探索方志地情记述理论建设,为新形势下方志学理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亟需彰显地方侨台关系优势

(一)关于历史名人层次的认识

新志在新加坡著名华侨领袖章芳琳传记(1)中未提及其是首位获得清政府官职的华侨华人,未根据新加坡当时新闻史料发现其曾经营鸦片贸易(2),未围绕新加坡新闻史料考证其在新加坡的后裔繁衍。(3)导致对其历史地位、作用、影响认识不足。未对其故里长泰县钦化里溪尾社(今属长泰县武安镇金里村)已无族人进行考述,揭示该村小姓改大姓的历史变迁。

新志未将印尼华侨领袖戴献洛与其先祖戴 联系(4),考述戴 促进长泰天柱山在万历癸卯(1603)成为漳州月港“海客”“日日千百人”“刍荛”胜地。(5)

新志将民国华侨领袖张国宝仅附载戴献洛传中,称其是“长泰人”,未围绕民国《长泰县新志》记载:“民国四年,以华侨受大总统颁给九等嘉禾章”(6)详加考证。按民国四年(1915)其时大总统为袁世凯。结合张国宝曾任福建暨南局末任局长(7),认识到福建暨南局是中国第一个侨办机构。

新志忽视明代高僧普辉法师,未为之立传。未根据长泰旧志、碑铭记载,搜集散见长泰、同安史料,梳理普辉禅师在万历庚辰(1584)重建同安侨乡千年古刹龙池岩(今属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镇龙池开发区);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负责重新天柱岩、兴复天柱山,并于此住持,发展卢岐嶷、戴 、戴 、戴城、张燮等海洋历史文化渊源香客,与何乔远交流。(8)

(二)谱系认识存在错谬

新志将明代金门名人卢若腾误列长泰历史名人。新志称其:“祖地长泰善化里青阳社(今属长泰县枋洋乡),系青阳卢氏七世孙”(9),查《青阳卢氏族谱》记载其是卢经之孙。(10)从中可见新志所载采编自族谱。然而,查阅其进士题名碑记所载:其是“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民籍”。(11)长泰、同安、漳州、泉州旧志未见其长泰谱系。实则长泰谱系应与康熙二十九年(1680)闽浙总督兴永朝在福建推行的粮户归宗政策有关,由此出现同姓合户联宗的现象。

新志出于突出长泰在台湾的影响,称连横“祖籍长泰善化里江都社(今属枋洋乡)。连横的先祖连兴位为江都第十世,于康熙年间渡台,传七世至连横”(12),即连横祖先自长泰直接迁往台南,与连横自述由龙溪县万松关马崎社二十七都(今属龙海市)迁居台湾不同。江都连族所谓族谱记载连佛保开基龙溪县马崎社,查该谱所云“葬本里后堀野瓷斗,娶陈氏,生子六”(13),可知其葬长泰县善化里,并无迁葬龙溪县、马崎社的记载,与马崎连氏族谱所载康熙壬申(1692)墓碑显示其“妣孺人李氏”、有“长房、二房、三房”(14),可见其生有三子。江都连佛保“讳佛保,字时冲”(15),马崎连佛保墓碑却刻为“佛保”,不符合古代避讳原则,即墓碑应称“时冲”,可见江都连佛保并非马崎连佛保,江都连族未迁龙溪马崎,连横祖籍并非长泰江都。

(三)在历史遗迹记述上存有争论

新志在朱一贵故居方面存在错漏。称目前所称长泰县马洋溪旅游区旺亭村亭下社的朱一贵故居乃“朱一贵诞生于此”(16)。然而,根据田野考察显示,朱一贵故居仅剩残垣断壁。查阅档案所载朱一贵供词,仅称其为长泰县人。新志应据民国《长泰县新志》所载长泰县方成里亭下社人,却未思考此说产生的历史背景。新志根据朱一贵起义檄文,认为其是来自明代宗室的长泰末任知县后裔,实则未从查抄朱一贵的奏折出发,考辨其并非明朝宗室、朱熹后裔。(17)

二、亟需深挖地方历史文化内涵

长泰宗教以佛教、道教为代表,围绕其涉侨、涉台历史地位,比对其变迁历程发现存在的不足。

(一)未揭示理学渊源

新志未发现南宋时期朱熹高足傅伯成与傅壅父子、陈淳,以及明代嘉靖年间戴时宗与长泰天柱山的渊源,认识到长泰天柱山在宋明理学中的历史地位。(18)

(二)未发现佛教名山

新志未发现曹学佺《游天柱山记》在其文集《石仓文稿》、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康熙《长泰县志》记载各异,考证该文作于万历癸卯(1603)。(19)根据曹学 所见山中隐士戴 栖霞室“其里祀佛”(20),揭示长泰天柱山其时流传佛教。从《八闽通志》所载山中“二十奇”中的观音岩、弥陀岩、势至岩的字义出发,考证其时佛教教派为净土宗。(21)未发现天柱山曾是戴 族产,由此纳入月港文化圈,成为历史名人欢聚一堂胜地。(22)

(三)未考述佛教法缘

在佛教论述中,未结合天柱岩田野考察“洪熙乙巳开元无文劝念”摩崖石刻、旧志所载正德年间(1506-1521)戴昀重修报慈院“请开元僧微明居之”(23),揭示其与“诸州禅林之冠”之称的漳州开元寺法缘关系。

在教派方面,未据正德旧志记载,发现正德年间曾经流传摩尼教。(24)

三、亟需深刻揭示历史文化现象

(一)未发现明代卫所军户进士文化现象

新志未置身明代户籍体系“民籍”、“军籍”之分,从科举史料入手,未发现明代名人,如戴时宗、卢岐嶷、戴 、唐尧钦、戴 、林秉汉、杨莹钟、戴 等均是“军籍”进士(25),由此揭示长泰历史上这一科举文化现象。

(二)名门望族考证不足

未根据张燮文集所载考述漳州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明代中后期长泰名门望族戴氏宗族“武安第一”。(26)戴时宗卒年局限于族谱记载,未考察戴时宗曾孙戴 参与修纂万历癸丑《漳州府志》的记载。(27)未将戴时宗在嘉靖丙午、丁未(1546-1547)揭发“奸民引倭互市”记载置身世界大航海时代历史情境详加考述。(28)

戴 ,新志据其族谱所载生卒年(1561-1622),以讹传讹,未发现其文坛领袖的历史地位,从其隐居的天柱山成为月港华侨民间信仰胜地,揭示长泰地方精英的海洋思想意识变迁。(29)

新志仅据旧志所载认为戴 从兄戴 担任两广总督 13年,却未参考《明实录》,考证其实则自万历二十六年至万历三十六年(1598-1608)担任此职。(30)

新志未发现戴 次子戴城在万历癸卯(1603)应月港华侨需要,改良漳州所产福船,由此获得张燮称道。(31)

(三)未揭示历史名人地位

新志未查科举史料就断定卢岐嶷“生卒年不详”。(32)然而根据卢岐嶷科举史料所载“年三十,三月十二日生”(33),由其考中进士的嘉靖二十三年(1544)逆推其生于1515年。

新志未据何乔远《闽书》记载,发现卢岐嶷与俞大猷、谭纶齐名(34),由此揭示其历史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取得了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2005年新编《长泰县志》吸收了部分研究成果,为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在广泛搜集多版本文献、口述史料、关注学术研究动态等方面尚有不足,导致其学术价值受到影响。

第二,地情记述历经不断建构与重构过程,其选材、书写、刊刻、修订背后均有其用意,其“非史实”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第三,新时代地情记述要在揭示文本记载背后历史情境的基础上,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口述历史,思索何以有此记载、说法。

注释:

(1)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泰县志》卷37《人物》,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1031-1032.

(2)(3)王明光:《CheangHongLim章芳琳(章芳林、章桂苑、章明云、章奕熙)》,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2efga.html,2018年7月23日下载.

(4)长泰县戴氏族谱编委会.《长泰县戴氏族谱》,1996年重修,福建省长泰县图书馆藏,第2册,第 318-319页.按,文中“献络”即戴献洛,为刊行之误.戴 为该谱 32世,戴献洛为42世,据此推算戴献洛是戴 的第11世孙.

(5)(30)刘涛:《明代两广总督戴 年谱》,《闽台文化研究》2018(4).

(6)[民国]郑丰稔总纂:民国《长泰县新志》卷七《选举》,《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省府县志辑》第32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620.

(7)陈建宁、陈文星:《福建暨南局兴废始末》,《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8)刘涛:《闽南明代高僧普辉及其文化贡献》,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编:《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年6月福建泉州.

(9)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泰县志》卷 37《人物》,1025.

(10)长泰县《范阳青阳卢氏族谱》编辑组:《范阳青阳卢氏族谱》(再版本),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藏,2001年重修,16.

(11)《明崇祯十三年进士题名碑录(庚辰科)》,《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第2册,台北:华文书局,1969年影印本,1316.

(12)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泰县志》卷 37《人物》,1034.

(13)(15)《长泰上党江都连氏族谱》,清末抄本,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藏,1.

(14)龙海市马崎连氏族谱编纂小组:《马崎连氏族谱》,2006年重修,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藏,44、48.

(16)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泰县志》卷 33《文物、名胜》,899.

(17)刘涛:《山人渡海——朱一贵谱系、信俗、故里、传说考》,《漳州今古》2018(1).

(18)刘涛:《朱熹高足陈淳与傅伯成、傅壅父子交往考》,《闽学研究》2018年第 4期;戴时宗是明代福建理学名家,与林希元、蔡烈、湛若水门生郑经正等人交往密切,详见刘涛:《明代文武兼备的名臣戴时宗年谱》,《闽学研究》2019(2).

(19)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泰县志》卷 34《民俗、宗教》,937-939.

(20)(26)刘涛:《明代东南文坛名家戴 年谱》,《闽台文化研究》2018(1).

(21)刘涛:《杨虔诚及其在中国宗教史的地位》,台湾《宗教哲学》,2019(87):136、132.

(22)刘涛:《乾隆<长泰县志>记载的天柱山香灯田案——从历史人类学角度的剖析》,《中国方志馆研究》第2辑,北京:方志出版社,2019.

(23)[明]张杰夫修:嘉靖《长泰县志》卷 3《寺观》,《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 38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838.

(24)刘涛:《冲突文本的背后——旧志中的杨虔诚形象变迁》,《上海地方志》2018年第 3期.

(25)《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第1册,第 571、755页;《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第 2册,901、919、1007、1065、1107、1124.

(27)[明]闵梦得修: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卷21《人物志六》,1518.

(28)刘涛:《明代文武兼备的名臣戴时宗年谱》,《闽学研究》2019(2).

(29)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泰县志》卷 37《人物》,第 1020页;刘涛:《明代东南文坛名家戴 年谱》,《闽台文化研究》2018(1)期.

(31)刘涛:《明末张燮寄赠戴 端砚背后的故事——端砚与世界大航海时代及其海洋文学渊源考》,《地方文化研究》2019(2).

(32)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泰县志》卷 37《人物》,1017.

(33)《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同年总录》,屈万里主编:《明代进士登科录汇编》,台北:学生书局,1969年影印本,第 10册 5323.

(34)刘涛:《广东肇庆七星岩白端保护摩崖石刻背后的故事——明代名宦戴 、李开芳与端砚渊源考》,《地域文化研究》2019(2).

猜你喜欢

刘涛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闺蜜值满格”的秦海璐和刘涛
你越可爱,他越爱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刘涛 戏如人生
特殊的摄影集感恩父母
背黑锅
刘涛“贤妻”炼成记
马铃薯主粮化
特殊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