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养老产业应对老龄化严峻形势
2019-11-17齐美娟
本刊讯(记者齐美娟)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我国老年人口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也随之改变。近日,“改革开放40年城市养老论坛”暨首厚·大家(友谊健康社区)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养老行业专家和业内领军人物共同深入探讨我国当前老龄化形势、城市养老服务现状以及养老产业的优势和长远价值。
我国自2000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作为全国人口老龄化城市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北京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为333.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长刘维林表示,目前我国已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深度探索,旨在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一是居家养老。98%的北京老龄人口选择了居家养老。因此要着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真正解决老年人的吃饭、医疗、紧急救助、家政、心理健康以及文化娱乐等问题。二是机构养老。目前北京拥有500多家养老机构,90000余张运营床位,并呈现出养老机构城区入住率高、郊区入住率低的特征。原因有二:一是部分老人为传统观念所囿,坚持“养儿防老”。二是养老机构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及价格等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但是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腾退出的大部分设施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会使现状得到改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以首厚·大家(友谊健康社区)为例,从养老供给端分析了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的情况,并指出细节处理对提升机构养老的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如房间的设计分布、设备设施的配备放置、氛围的营造等。